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兩個夢想,一個西藏,77天只為你

如果要問你們, 專屬於戶外人的電影, 你們能想到哪幾部?

如果再問你們, 專屬於戶外人的極地探險電影(注意!是電影, 不是紀錄片), 你們又能絞盡腦汁找出幾部?

如果再再再問你們, 專屬於戶外人的華語極地探險電影, 你們翻遍四庫全書、覽盡四海八荒, 能找到嗎?

現在, 首部華語極地探險電影終於來了!

首部華語戶外探險電影《七十七天》

《七十七天》改編自戶外探險的大IP《北方的空地》, 電影講述一個叫楊柳松的年輕人, 帶著一輛自行車, 用77天獨自一人穿越羌塘無人區, 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生死考驗

《77天》 荒野求生 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

在我們的星球, 人類無法生存居住的地方, 除了廣為人知的南北極, 還有一個第三極——羌塘

羌塘, 是我們地球上最大的超級荒原, 眾所周知的可哥西裡, 正是羌塘的一部分

這樣的穿越之旅, 兇險程度遠超攀登珠峰。 因而, 這趟旅途被外界稱為“中國戶外運動最偉大的探險旅程”

要把這樣一部傳奇性, 特殊題材的影片搬上大銀幕, 顯然並非易事

電影用了三年拍攝, 在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上, 這完全是個聳人聽聞的“龜速”

為了拍攝這部極地探險題材的影片, 主創們進去青藏高原數次, 深入可哥西裡、阿爾金、昆侖山、藏北、柴達木等五大無人區腹地, 進行實景拍攝

或許只有這種以自然為物件的影片, 才能僅靠幾張海報, 就讓自然的無限包容與遼闊, 讓生命的無限可能性, 一瞬間撲面而來

影片中的這些景色與兩位主角的心路歷程同行

江一燕&藍天:自然所能賦予你的遠方, 你得用心去丈量

藍天是一名攝影愛好者, 為了拍攝星空, 她摔下了懸崖, 從此以後, 她的行走, 就只能靠輪椅了

和一般人不一樣, 藍天沒有要死要活的頹廢下去, 她難過完後, 便決定繼續“行走”

頂著親人和朋友的勸說, 自駕318國道

318國道是中國的景觀大道,在這條路上,無論看到多麼美的景象,你都不用感到驚奇

(藍天在318國道)

而此次出演藍天的江一燕,幾乎是以零片酬參加了拍攝

江一燕一直以來,都是個旅行愛好者。為了拍攝想要的照片,她也曾拋下人們羡慕的工作,孤身前往目的地,對自然的熱愛,她和藍天如出一轍

楊柳松&趙漢唐:不視生還為終點,但懂得敬畏已是起點

事實上,走出荒原沒有想像的幸福感,或是什麼成就感,甚至是一種輕度的抑鬱和迷茫。巨大的幸福並未如期而至,偶爾的幸福也是短暫。生命是一條貫通的河流,一切皆是沒有開始的複始。我們所期望的終點並不存在。

這是楊柳松所著的《北方的空地》裡,最後一章的內容。《七十七天》所講述的,就是這本書

當楊柳松進入羌塘,一個人獨自前行,前路不是紅綠燈口,沒有高樓大廈,而是茫茫荒野和廣闊的冰川,這樣空曠的感覺所帶來的孤獨感,是近乎絕望的

但它也近乎絕對的自由

沒人和你說話,所以你試著和自己交談,和山巒河流交談。荒原中的棕熊,狼,藏羚羊,雄鷹,楊柳松似乎成為了它們的一員,成為羌塘的一員

不視生還為終點,這或許是所有極地探險者的宗旨,只有在這樣極致的情況下存活過的人,才懂得自然有多壯闊,從而心生敬畏

而導演兼主演的趙漢唐坦言到:這次拍攝本身就是一次冒險

第一次拍攝電影就選擇了這樣的題材,這與他本人的經歷有關

作為中國影視圈中少有的探險人,趙漢唐也曾旅遍青藏高原,走過西北邊陲,爬過6000米的雪山

所以他能理解,楊柳松穿越羌塘的決心

與狼群對峙

被藏犛牛追趕

被洪流卷挾

從龍捲風下逃出生天

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個話題太過永恆了。所以一直以來,人類一直著力以用各種方式去探索它,正如七十七天裡兩個非常狀態的真實人物

當楊柳松說出橫穿羌塘的決定時,藍天沒有勸阻或驚訝,這或許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途,但她明白羌塘這個“未知的空地”,對楊柳松來說,是致命的吸引,所以微笑著鼓勵他前行

