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龍女本來已死,郭襄出場替代她,結局將她寫活?金庸:讀者逼的

《神雕俠侶》是金庸小說“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 這部小說雖不是金庸的巔峰之作, 卻極具人氣, 在十五部小說中足以名列前三。

金庸此人對這部作品有著複雜而深刻的情感, 他曾經說自己最喜歡《神雕俠侶》, 又曾說自己最失敗的作品是《神雕俠侶》。 也許金庸對這部作品有著很深的寄託, 很多人對他寫小龍女被玷污這一起情節憤慨不已, 金庸自己寫的時候也可能內心極度掙扎, 據說當初連載的時候他本來把小龍女寫死了, 這樣才符合悲慘的現實, 然而在讀者的棄報威脅下, 才改了結局讓她在十六年後復活了。

金庸十分鍾愛郭襄, 據說原本的劇情郭襄是取小龍女而代之的, 連她與楊過的感情線都埋好了。 可小龍女復活了, 為了體現楊過與小龍女的忠貞愛情, 郭襄不得不犧牲掉。 看《神雕俠侶》最後的結局, 楊龍二人攜雕走遠, 郭襄替張君寶包紮傷口時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有幾句詞為證:“秋風清, 秋月明;落葉聚還散, 寒鴉棲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看到此處不禁黯然神傷, 總有些為郭襄打抱不平。 為什麼金庸說《神雕俠侶》是最失敗的, 可能因為被讀者逼迫改了結局他心有不快吧。

其實不說之後的《倚天》, 單論《神雕》, 十六年之後楊過發現小龍女死了, 他自盡被郭襄所救, 在之後徹悟回轉也是有可能的, 說不定因這場假的十六年之約, 《神雕俠侶》情的主題能得到更好的昇華。 我們知曉刻骨銘心的情之一字只有從烈火悲歌中凝結出來才能被人所銘記, 小龍女活過來自然完滿, 卻失去了藝術的殘缺魅力。

這種殘缺與遺憾獨留在郭襄身上, 這是金庸對結局最後的處理。 大部分讀者滿意了, 小部分讀者又因郭襄的命運而不滿。 金庸自己也很無奈, 他本來是要寫一本與現實交融的作品, 然而最終寫成了童話。 童話就童話吧, 他自己也喜歡童話, 就是內心深處仍覺得這樣不符合初衷, 於是說《神雕俠侶》失敗了。 很多人覺得金庸未必是這麼想的, 其實我們看小說能夠看出來, 書中已經有很多的暗示。

首先, 小龍女入古墓時也是一繈褓中的嬰兒, 小龍女重傷將死時郭襄以小嬰兒的身份同進古墓, 暗示著兩人之間一種生命與身份的傳承, 也就是新生。 二來為什麼要立下十六年之約, 書中說小龍女認為楊過性子剛烈, 八年未必能沖淡對她的思念, 所以是十六年, 那為什麼不是十年, 十二年, 十五年, 十八年, 偏偏是十六年?因為十六年剛好讓郭襄長到十六歲, 十六歲在古代是女孩最好的年紀, 郭襄必須要有十六年的時間長成,然後再遇楊過。三是小龍女與郭襄的性格恰好相對應,一動一靜,兩人也都是天真爛漫心思極為單純的那種,這十分符合“射雕三部曲”中的道家思想。當然,暗示的細節還有很多,包括後續章節的章節名,郭襄與楊過相遇後的經歷,襄陽大會獻禮祝壽的事情,還有郭芙的猜忌等等。

各位江湖同道,不知你們更喜歡楊過和誰在一起呢,歡迎留言交流。

郭襄必須要有十六年的時間長成,然後再遇楊過。三是小龍女與郭襄的性格恰好相對應,一動一靜,兩人也都是天真爛漫心思極為單純的那種,這十分符合“射雕三部曲”中的道家思想。當然,暗示的細節還有很多,包括後續章節的章節名,郭襄與楊過相遇後的經歷,襄陽大會獻禮祝壽的事情,還有郭芙的猜忌等等。

各位江湖同道,不知你們更喜歡楊過和誰在一起呢,歡迎留言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