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彩陶盆上的“舞蹈紋”之謎?

彩陶盆上的“舞蹈紋”之謎

1973年秋, 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一件新石器時代馬家窯類型內壁繪有“舞蹈”花紋的彩陶盆。

“舞蹈紋”彩陶內壁有舞蹈形畫面三組, 每組五人, 手把手, 面向一致, 頭側各有一斜道, 似為髮辮, 擺向劃一, 每組外側兩人的一臂畫為兩道, 似反映空著的兩臂舞蹈動作較大而頻繁之意。 人下體三道, 接地面的兩豎道, 為兩腿無疑, 而下腹體側的一道, 似為飾物。

這件罕見的“舞蹈紋”彩陶盆一出土, 立即引起專家們極大的興趣和重視, 他們就舞蹈的性質和名稱、原始舞樂的起源、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研究, 然而對問題的闡釋說法很不一致, 大相徑庭。

對於舞蹈的內容, 現在有各種看法。 有許多人認為這是原始鳥獸舞;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原始圖騰舞。 此外, 還有人認為是原始祭祀舞或生殖崇拜舞的。 不過,

大家一致認為, “舞蹈紋”最可貴之處, 不僅在於它真實生動地再現出先民們群舞的熱烈場面, 還在於它形象地傳達出他們生機勃勃的活力。

對於舞蹈的性質, 有的認為是“先民們勞動之暇, 在大樹下、小湖邊或草地上, 正在歡樂地手把手集體跳舞和唱歌”;有的從原始歌舞的起源進行考證,

認為是圖騰活動的表現, 具有巫術作用和祈禱功能。

關於畫面上的舞蹈者服飾問題, 有的認為陶盆上所繪的是裸體舞, 因為五個舞人完全是露體的, 故緬想當時原始人還未有冠服衣履;也有的認為與陶盆同時出土的, 有作為裝飾品用的穿孔的貝殼, 有從事紡織的骨紡輪, 這說明, 當時的原始居民已不是完全赤身露體、不知修飾的不開化的人群了。

不論對哪一個問題, 現在意見都很不一致, 將來恐怕也難一致, 畢竟離現在太久遠了, 資料又是這麼匱乏, 真是“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