無人區的美麗是非常可怕的。大自然賦予了它瞬息萬變,各種各樣的生靈在這裡共處,弱肉強食也好,順應規則也罷,即使是沒有生命的沙漠,土地,冰川,它們也遵守著一套法則

而所謂無人區,不如說:人類是被拒絕在外的

楊柳松在《北方的空地》中,把自己和棲息在此的生靈們,同樣定義為這片荒原的過客。這是一種極度敬畏的態度了

即使是在羌塘“生活”了77天,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驚險,他也從未將自己納入這片土地

大自然永遠在不停的接納著各種生靈,而其中,人類最為貪心。無論是多麼厲害的探險家,他也一定是與那片探險地相守時間最短的生物

所以,人類對於自然的索取才更顯得無知無畏

《七十七天》中,在導演,工作人員及演員們的努力下,那些災難場景一度接近現實。或許絕大多數人,是沒有體驗過所謂“災難”的。生活中常見的地震和颱風,就已經是我們對於災難全部的認知了

而《七十七天》告訴你,災難,絕不僅僅是這樣而已

當男主走進羌塘無人區,推著自行車在曠野裡行走,黑沉沉的天空壓下來,我們以為只在美國出現的龍捲風,就這樣襲來

無人區中廣闊的沙地,時刻醞釀著一場沙塵暴,這是長期生活在沙地的動物們,也視為天敵的災難,更何況是人類

而洪水對於在無人區行走的人來說,它勢不可擋的衝擊力,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龍捲風,沙塵暴,大洪水,暴風雪,每一次都是死裡逃生,每一次都必須往死裡掙扎

當然,《七十七天》不能算作純粹的災難片,但當你獨自趟過激湧的河水,經歷過龍捲風,被沙子埋在茫茫的荒野中時,這絕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恐懼

在千里蒼茫中,這樣近距離地獨自“感受”到這些災難,更感受生而為人,之於大自然的渺小無奈

而楊柳松在走出羌塘無人區後,他感受到的竟然是“抑鬱和迷茫”?

找水,迷路,動物襲擊,各種各樣難以想像的災難,超越了自我的極限

為了得到心中自由,他選擇了與1400千米的無人區抗爭,但走出無人地的那一刻,又再度回到這個繁華世界

一切皆是沒有開始的複始,因為我們無法拋棄現實,卻又忙著將心中的自由安置

在同樣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荒野生存》中,克里斯多夫走進阿拉斯加荒野,而後再也沒能走出來

它與《七十七天》相同的是,故事展現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傳奇,一個流浪的故事

我想那麼年輕,乾淨,那麼寂寞地生活著。直到自己可以毫無防備的突然失蹤在馬路上的那一天。

當克里斯多夫最終死去,年僅24歲,沒有人知道他生命的最後,追尋到的是怎樣的自由

而不同的是,當藍天踏上自駕318國道的時候,楊柳松成功橫穿羌塘無人區的時候,除了自由以外,還有什麼?

被稱為“死亡之線”的318國道,藍天即使在高位截癱的情況下,也要獨自前行;從未有人定居的羌塘,楊柳松推著一輛自行車就踏了進去

那些沿途的美麗風光或許是早已被記錄的照片,可自然所能給予每一個旅者的,是永遠未知的期待

人與自然,這的確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但往往搞錯的是,主角從來就不是人類

奇特而美麗的生靈,瞬息萬變的景色,毀天滅地般的災害。當楊柳松感受到這些的時候,死亡與自由在他的世界並列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無人區的“壯遊”難以實現,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通過這“七十七天”去感受它,而對於大自然自覺渺小,心懷敬畏,這或許是影片所要表達給觀眾的主題

2017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火熱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318國道是中國的景觀大道,在這條路上,無論看到多麼美的景象,你都不用感到驚奇

(藍天在318國道)

而此次出演藍天的江一燕,幾乎是以零片酬參加了拍攝

江一燕一直以來,都是個旅行愛好者。為了拍攝想要的照片,她也曾拋下人們羡慕的工作,孤身前往目的地,對自然的熱愛,她和藍天如出一轍

楊柳松&趙漢唐:不視生還為終點,但懂得敬畏已是起點

事實上,走出荒原沒有想像的幸福感,或是什麼成就感,甚至是一種輕度的抑鬱和迷茫。巨大的幸福並未如期而至,偶爾的幸福也是短暫。生命是一條貫通的河流,一切皆是沒有開始的複始。我們所期望的終點並不存在。

