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愛麗絲·門羅:從家庭主婦到諾獎得主

“你以為你是誰?”

1818年,愛麗絲·門羅的祖上從蘇格蘭漂過大西洋,來到加拿大東部的安大略省,在這個由多族裔移民組成的廣袤國家紮下了根。

這戶人家住在農村, 很忙, 也很窮, 可每一代都有人善於寫信, 寫得事無巨細, 繪聲繪色, 收信者則讀得興致勃勃, 期待下一封家書的到來。 像他們的蘇格蘭和愛爾蘭裔鄰里一樣, 愛麗絲·門羅一家每週六天勞作, 周日上午去教堂, 周日下午才能在家讀書。 門羅的父親羅伯特飼養狐狸和家禽, 愛讀英國作家H·G·威爾斯的科幻小說, 最擔心有人來訪打斷這難得的清靜。 他甚至出版了一本描寫拓荒者的長篇小說, 日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兒愛麗絲·門羅誇讚說, “好書。 ”

門羅1931年7月10日出生在安大略省的溫格姆, 這個小鎮後來成了她眾多短篇小說的故事發生地。 她是家中三個孩子中的老大, 似乎延續了家族的寫作基因。

不過, 門羅總是悄悄地自編自說。 她成長的農村封閉保守, 女孩子做家務, 織毛活, 相夫教子, 很少有人上大學, 當作家更是匪夷所思。 門羅最怕別人對自己說:“你以為你是誰?”這句話後來也成了她第四本書的題目, 該書由一組故事組成, 講的是女主角羅斯不甘平庸, 在沉悶閉塞的環境裡從少女奮鬥到中年。

門羅小時最早的文學創作是對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進行改編, 她覺得小人魚化成泡沫的結尾太悲慘了, 便繞著自家的院子走了一圈又一圈, 直到構思出幸福的結局才安心。 從家到學校, 要走很長的路, 門羅就是在這條路上, 在自己心裡編出了一個個故事。 不能讓人知道, “最糟糕的事就是讓人注意到自己。 我對一些事, 不快的事總是保持安靜。 從不抱怨。 所以, 沒有人挑剔我。 ”門羅成名後回憶自己的青澀時期, 如是感慨:“我感覺是一個局外人。 ”

做家務和當母親不是負擔

門羅17歲高中畢業後, 應聘當教師, 要教11個學生。 幸好, 西安大略大學的獎學金及時到來, 門羅得以進入該校的新聞學專業。

她感到莫大的自由和解放。 讀大學那兩年, 她當過服務生、煙草採摘工和圖書館員, 出版了處女作《影子的尺寸》, 自覺是前所未有的快樂:“周圍沒人搞文學, 我生活的農村又遠離真正的世界。 於是, 我自信極了, 對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免高估。 這算是在農村長大的好處吧。 ”

1951年, 20歲的門羅和大學同學詹姆斯結婚。 婚後, 門羅從加拿大東部遷居到幾乎在加拿大最西邊的溫哥華市, 三個女兒西拉、凱薩琳和詹妮相繼出生。 門羅一下子變成了繁忙的母親和家庭主婦, 但她利用孩子午睡或家務間歇時, 悄悄地構思、練筆。 她坐在沙發上, 邊喝咖啡, 邊想, 等到想得差不多了, 再找時間寫下來, 有時會半夜起身改稿子。

門羅自信, 既能當好家庭主婦, 也能當好作家。

她在接受訪談時說, “即便在沒有洗衣機之類的家電時, 寫作也不成問題。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 就總能找到時間。 ”2008年, 她接受美國著名文學雜誌《紐約客》的專訪, 再次肯定地說:“我從來沒覺得做家務和當母親是一種負擔。 我從小就是在做家務中長大的。”不過,門羅最感興趣的始終是短篇小說,其次是中篇,她的手稿一般四五十頁,很少超過七十頁。對於偏好短篇,門羅老老實實地表示:一是自己的寫作時間有限,二是一想到要寫500頁長的巨著,她就擔心,萬一死了,豈不前功盡棄了?

