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心肌供血不足

心臟活動需要充足的能量供給。 心臟本身的供血有兩個顯著的特點:①心臟的重量雖不足全身體重的1%, 但卻需要全身血液量的20%才能滿足心臟自身的供血;②人體為滿足心臟供血的特殊需要, 還自成一個冠狀動脈迴圈供血系統, 以保證充足供血。

心肌供血不足(myocardium blood-supply insufficiency)會導致心肌缺氧, 心臟功能減弱, 危害人類健康。 心肌缺血大多起因於膳食不合理、運動過少等生活因素導致的高脂血症, 過多的膽固醇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內壁, 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造成血管狹窄甚至阻塞, 最終可釀成冠心病等嚴重疾病。

就診科室

心內科

多發群體

中老年人

常見發病部位

心臟

常見病因

冠狀動脈粥硬化

常見症狀

胸悶、氣短、心慌、心悸

病因

心肌供血不足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其次有炎症(風濕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種。

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重要危險因數為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體力活動少、高齡、男性等。

臨床表現

心肌供血不足多發生在40歲以後, 平均患病率約為6.49%。 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常見症狀:

1.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 或緊縮樣疼痛, 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 持續3至5分鐘休息後自行緩解, 嚴重時可伴有出汗。

2.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 休息時自行緩解。

3.出現與運動有關的咽喉痛及燒灼感、緊縮感, 牙痛等。

4.飽餐、寒冷、飲酒後出現胸痛、胸悶。

5.夜晚睡眠枕頭低時, 感到胸悶憋氣,

需要高枕臥位元方感舒適;熟睡, 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 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時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

7.突發的心動過緩、血壓降低或暈厥。

檢查

1.40歲以上人士應定期進行相關體檢, 瞭解有無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 如血脂、血壓、血糖、頸部血管超聲、心臟超聲、心電圖等檢查。

2.若屬於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 需警惕是否出現典型的冠心病症狀, 必要時接受負荷試驗, 如活動平板心電圖、腺苷負荷心臟超聲心動圖以及冠脈多排螺旋CT。

3.通過無創檢查的評價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採用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冠狀動脈造影來確診, 以明確冠脈病變的程度及範圍。

診斷

發病早期常無症狀表現,

逐漸出現氣短, 表現呼吸急促, 心跳加快。 如果陣發胸痛、又感疲乏無力, 是比較明顯的心血管病症狀。

治療

1.一般治療:

(1)合理調整飲食:少吃高脂肪食品, 宜吃吃水果蔬菜、豆製品。

(2)適度體育活動。

(3)戒煙、酒。

(4)注意勞逸結合, 不熬夜、保證睡眠。

2.針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原發疾病進行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