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格萊美歷屆音樂:第四十屆,鮑勃狄倫!愛爾頓約翰!再次格萊美!

格萊美獎(Grammy Awards), 美國錄音界與世界音樂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由錄音學院(Recording Academy)負責頒發。 學院由錄音業的專業人士所組成, 目的在於獎勵過去一年中業界岀色的成就。 格萊美獎是美國四個主要音樂獎之一, 相當於電影界的奧斯卡獎;另三個音樂獎分別為公告牌音樂獎、全美音樂獎和搖滾名人堂收錄典禮。 格萊美獎每年2月頒發, 在公告牌和全美音樂獎後舉行(這三個獎項稱作"三大")。

第四十屆格萊美獲獎名單(1998年)

最佳R&B女藝人: Erykah Badu《On & On》

Erica "Erykah" Abi Wright(生於1971年2月26日),更好的被稱為 Erykah Badu, 是美國的創作型歌手、唱片製作人,唱片騎師,活動家,和演員。

巴杜的職業生涯始於1994年在沃斯堡的D ' angelo的演出;唱片公司高管Kedar Massenburg對她的表演印象非常深刻, 並簽下了Kedar Entertainment。 她的第一張專輯《Baduizm》於1997年2月11日發行。 [2]它催生了3個單曲:“On & On”, “Next Lifetime”和“the Otherside of the Game”。 這張專輯被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認證為三白金唱片。 Badu的第一張現場專輯《live》於1997年11月18日發行, 被RIAA認證為雙白金唱片。 巴杜被譽為新靈魂的女王。

最佳R&B專輯: Erykah Badu《Baduizm》

最佳鄉村女藝人: Trisha Yearwood《How Do I Live》

Patricia Lynn "Trisha" Yearwood(生於1964年9月19日)是美國鄉村音樂歌手、作家、演員和廚師。 她以她的歌謠而聞名, 她的歌謠是關於脆弱的年輕女性, 從女性的角度來看, 一些音樂評論家將其描述為“堅強”和“自信”。 [3]Yearwood是Grand Ole Opry的一名成員, 2000年被引入喬治亞音樂名人堂。

最佳鄉村音樂專輯: BeauSoleil《L'amour Ou La Folie》

BeauSoleil(法國, 美麗的太陽)是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美國Cajun樂隊。

在1975年成立的BeauSoleil(經常被稱為“BeauSoleil avec Michael Doucet”)于1977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 並成為了在路易斯安那州的Cajuns和Creoles的民間曲調中表演傳統和原創音樂的最著名的樂隊之一。

最佳單曲:Shawn Colvin《Sunny Came Home》

肖恩·科爾文(出生於1956年1月10日)是一位美國歌手兼作曲家和音樂家。 雖然科爾文已經是一個單獨的唱片藝術家近30年了, 但她可能最出名的是她1997年的格萊美獲獎歌曲"Sunny Came Home".《陽光回家》。

最佳非主流樂隊: Radiohead《OK Computer》

Radiohead是英國牛津郡Abingdon的英國搖滾樂隊,成立於1985年。樂隊由Thom Yorke(主唱、吉他、鋼琴、鍵盤)、Jonny Greenwood(鉛彈、鍵盤、其他樂器)、Ed O' brien(吉他、背音)、Colin Greenwood(低音)和Phil Selway(鼓、打擊樂、支持聲樂)組成。自1994年以來,他們一直與製片人Nigel Godrich和封面藝術家斯坦利·多伍德合作。

最佳流行女歌手: Tony Bennett《Tony Bennett On Holiday》

安東尼·多明尼克·貝尼代托(1926年8月3日),以托尼·班尼特(Tony Bennett)聞名於世,是一名美國歌手,具有傳統的流行標準、大樂隊、表演曲調和爵士樂。他也是一位畫家,他在幾家機構的永久公開展覽上創作了安東尼·貝尼代托的作品。他是紐約皇后區阿斯托里亞市的弗蘭克·辛納特拉藝術學院的創始人。

最佳流行專輯: James Taylor《Hourglass》

詹姆斯·弗農·泰勒(James Vernon Taylor)(1948年3月12日出生)是一名美國歌手兼作曲家和吉他手。他曾獲五次格萊美獎,於2000年入選搖滾名人堂。他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在全球賣出了超過1億張唱片。