37歲時,門羅終於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歡樂蔭影之舞》。這本生動再現小鎮風情和少男少女感情生活的短篇小說集,一鳴驚人,為她贏回了第一個總督獎—加拿大的最高文學獎。

此後,她以每三四年出一本短篇小說集的速度,穩健地創作了14本書,文筆樸素、精准、傳神,摘取了一連串國際國內的文學大獎,獲得了各種榮譽,在世界文壇上享有“我們時代的契訶夫”、“加拿大的契訶夫”之美譽。她的代表作《女孩和女人的生活》被拍成電視劇,《熊從山那邊來》(譯文見《世界文學》2010年第1期,李文俊譯)被拍成電影《遠離她》,並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然而,當她10月10日在睡夢中被女兒叫醒,得知2013年諾獎落在她家時,她說自己並未料到。這位樸實而勤奮的“當代短篇小說大師”,已經82歲了,幾年前開始接受癌症和心臟病治療。面對盛譽,門羅保持了一貫的謙遜和清醒。她像青少年時一樣,不喜歡招人注意。

她說,我獨自寫作,我需要能給我以保護的空間和時間。

1981年的中國之行

1981年6-7月,門羅與六位加拿大作家一起來到中國,到當時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丁玲的家中做客,參觀北京、西安、廣州等地,還在廣州慶祝了自己的50歲生日—“我一生中最棒的生日”。

門羅喜歡看人家的院子,留意行人的穿著,和陪同的中國姑娘興奮地聊起後者自做的裙子……她將中國之行寫成題為《透過玉簾》(Through the Jade Curtain)的隨筆,書中有這麼一段,頗能顯示門羅對細節的天生敏感和將尋常生活點化成藝術的功力:“嗯,我更記得我們去過地方的那些細節,而不是參觀的明信片上的那些景點。我記得,在明朝的陵墓裡不舒服,很難受。那裡讓人恐怖。我記得,爬得老高去看佛像,可佛像並不在那兒。我最記得扶手椅,在阿黛拉(同行的加拿大女作家)舉辦派對的漂亮房間裡,有一些紅色的扶手椅。還有我臥室的窗簾,所有那些細節,歷歷在目,那些我能看到的日常家庭生活細節—儘管那不過是一個漂亮的旅館房間。其他的事情,就有點遙遠了。我能看到,進行描述,但不怎麼回憶起它們。它們有一種人為的美,總讓人讚歎,但我個人對它們的感受很快就化為烏有了。我只想看尋常的東西,它們能伴隨我。”

擅寫平凡女性的內心波瀾

門羅的短篇小說多以描寫加拿大小鎮的生活為主,尤其擅長描寫平凡的女性,她們有老有少,來自各行各業,或者像門羅一樣,一輩子都在做家庭主婦。乍看,她們的生活平靜、平淡,乃至平庸,但門羅卻善於擷取她們與眾不同的地方,以X光式的眼睛洞察她們心靈深處的大小波瀾。

對於容易引發道德評判的行為,如出走、離婚、私通、謀殺等,門羅在文中鮮少表明自己的立場。她在接受《紐約客》專訪時也曾表示:“我不做評判。”

總之,她是寫實的,而非說教的;是描寫的,而非歸納的;是藝術的,而非科學、哲學、政史或宗教的。對於那些習慣濃墨重彩、轟轟烈烈表面文章的讀者來說,門羅可能會顯得簡淡、細碎、緩慢,可是,若您能找到門羅原著或信得過的譯本,花半個小時,一字字一句句地讀進去,完整地讀上兩三篇,那種獨特、不乏幽默和深刻的門羅味道,就能感受一二了。

在描寫小鎮生活的知名作家中,門羅不像沈從文那樣悲憫,不像汪曾祺那樣清潤,不像英國奧斯丁那樣雕琢,不像美國安德森那樣畸零,不像加拿大裡柯克那樣誇張……可能,她不像您讀過的任何一位作家,或者任何一個人。那就是—愛麗絲·門羅。

從家庭主婦到諾獎得主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獲得了本次殊榮。愛麗絲・門羅成為第13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門羅對廣大中國讀者來說是個陌生的名字,除了《逃離》被譯成中文並正式出版以外,她的作品只是孤伶伶地出現在《世界文學》等雜誌上。此外,她寫的大都是短篇小說——一個在創作早期要做家務、養育孩子和開店的婦女很難有精力寫長篇小說。這曾經讓門羅很困惑,人們都認為不寫長篇小說就不是個像樣的作家。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長 Peter Englund宣佈門羅的得獎原因時,只用了簡潔的一句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事實上,這位大師 37歲才出版第一部小說。她 20歲就退學嫁給了第一任丈夫,此後連生三個孩子。第二個孩子夭折時,她沒有感到太大的創傷,她說當時她還是快活的人,覺得自己可以做個好妻子、好母親、好作家。

