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關於李白的3大謎團:李白的外貌是怎樣的?

有這樣一個人:沒有他, 中國的文壇將失去一顆璀璨的明星;沒有他, 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減少很多豪邁的氣息;沒有他, 唐代文化將失去很多的魅力。 他, 就是李白。 文明的傳承依靠文字, 而創造一個時代最優美文字的毫無疑問是詩人, 所以, 我們講開元年間的唐朝文化離不開這些詩人。 李白是唐朝第一詩人, 這一點毫無疑問。

網路配圖

李白留給我們的那些詩句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個性格豪邁、才高八斗、胸懷天下的男人形象。 今人總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去揣摩古人, 李白是不是終其一 生都是這樣一顆耀眼的明珠, 始終被唐人景仰、被人們傳頌呢?其實, 李白的一生頗為坎坷, 他的胸懷抱負, 他的才氣與他的境遇相比十分不匹配, 他受制于那個時 代。 也許正如世人所形容的, 他是天上的謫仙, 本不該屬於這個世界。

對於李白, 我們可謂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他的詩歌, 中小學生誰不會背幾首李白的詩歌呢?陌生的是他的生平、他的憤懣, 以及他詩歌背後的故事。 若讓我們用一兩講就說清楚李白的一生是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就集中圍繞他一生中的一些問號來講述。

謎團一:李白的外貌是怎樣的?

對於這樣一位飄逸瀟灑的詩人, 人們想像中的他應該長得頗有靈氣, 頗有點仙風道骨才好。 李白正是這樣一個人。 目前, 史料中並沒有什麼可信的關於李白的畫像流傳下來, 比較常見的出自明人《歷代古人像贊》的那張畫像, 也並沒有什麼可靠的依據, 純屬想像。 我認為, 真實的李白可能比這個畫像還要更有靈氣。

見過李白的人都說他的眼睛炯炯有神, 比如魏顥的《李翰林集序》說他“眸子炯然,

哆如餓虎”, 也就是說, 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 像餓虎一樣。 崔宗之的《贈李十二白》說他“雙眸光照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 李白是個眼神非常靈動, 看起來很機智的人。 至於他的身高, 他在《與韓荊州書》中說:“雖長不滿七尺, 而心雄萬夫。 ”據此推測其身高大約在一米七以下, 這個身高在唐朝算是個高個子。

謎團二:李白為何不參加科舉?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創舉, 甚至對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法國大革命前夕, 那些啟蒙思想家對中國的科舉推崇備至, 因為它打破了貴族對政府的壟斷, 使所有人都獲得了參加政治活動的權利。 而且, 從某種程度上講科舉制也是現代文官制度的基礎。

科舉制起自于隋, 大行于唐, 尤其是武則天和唐玄宗時期, 參加科舉已經日漸成為知識份子重要的仕途門徑, 全天下的知識份子無不以考上進士為榮耀。 唐代進士科科舉考試主要是考經學和雜文。 雜文即文學作品, 李白文采甚高,

這對於他來說應該是優勢。 而且唐代科舉不實行糊名, 也就是說考卷上考生名字是不用 遮掩的, 考官對考生的資訊一目了然。 也正因為如此, 考生在科舉前有沒有社會名望是很重要的。 所以當時的很多考生考試前常常去考官家呈送自己得意的文章, 期 待留個好印象, 這也就是所謂的“行卷”。 李白詩名遠揚, 社會名望大, 朝中很多人都知道他, 這對於李白來說也是個優勢, 那麼為什麼李白不參加科舉呢?

這不是李白不願意, 而是他沒資格。 關於李白的家世, 目前歷史學界還沒有定論。 李白家族的身份, 其家族為何流落到西域碎葉, 李白是不是出生在碎 葉, 甚至他是不是有外族血統, 都是眾說紛紜的。 這些問題我們暫且不去追究, 單說李白家以何為業這一點。在李白小時候甚或是出生前,李白家就已經從西域碎葉 遷居到了四川江油。西域農業不發達,最發達的是商業。而且古時重農抑商,商人往往被視為遊手好閒者,被士大夫們瞧不起,加之李白對自己的家世諱莫如深,只 說父親督促其讀書云云,因此學者們認為李家是以商為業。另外,李白很有錢,那時有錢人要麼是官,要麼是商人,李家肯定不是官,那麼是商人的可能性就極大 了。李白終生不參加科舉,估計就是受到這個家世的拖累。《唐六典》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舊唐書》卷四 三《職官志》也說:“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親,皆不得入仕。這樣李白便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了。他最後當了翰林待詔,還是皇帝特批的。

謎團三:李白小時候真的有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嗎?

我們從小就聽過一個故事,說的是李白小時候不認真讀書,翹課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溪水旁磨一根鐵棒,李白好奇,就問老婆婆: “您磨這根鐵杵幹什麼?”老婆婆回答說:“要磨成針。”李白笑問:“這要磨到何時啊?”老婆婆回答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一直被中國的 家長和老師用來激勵小朋友踏實學習,踏實做事。

可是這個故事究竟是真是假?現在看來虛構的可能性比較大。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見於宋代的《錦繡萬花穀》,說眉州有個地方叫武氏岩,位於象耳山,李白讀書未成路過那裡,之後就是剛才所講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又同時被《方輿勝覽》《山堂肆考》等書記載。但為什麼這個故事值得懷疑呢?

單說李白家以何為業這一點。在李白小時候甚或是出生前,李白家就已經從西域碎葉 遷居到了四川江油。西域農業不發達,最發達的是商業。而且古時重農抑商,商人往往被視為遊手好閒者,被士大夫們瞧不起,加之李白對自己的家世諱莫如深,只 說父親督促其讀書云云,因此學者們認為李家是以商為業。另外,李白很有錢,那時有錢人要麼是官,要麼是商人,李家肯定不是官,那麼是商人的可能性就極大 了。李白終生不參加科舉,估計就是受到這個家世的拖累。《唐六典》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舊唐書》卷四 三《職官志》也說:“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親,皆不得入仕。這樣李白便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了。他最後當了翰林待詔,還是皇帝特批的。

謎團三:李白小時候真的有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嗎?

我們從小就聽過一個故事,說的是李白小時候不認真讀書,翹課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溪水旁磨一根鐵棒,李白好奇,就問老婆婆: “您磨這根鐵杵幹什麼?”老婆婆回答說:“要磨成針。”李白笑問:“這要磨到何時啊?”老婆婆回答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一直被中國的 家長和老師用來激勵小朋友踏實學習,踏實做事。

可是這個故事究竟是真是假?現在看來虛構的可能性比較大。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見於宋代的《錦繡萬花穀》,說眉州有個地方叫武氏岩,位於象耳山,李白讀書未成路過那裡,之後就是剛才所講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又同時被《方輿勝覽》《山堂肆考》等書記載。但為什麼這個故事值得懷疑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