這是楊柳松所著的《北方的空地》裡,最後一章的內容。《七十七天》所講述的,就是這本書

當楊柳松進入羌塘,一個人獨自前行,前路不是紅綠燈口,沒有高樓大廈,而是茫茫荒野和廣闊的冰川,這樣空曠的感覺所帶來的孤獨感,是近乎絕望的

但它也近乎絕對的自由

沒人和你說話,所以你試著和自己交談,和山巒河流交談。荒原中的棕熊,狼,藏羚羊,雄鷹,楊柳松似乎成為了它們的一員,成為羌塘的一員

不視生還為終點,這或許是所有極地探險者的宗旨,只有在這樣極致的情況下存活過的人,才懂得自然有多壯闊,從而心生敬畏

而導演兼主演的趙漢唐坦言到:這次拍攝本身就是一次冒險

第一次拍攝電影就選擇了這樣的題材,這與他本人的經歷有關

作為中國影視圈中少有的探險人,趙漢唐也曾旅遍青藏高原,走過西北邊陲,爬過6000米的雪山

所以他能理解,楊柳松穿越羌塘的決心

與狼群對峙

被藏犛牛追趕

被洪流卷挾

從龍捲風下逃出生天

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個話題太過永恆了。所以一直以來,人類一直著力以用各種方式去探索它,正如七十七天裡兩個非常狀態的真實人物

當楊柳松說出橫穿羌塘的決定時,藍天沒有勸阻或驚訝,這或許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途,但她明白羌塘這個“未知的空地”,對楊柳松來說,是致命的吸引,所以微笑著鼓勵他前行

無人區的美麗是非常可怕的。大自然賦予了它瞬息萬變,各種各樣的生靈在這裡共處,弱肉強食也好,順應規則也罷,即使是沒有生命的沙漠,土地,冰川,它們也遵守著一套法則

而所謂無人區,不如說:人類是被拒絕在外的

楊柳松在《北方的空地》中,把自己和棲息在此的生靈們,同樣定義為這片荒原的過客。這是一種極度敬畏的態度了

即使是在羌塘“生活”了77天,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驚險,他也從未將自己納入這片土地

大自然永遠在不停的接納著各種生靈,而其中,人類最為貪心。無論是多麼厲害的探險家,他也一定是與那片探險地相守時間最短的生物

所以,人類對於自然的索取才更顯得無知無畏

《七十七天》中,在導演,工作人員及演員們的努力下,那些災難場景一度接近現實。或許絕大多數人,是沒有體驗過所謂“災難”的。生活中常見的地震和颱風,就已經是我們對於災難全部的認知了

而《七十七天》告訴你,災難,絕不僅僅是這樣而已

當男主走進羌塘無人區,推著自行車在曠野裡行走,黑沉沉的天空壓下來,我們以為只在美國出現的龍捲風,就這樣襲來

無人區中廣闊的沙地,時刻醞釀著一場沙塵暴,這是長期生活在沙地的動物們,也視為天敵的災難,更何況是人類

而洪水對於在無人區行走的人來說,它勢不可擋的衝擊力,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龍捲風,沙塵暴,大洪水,暴風雪,每一次都是死裡逃生,每一次都必須往死裡掙扎

當然,《七十七天》不能算作純粹的災難片,但當你獨自趟過激湧的河水,經歷過龍捲風,被沙子埋在茫茫的荒野中時,這絕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恐懼

在千里蒼茫中,這樣近距離地獨自“感受”到這些災難,更感受生而為人,之於大自然的渺小無奈

而楊柳松在走出羌塘無人區後,他感受到的竟然是“抑鬱和迷茫”?

找水,迷路,動物襲擊,各種各樣難以想像的災難,超越了自我的極限

為了得到心中自由,他選擇了與1400千米的無人區抗爭,但走出無人地的那一刻,又再度回到這個繁華世界

一切皆是沒有開始的複始,因為我們無法拋棄現實,卻又忙著將心中的自由安置

在同樣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荒野生存》中,克里斯多夫走進阿拉斯加荒野,而後再也沒能走出來

它與《七十七天》相同的是,故事展現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傳奇,一個流浪的故事

我想那麼年輕,乾淨,那麼寂寞地生活著。直到自己可以毫無防備的突然失蹤在馬路上的那一天。

當克里斯多夫最終死去,年僅24歲,沒有人知道他生命的最後,追尋到的是怎樣的自由

而不同的是,當藍天踏上自駕318國道的時候,楊柳松成功橫穿羌塘無人區的時候,除了自由以外,還有什麼?

被稱為“死亡之線”的318國道,藍天即使在高位截癱的情況下,也要獨自前行;從未有人定居的羌塘,楊柳松推著一輛自行車就踏了進去

那些沿途的美麗風光或許是早已被記錄的照片,可自然所能給予每一個旅者的,是永遠未知的期待

人與自然,這的確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但往往搞錯的是,主角從來就不是人類

奇特而美麗的生靈,瞬息萬變的景色,毀天滅地般的災害。當楊柳松感受到這些的時候,死亡與自由在他的世界並列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無人區的“壯遊”難以實現,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通過這“七十七天”去感受它,而對於大自然自覺渺小,心懷敬畏,這或許是影片所要表達給觀眾的主題

2017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火熱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