門羅22歲當母親,生了長女西拉,同年賣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短篇。24歲生了凱薩琳,孩子沒活過一天就夭折了。26歲生了第三個女兒詹妮。在孩子小時,帶孩子,做家務,寫作的時間的確有限。但門羅迷創作,這就能讓她擠出時間想和寫。孩子午睡時,門羅不睡,泡杯咖啡,坐在沙發上構思。一般是先有畫面、意象,然後是人物、情節、對話什麼的。有時,孩子醒了,也只能想到哪裡算哪裡。第二天,孩子睡時,再接著想。門羅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覺得寫作,既簡單又不簡單。第一稿總是很順暢就寫完了,隨後是痛苦的修改過程,最後還要加入很多東西,等等。”

孩子成人後,門羅說自己還是喜歡坐在家中,望著窗外,等要寫的東西在腦子慢慢定型後,速成初稿。她的丈夫會說,“我知道,你在想東西。”門羅打趣說,“要不然,你會以為我是世界上最懶的主婦。”

愛麗絲・門羅在40餘年的文學生涯中,門羅始終執著地寫作短篇小說,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被譽為當代的契訶夫。

愛麗絲·門羅小說集和獲獎年表

1.《歡樂蔭影之舞》(1968),加拿大總督獎

2.《女孩和女人的生活》(1971),被拍成電視劇

3.《有一件事我一直想告訴你》(1974)

4.《你以為你是誰?》(1978),加拿大總督獎

5.《木星的衛星》(1982),總督獎提名

6.《愛的進程》(1986),總督文學獎

7.《我年輕時的朋友》(1990),加拿大延齡草圖書獎

8.《公開的秘密》(1994),總督獎提名

9.《善良女子的愛》(1998),加拿大吉勒獎

10.《憎恨、友誼、求愛、愛戀、婚姻》(2001)

11.《逃離》(2004),加拿大吉勒獎

12.《石城遠望》(2006)

13.《太多的幸福》(2009)

14.《親愛的生活》(2012)

我從小就是在做家務中長大的。”不過,門羅最感興趣的始終是短篇小說,其次是中篇,她的手稿一般四五十頁,很少超過七十頁。對於偏好短篇,門羅老老實實地表示:一是自己的寫作時間有限,二是一想到要寫500頁長的巨著,她就擔心,萬一死了,豈不前功盡棄了?

37歲時,門羅終於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歡樂蔭影之舞》。這本生動再現小鎮風情和少男少女感情生活的短篇小說集,一鳴驚人,為她贏回了第一個總督獎—加拿大的最高文學獎。

此後,她以每三四年出一本短篇小說集的速度,穩健地創作了14本書,文筆樸素、精准、傳神,摘取了一連串國際國內的文學大獎,獲得了各種榮譽,在世界文壇上享有“我們時代的契訶夫”、“加拿大的契訶夫”之美譽。她的代表作《女孩和女人的生活》被拍成電視劇,《熊從山那邊來》(譯文見《世界文學》2010年第1期,李文俊譯)被拍成電影《遠離她》,並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然而,當她10月10日在睡夢中被女兒叫醒,得知2013年諾獎落在她家時,她說自己並未料到。這位樸實而勤奮的“當代短篇小說大師”,已經82歲了,幾年前開始接受癌症和心臟病治療。面對盛譽,門羅保持了一貫的謙遜和清醒。她像青少年時一樣,不喜歡招人注意。

她說,我獨自寫作,我需要能給我以保護的空間和時間。

1981年的中國之行

1981年6-7月,門羅與六位加拿大作家一起來到中國,到當時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丁玲的家中做客,參觀北京、西安、廣州等地,還在廣州慶祝了自己的50歲生日—“我一生中最棒的生日”。

門羅喜歡看人家的院子,留意行人的穿著,和陪同的中國姑娘興奮地聊起後者自做的裙子……她將中國之行寫成題為《透過玉簾》(Through the Jade Curtain)的隨筆,書中有這麼一段,頗能顯示門羅對細節的天生敏感和將尋常生活點化成藝術的功力:“嗯,我更記得我們去過地方的那些細節,而不是參觀的明信片上的那些景點。我記得,在明朝的陵墓裡不舒服,很難受。那裡讓人恐怖。我記得,爬得老高去看佛像,可佛像並不在那兒。我最記得扶手椅,在阿黛拉(同行的加拿大女作家)舉辦派對的漂亮房間裡,有一些紅色的扶手椅。還有我臥室的窗簾,所有那些細節,歷歷在目,那些我能看到的日常家庭生活細節—儘管那不過是一個漂亮的旅館房間。其他的事情,就有點遙遠了。我能看到,進行描述,但不怎麼回憶起它們。它們有一種人為的美,總讓人讚歎,但我個人對它們的感受很快就化為烏有了。我只想看尋常的東西,它們能伴隨我。”

