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草書“連帶”的7個秘訣

關於連帶, 古人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精妙之處, 每個古人都有屬於自己獨到的絕招和技術。 而一個優秀的書法家是不囿於一家之法的, 更要善於從不同人身上借鑒優秀之處。

比如上下字之間的連帶, 如果不善於處理的話, 很容易形成全篇一律的45度斜線。 對古人的經典法帖做細緻的分析和歸納, 得出如下方法, 供參考:

一、

把字與字之間的連線加粗, 使上下兩個字因為連線(和字的筆劃一樣粗)幾乎成為一個字, 從而弱化了連線的視覺效果, 也弱化了兩個“字”的視覺效果。 這個, 《閣貼》和王羲之手劄裡面應用的比較多, 諸如《得示貼》、《頻有哀禍貼》等, 明代的王鐸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二、

把上下字之間某個“順勢”的筆劃延長為“連線”, 使得“筆劃”成為“連線”, 從而弱化“連線”, 比如《初月貼》等。

三、

上下字左右適當錯位, 錯位就形成了“連線”角度的變化。

四、

上下字之間距離調整, 上下字之間距離發生變化, 勢必會造成“連線”長度的變化, 如此, “連線”角度也就發生了變化。

五、

上下字之間拆開。 比如把下面這個字的一部分連接到上面那個字。 把下面這個字的最底下一部分連接到第三個字上面。 這樣, 中間那個字就被合理的分解了, 相對也弱化了“字獨立”、“連線”重複的問題。

六、

把幾個字連接成一組, 讓幾個字形成不同的傾斜之勢。

七、

把斜線變成“弧線”, 分為左弧線和右弧線。

總之, 多看諸如張旭、懷素等等一些狂草大家作品中的連帶, 不但要多看, 更要琢磨、研究並成熟的運用到自己作品裡面去, 假以時日, 作品品質定會突飛猛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