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巡演彙報音樂會圓滿結束

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巡演彙報音樂會圓滿結束

觀眾觀看巡演彙報展

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現場

膠東線上11月4日(記者 劉妙 通訊員 趙雅 王淼 林裕超)十一月的深秋已帶絲絲寒意, 但絲毫未能阻擋來自煙臺月演奏家們和廣大樂迷們的熱情,

由煙臺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煙臺市音樂家協會主辦, 煙臺市文化館承辦的“喜慶十九大”??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四省(市)巡演彙報音樂會於11月2日晚在煙臺大劇院圓滿落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專案的彙報演出, 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提早策劃、精心準備, 將經典傳統的民族文化和具有膠東特色的地域風情相融合, 為煙臺市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在當晚的演出中, 樂團演奏了《北京喜訊到邊寨》、《絲綢之路》等傳統經典民樂作品;《岱頂望月》、《天時地利人和》等具有山東元素的作品;以及一批代表煙臺的膠東原創音樂作品。

其中, 《蘭花花敘事曲》是於1981年根據陝北民歌《蘭花花》創編而成的一首二胡敘事曲。 作品借鑒了西洋奏鳴曲的曲式結構, 融合了中國戲曲音樂中的一些表現特點, 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此曲由著名二胡演奏家李梅演奏, 其精湛的演奏技巧, 生動的音樂表現力, 真切、樸素地表達了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

帶有山東元素的民族音樂作品《岱頂望月》是一首優秀的三弦作品。 樂曲以泰山為背景, 採用山東大鼓音樂素材, 展示了三弦的演奏技巧。 曲調時而柔婉, 如歌如訴, 時而鏗鏘激越, 著名三弦演奏家侯慶華與華韻民族樂團的完美配合演繹了這部魂系泰山的經典之作。

由樂團常任指揮李執勝先生創作的《樂了山?響了莊》《海陽大秧歌》, 更是成為了音樂會的最大亮點之一。 作品取材于享譽海內外的傳統民間舞蹈??海陽大秧歌, 描繪了膠東百姓在豐收時節幸福狂歡的動人場面, 地道的秧歌節律和濃濃的呂劇味道, 華韻民族樂團的精彩演繹, 把觀眾仿佛帶到了紅火幸福的膠東山村。

“太棒了, 我們聽得很陶醉。 ”音樂會現場有很多學民樂的孩子, 他們紛紛表示, “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 除了聽曲子之外, 老師們在現場的演奏技巧我也很關注, 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華美的樂章通過樂團藝術家們完美的演奏, 充分展現了民族音樂的魅力, 徹底征服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樂迷們久久不願散去,劇院內滿堂喝彩,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通過此次的音樂會,演奏家們再一次用精湛的技藝詮釋了民樂文化的多彩絢麗、博大精深。

演出當晚,在煙臺大劇院一樓售票廳還舉辦了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巡演彙報展,展覽全方位展示了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四省(市)巡演活動。巡演於9月28日在濟南順利收官,樂團的演奏家們不忘初心,本著為民、惠民、樂民的原則,共歷時6個月,走過4省17座城,在環渤海城市圈舉辦了17場音樂會及3場民族音樂專家研討會,總行程達10000多公里,80多人參與巡演,20000余名觀眾觀看演出。

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四省(市)巡演之旅是一場惠民之旅、友誼之旅,有力推動了區域間優秀公共文化資源的共建共用,促進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環渤海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發展。這是全市文化事業發展的里程碑,也是膠東文化、煙臺文化對外交流的里程碑。華韻民族樂團以膠東文化為根基,亮出“煙臺民樂”大旗,以實力打造煙臺的“民樂之鄉”,有力推動了煙臺音樂事業的發展。

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後交流

觀眾觀看巡演彙報展

樂迷們久久不願散去,劇院內滿堂喝彩,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通過此次的音樂會,演奏家們再一次用精湛的技藝詮釋了民樂文化的多彩絢麗、博大精深。

演出當晚,在煙臺大劇院一樓售票廳還舉辦了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巡演彙報展,展覽全方位展示了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四省(市)巡演活動。巡演於9月28日在濟南順利收官,樂團的演奏家們不忘初心,本著為民、惠民、樂民的原則,共歷時6個月,走過4省17座城,在環渤海城市圈舉辦了17場音樂會及3場民族音樂專家研討會,總行程達10000多公里,80多人參與巡演,20000余名觀眾觀看演出。

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四省(市)巡演之旅是一場惠民之旅、友誼之旅,有力推動了區域間優秀公共文化資源的共建共用,促進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環渤海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發展。這是全市文化事業發展的里程碑,也是膠東文化、煙臺文化對外交流的里程碑。華韻民族樂團以膠東文化為根基,亮出“煙臺民樂”大旗,以實力打造煙臺的“民樂之鄉”,有力推動了煙臺音樂事業的發展。

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後交流

觀眾觀看巡演彙報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