擅寫平凡女性的內心波瀾

門羅的短篇小說多以描寫加拿大小鎮的生活為主,尤其擅長描寫平凡的女性,她們有老有少,來自各行各業,或者像門羅一樣,一輩子都在做家庭主婦。乍看,她們的生活平靜、平淡,乃至平庸,但門羅卻善於擷取她們與眾不同的地方,以X光式的眼睛洞察她們心靈深處的大小波瀾。

對於容易引發道德評判的行為,如出走、離婚、私通、謀殺等,門羅在文中鮮少表明自己的立場。她在接受《紐約客》專訪時也曾表示:“我不做評判。”

總之,她是寫實的,而非說教的;是描寫的,而非歸納的;是藝術的,而非科學、哲學、政史或宗教的。對於那些習慣濃墨重彩、轟轟烈烈表面文章的讀者來說,門羅可能會顯得簡淡、細碎、緩慢,可是,若您能找到門羅原著或信得過的譯本,花半個小時,一字字一句句地讀進去,完整地讀上兩三篇,那種獨特、不乏幽默和深刻的門羅味道,就能感受一二了。

在描寫小鎮生活的知名作家中,門羅不像沈從文那樣悲憫,不像汪曾祺那樣清潤,不像英國奧斯丁那樣雕琢,不像美國安德森那樣畸零,不像加拿大裡柯克那樣誇張……可能,她不像您讀過的任何一位作家,或者任何一個人。那就是—愛麗絲·門羅。

從家庭主婦到諾獎得主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獲得了本次殊榮。愛麗絲・門羅成為第13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門羅對廣大中國讀者來說是個陌生的名字,除了《逃離》被譯成中文並正式出版以外,她的作品只是孤伶伶地出現在《世界文學》等雜誌上。此外,她寫的大都是短篇小說——一個在創作早期要做家務、養育孩子和開店的婦女很難有精力寫長篇小說。這曾經讓門羅很困惑,人們都認為不寫長篇小說就不是個像樣的作家。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長 Peter Englund宣佈門羅的得獎原因時,只用了簡潔的一句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事實上,這位大師 37歲才出版第一部小說。她 20歲就退學嫁給了第一任丈夫,此後連生三個孩子。第二個孩子夭折時,她沒有感到太大的創傷,她說當時她還是快活的人,覺得自己可以做個好妻子、好母親、好作家。

門羅22歲當母親,生了長女西拉,同年賣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短篇。24歲生了凱薩琳,孩子沒活過一天就夭折了。26歲生了第三個女兒詹妮。在孩子小時,帶孩子,做家務,寫作的時間的確有限。但門羅迷創作,這就能讓她擠出時間想和寫。孩子午睡時,門羅不睡,泡杯咖啡,坐在沙發上構思。一般是先有畫面、意象,然後是人物、情節、對話什麼的。有時,孩子醒了,也只能想到哪裡算哪裡。第二天,孩子睡時,再接著想。門羅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覺得寫作,既簡單又不簡單。第一稿總是很順暢就寫完了,隨後是痛苦的修改過程,最後還要加入很多東西,等等。”

孩子成人後,門羅說自己還是喜歡坐在家中,望著窗外,等要寫的東西在腦子慢慢定型後,速成初稿。她的丈夫會說,“我知道,你在想東西。”門羅打趣說,“要不然,你會以為我是世界上最懶的主婦。”

愛麗絲・門羅在40餘年的文學生涯中,門羅始終執著地寫作短篇小說,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被譽為當代的契訶夫。

愛麗絲·門羅小說集和獲獎年表

1.《歡樂蔭影之舞》(1968),加拿大總督獎

2.《女孩和女人的生活》(1971),被拍成電視劇

3.《有一件事我一直想告訴你》(1974)

4.《你以為你是誰?》(1978),加拿大總督獎

5.《木星的衛星》(1982),總督獎提名

6.《愛的進程》(1986),總督文學獎

7.《我年輕時的朋友》(1990),加拿大延齡草圖書獎

8.《公開的秘密》(1994),總督獎提名

9.《善良女子的愛》(1998),加拿大吉勒獎

10.《憎恨、友誼、求愛、愛戀、婚姻》(2001)

11.《逃離》(2004),加拿大吉勒獎

12.《石城遠望》(2006)

13.《太多的幸福》(2009)

14.《親愛的生活》(201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