最佳流行男藝人: Elton John《Candle In The Wind 1997》

愛爾頓·赫爾克裡斯·約翰爵士,CBE(出生雷金納德·德懷特)1947年3月25日,是一位英國歌手、鋼琴家和作曲家。自1967年以來,他一直與抒情詩人伯尼·陶平(Bernie Taupin)合作創作歌曲創作夥伴;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合作了30多張專輯。在他50年的職業生涯中,愛爾頓·約翰賣出了超過3億張唱片,使他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他有50強單曲,包括連續7個美國專輯,58個公告牌前40單曲,27個排名前10,第2位和第9位。連續31年(1970 - 2000),他在《公告牌》100強單曲中至少有一首歌。他的單曲《1997年風中的蠟燭》在全球售出了3300萬冊,是英國和美國單曲排行榜上最暢銷的單曲。他還創作了音樂,製作了唱片,並偶爾在電影中表演。從1976年到1987年,約翰擁有沃特福德足球俱樂部,1997年到2002年。他是俱樂部的終身榮譽主席,2014年在俱樂部的主場館以他的名字命名。

最佳硬核樂隊: The Smashing Pumpkins《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Is The End》

破碎的南瓜是美國的另一個搖滾樂隊,來自伊利諾州芝加哥市,成立於1988年。

在1993年的《暹羅之夢》中,破碎的南瓜打破了音樂的主流。該組織以廣泛的巡演和1995年的後續行動、雙專輯梅隆Collie和無限悲傷為觀眾建立了觀眾,這首歌在公告牌200專輯排行榜上首次亮相。僅在美國就有2000萬張專輯,[5][6]粉碎的南瓜是20世紀90年代商業上最成功、最受好評的樂隊之一。然而,內部鬥爭、吸毒和創紀錄的銷量導致了2000年的分手。

最佳搖滾女藝人: Fiona Apple《Criminal》

Fiona Apple mcafee - maggart(生於1977年9月13日)是一位美國歌手兼作曲家、鋼琴家和詩人。當她8歲的時候,蘋果就開始創作她自己的歌曲。她的首張專輯《潮汐》于1996年發行,並獲得格萊美最佳女搖滾女歌手獎。她跟著當兵……(1999年)由喬恩·布裡恩(Jon Brion)製作,它在商業上也取得了成功,並獲得了白金認證。

最佳搖滾專輯: John Fogerty《Blue Moon Swamp》

約翰·卡梅隆·福格蒂(1945年5月28日出生)是一位美國音樂家、歌手和作曲家。他是樂隊Creedence Clearwater復興樂隊的主唱、首席吉他手和首席作曲家。1968年至1972年間,該組織共獲得了9張單曲和8張黃金專輯。1993年,他們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最佳搖滾單曲: The Wallflowers《One Headlight》

The Wallflowers是1989年由歌手兼作曲家雅各·狄倫和吉他手托比·米勒在洛杉磯成立的一支美國搖滾樂隊。樂隊已經經歷了一些人事變動,但仍以狄倫為中心。

在1992年發行了同名的首張專輯後,The Wallflowers發行了他們最著名和最暢銷的專輯,並於1996年推出了“One Headlight”和“第六大道心痛”等歌曲。從2006年開始,他們在7年的停播之前,又發行了三張專輯。2012年,《壁花》發行了他們的第六張錄音室專輯。

最佳新人: Paula Cole

寶拉·科爾(出生於1968年4月5日)是一位美國創作型歌手。她的單曲“所有的牛仔都到哪裡去了?”1997年,她獲得了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的前十位,第二年她獲得了格萊美最佳新人獎。她的歌曲“我不想等待”被用作電視節目“Dawson’s Creek”的主題曲。

年度最佳專輯: Boy Dylan《Cold Irons Bound》

鮑勃·狄倫(生於1941年5月24日的羅伯特·艾倫·齊默爾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是一位美國創作型歌手、音樂家、作家和畫家,他在流行音樂和文化領域已經有50多年的影響力。他最著名的作品大多是上世紀60年代的作品,當時他不情願地“發表了一代人的聲音”[2],歌曲如《風中之風》(Blowin ' in the Wind)和《紐約時報》(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成為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的頌歌。在1965年錄製的《像一塊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他的六分鐘單曲《Like a Rolling Stone》(Like a Rolling Stone)在美國民謠復興運動中留下了最初的基礎,擴大了流行音樂的範圍。

Radiohead是英國牛津郡Abingdon的英國搖滾樂隊,成立於1985年。樂隊由Thom Yorke(主唱、吉他、鋼琴、鍵盤)、Jonny Greenwood(鉛彈、鍵盤、其他樂器)、Ed O' brien(吉他、背音)、Colin Greenwood(低音)和Phil Selway(鼓、打擊樂、支持聲樂)組成。自1994年以來,他們一直與製片人Nigel Godrich和封面藝術家斯坦利·多伍德合作。

最佳流行女歌手: Tony Bennett《Tony Bennett On Holiday》

安東尼·多明尼克·貝尼代托(1926年8月3日),以托尼·班尼特(Tony Bennett)聞名於世,是一名美國歌手,具有傳統的流行標準、大樂隊、表演曲調和爵士樂。他也是一位畫家,他在幾家機構的永久公開展覽上創作了安東尼·貝尼代托的作品。他是紐約皇后區阿斯托里亞市的弗蘭克·辛納特拉藝術學院的創始人。

