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張裕因何持續增收不增利 內憂外患的蓋頭掀起來

近年來,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的需求越來越大, 不少企業都紛紛從海外收購酒莊或酒業公司, 以期在這波消費升級的紅利中分一杯羹。

但這樣做是否真那麼好賺?答案是:未必。

近日, 國產葡萄酒巨頭之一的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公司在高速增長, 但國產葡萄酒無論是在品牌、價格還是宣傳層面, 都弱於進口葡萄酒。 ”

“國產葡萄酒大多都是定位中低端, 主要市場在二三線城市, 大多數葡萄酒公司都未能真正完成品牌升級。 除此之外, 由於經營問題導致的人事變動、整合等方面的問題, 使得戰略失敗。 歸根結底就是沒能很好地抓住酒水升級的趨勢。 ”

收購仍未見成效

近年來, 隨著消費升級, 進口葡萄酒不斷搶佔國內市場份額。 據中國海關資訊網發佈的2016年進口葡萄酒資料顯示, 瓶裝葡萄酒去年的進口金額為21.95億美元, 同比2015年增長17.2%。 在瓶裝葡萄酒原產國中,

進口量排名前兩位的仍然為法國、澳大利亞, 西班牙進口量在2016年超過智利進入三甲行列。

張裕也順勢而為, 開始不斷加碼海外市場的收購步伐。

從歷年的財務報表當中能看出張裕的轉型, 資料顯示, 張裕2013年、2014年國內業務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降23%、4%;2015年國內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 %, 國外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8%;2016年國內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32%, 國外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2%。

據瞭解, 張裕在2015年年初成立了五大葡萄酒事業部, 分別對應位於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澳洲和美洲五大葡萄酒主產地的對外投資主體。 同年9月, 以2625萬歐元收購西班牙愛歐集團75%的股權。 同年11月, 旗下全資子公司法國法尚控股簡式股份公司收購卡斯黛樂酒莊公司持有的蜜合花農業公司90%股權,

出資333萬歐元。

其中, 西班牙愛歐集團是目前為止張裕海外投資金額最大的酒莊, 在被張裕收購之前, 愛歐集團業績增長穩定。 且曾預計2017年實現盈利301萬歐元, 2019年實現盈利343萬歐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 被張裕控股兩年後, 愛歐集團在2016年淨利不增反降。 張裕在2016年財報中披露, 張裕主要控股參股公司中, 兩家子公司出現虧損。 其中, 西班牙愛歐集團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2.8億元, 營業利潤虧損1624萬元, 淨利潤虧損748萬元。

業績增長穩定的愛歐集團為何在張裕收購後出現虧損?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張裕的進口葡萄酒還處於品牌培養期,

在短期內難以見效。 但從長期角度來看, 我認為張裕的收購成效或在明年的半年報中能得到一定體現。 ”

而蔡學飛則表示:“主要是張裕的進口葡萄酒還處於成長期, 此前也並沒有大規模的並購經驗, 更沒有高端酒莊的經營經驗。 ”

此外, 引人注意的是, 雖然愛歐集團55%的市場在西班牙以外, 但在中國市場占比不足1%。

進口市場競爭激烈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 2013~2016年, 全國葡萄酒產量分別按年下降14.8%、1.4%、1.1%、1%, 連續四年出現下滑。 2017年1-9月, 全國葡萄酒產量達7.32億升, 同比下跌10%。

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6.38億升, 保持了超過10%的增幅。 2017年上半年, 中國進口瓶裝葡萄酒總量約為2.54億升, 同比增長13.9%;總額約為11.46億美元,

同比增長3.34%;平均價格為4.97美元/升, 同比下降9.3%。

對於張裕進口葡萄酒發展疲弱的態勢, 業內人士指出, 目前國產葡萄酒市場環境比較艱難, 整個行業處於調整期。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 進口葡萄酒市場已經成為紅海, 但張裕對進口葡萄酒品牌的導入時間很短, 再加上企業龐大的組織架構, 管理以及行銷成本要比單一的業務投入高很多, 因此張裕的進口產品價格不具有競爭優勢。 眾所周知, 想要實現強勢增長就需要品牌優勢, 但做好一個品牌無法一蹴而就, 張裕還需要時間沉澱。

由此可見, 無論國內還是國際, 張裕面臨的競爭和壓力, 都不容忽視。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