最佳流行專輯: James Taylor《Hourglass》

詹姆斯·弗農·泰勒(James Vernon Taylor)(1948年3月12日出生)是一名美國歌手兼作曲家和吉他手。他曾獲五次格萊美獎,於2000年入選搖滾名人堂。他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在全球賣出了超過1億張唱片。

最佳流行男藝人: Elton John《Candle In The Wind 1997》

愛爾頓·赫爾克裡斯·約翰爵士,CBE(出生雷金納德·德懷特)1947年3月25日,是一位英國歌手、鋼琴家和作曲家。自1967年以來,他一直與抒情詩人伯尼·陶平(Bernie Taupin)合作創作歌曲創作夥伴;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合作了30多張專輯。在他50年的職業生涯中,愛爾頓·約翰賣出了超過3億張唱片,使他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他有50強單曲,包括連續7個美國專輯,58個公告牌前40單曲,27個排名前10,第2位和第9位。連續31年(1970 - 2000),他在《公告牌》100強單曲中至少有一首歌。他的單曲《1997年風中的蠟燭》在全球售出了3300萬冊,是英國和美國單曲排行榜上最暢銷的單曲。他還創作了音樂,製作了唱片,並偶爾在電影中表演。從1976年到1987年,約翰擁有沃特福德足球俱樂部,1997年到2002年。他是俱樂部的終身榮譽主席,2014年在俱樂部的主場館以他的名字命名。

最佳硬核樂隊: The Smashing Pumpkins《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Is The End》

破碎的南瓜是美國的另一個搖滾樂隊,來自伊利諾州芝加哥市,成立於1988年。

在1993年的《暹羅之夢》中,破碎的南瓜打破了音樂的主流。該組織以廣泛的巡演和1995年的後續行動、雙專輯梅隆Collie和無限悲傷為觀眾建立了觀眾,這首歌在公告牌200專輯排行榜上首次亮相。僅在美國就有2000萬張專輯,[5][6]粉碎的南瓜是20世紀90年代商業上最成功、最受好評的樂隊之一。然而,內部鬥爭、吸毒和創紀錄的銷量導致了2000年的分手。

最佳搖滾女藝人: Fiona Apple《Criminal》

Fiona Apple mcafee - maggart(生於1977年9月13日)是一位美國歌手兼作曲家、鋼琴家和詩人。當她8歲的時候,蘋果就開始創作她自己的歌曲。她的首張專輯《潮汐》于1996年發行,並獲得格萊美最佳女搖滾女歌手獎。她跟著當兵……(1999年)由喬恩·布裡恩(Jon Brion)製作,它在商業上也取得了成功,並獲得了白金認證。

最佳搖滾專輯: John Fogerty《Blue Moon Swamp》

約翰·卡梅隆·福格蒂(1945年5月28日出生)是一位美國音樂家、歌手和作曲家。他是樂隊Creedence Clearwater復興樂隊的主唱、首席吉他手和首席作曲家。1968年至1972年間,該組織共獲得了9張單曲和8張黃金專輯。1993年,他們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最佳搖滾單曲: The Wallflowers《One Headlight》

The Wallflowers是1989年由歌手兼作曲家雅各·狄倫和吉他手托比·米勒在洛杉磯成立的一支美國搖滾樂隊。樂隊已經經歷了一些人事變動,但仍以狄倫為中心。

在1992年發行了同名的首張專輯後,The Wallflowers發行了他們最著名和最暢銷的專輯,並於1996年推出了“One Headlight”和“第六大道心痛”等歌曲。從2006年開始,他們在7年的停播之前,又發行了三張專輯。2012年,《壁花》發行了他們的第六張錄音室專輯。

最佳新人: Paula Cole

寶拉·科爾(出生於1968年4月5日)是一位美國創作型歌手。她的單曲“所有的牛仔都到哪裡去了?”1997年,她獲得了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的前十位,第二年她獲得了格萊美最佳新人獎。她的歌曲“我不想等待”被用作電視節目“Dawson’s Creek”的主題曲。

年度最佳專輯: Boy Dylan《Cold Irons Bound》

鮑勃·狄倫(生於1941年5月24日的羅伯特·艾倫·齊默爾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是一位美國創作型歌手、音樂家、作家和畫家,他在流行音樂和文化領域已經有50多年的影響力。他最著名的作品大多是上世紀60年代的作品,當時他不情願地“發表了一代人的聲音”[2],歌曲如《風中之風》(Blowin ' in the Wind)和《紐約時報》(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成為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的頌歌。在1965年錄製的《像一塊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他的六分鐘單曲《Like a Rolling Stone》(Like a Rolling Stone)在美國民謠復興運動中留下了最初的基礎,擴大了流行音樂的範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