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互金協會陸書春:“所有金融業務納入監管”抓住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

經過野蠻生長、風險暴露、行業整頓的歷程, “互聯網金融”一詞由於部分行業負面事件被汙名化, 許多行業相關機構紛紛避稱“互聯網金融”,

爭先恐後貼上“金融科技”、“數字金融”的標籤。

對於這一現象, 11月4日,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在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IDF)第二屆年會上表示, 無論叫數字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 “如果方向不正確, 走偏了, 什麼名字都可能被貼上負面的標籤。 ”

陸書春表示, 無論說數字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 過去幾年中, 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提升金融服務水準, 降低成本, 促進普惠金融方面發揮了不可泯滅的作用, 中國金融科技也走在全球前列。 但在發展中的確出現許多亂象, 這也是為什麼2015年十部委要出臺行業發展指導意見, 2016年又開展風險專項整治工作。 在前期網路借貸頻出的背景下, 近期出現了比特幣、ICO、現金貸等新的風險。

新時代下互聯網金融如何揚長避短, 趨利避害, 在新時代有新氣象、新作為, 值得學界、從業機構, 還有監管部門和自律組織共同思考。

陸書春指出, 當前互聯網金融進入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根據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佈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7》, 互聯網金融當前呈現以下特點。

1、監管政策正在逐步落地, 行業規範發展態勢明顯。 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深入, 從業機構優勝劣汰加速, 行業發展環境逐步淨化。 以個體網路借貸為例, 到2016年末, 正常運營的平臺2640多家, 比2015年減少28%。 問題平臺關停退出增多, 正常運營平臺在加速合規轉型。 平臺平均借款期限為8.4個月, 比上年末增長1.7個月, 平均收益率為9.3%,

同比下降1.8%。 收益率較低且運行穩定的平臺日益成為行業主流。

2、不同業態發展出現差異, 情況比較複雜。 其中移動支付、互聯網消費金融等業態保持快速發展, 移動支付交易筆數1227.6億筆, 同比增長128.6%, 但是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上升。 根據協會的抽樣資料, 互聯網金融消費資料新增註冊使用者穩步增長, 新發貸款金額和筆數增幅較大。 互聯網保險、證券等業態依然保持增長, 但是增速有所放緩。 互聯網股權融資的行業景氣度下降, 平臺下線和轉型的數量較多, 新增項目3268個, 同比下降56.6%。 新增專案投資人次為5.8萬人, 同比下降43.6%。

3、部分業態行業集中度進一步上升, 以互聯網支付行業為例, 2016年互聯網支付的交易額在1萬億以上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共8家,

他們的交易總額占非銀行交易機構的總額80%。 以個體網路借貸為例, 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山東、江蘇等六省的各地網路借貸運營平臺共計1854家, 占全國總數的70%。 貸款餘額近8000億元, 占全國總量的93.7%。

4、互聯網金融的整體規模占金融總量比重仍然較低, 但行業涉眾性比較強。 以個體網路借貸為例, 2016年末貸款餘額8034億, 而同期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156萬億, 前者僅為後者的0.5%。 從歷史累計參與人數看, 借款人和出借人合計5109萬人, 比上年增長3596萬人。

5、數位技術驅動特徵進一步明顯, 大資料技術的客戶畫像在客戶畫像、精准行銷, 風控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 雲計算以其系統架構、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 滿足長尾客戶多樣化的服務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效果開始顯現, 生物識別技術在身份驗證、支付等場景應用逐漸增多。

6、傳統金融機構在數字金融領域發力, 但仍存在一定的約束。 以互聯網直銷銀行為例, 2016年末有69家商業銀行設立了互聯網直銷銀行, 逾八成是城商行和農商行。 根據協會的調研情況, 傳統金融機構在發展數字金融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人才、技術和機制方面的限制和約束, 需要有針對性的加以解決。

總體來看, 在經濟金融環境複雜多變、行業加快清理整頓的背景下,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主要還面臨著經營風險、合規轉型風險, 風險處置次生風險等三大風險。 行業基礎設施建設, 監管體制完善, 法律制度體系需要完善建立, 消費權益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挑戰。所以數位金融要真正實現新時代有新作為,需要監管、市場,還有自律組織共同的智慧和力量。

陸書春表示,從監管方面講,當前監管強調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抓住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這個方向非常正確。實施穿透式監管,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綜合全鏈條資訊,執行相應的監管規則,無論何種類型的機構,只要從事金融業務,提供金融服務,都必須接受市場一致的監管要求。實施協同式監管,加強一行三會的監管協調,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監管分工,促進監管和自律的協調配合,實現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的協同發力,最終形成對數字金融領域全覆蓋的長效監管機制。

從市場角度,從業機構要遵循金融規律,建立合規文化。按照監管規則和專項整治的要求,以及行業的規則和標準,要進一步完善資訊披露、資金存管、反洗錢等內控制度,要構建適用管用的風控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要積極開展合規審慎經營,要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和價值導向。

陸書春表示,“從業機構在展業的時候要特別珍惜這個時代給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要敬畏監管的要求,同時也要敬重市場對互聯網金融或者數字金融的期待。”要以服務實體經濟、彌補金融服務短板為著力點,要以提質增效、補短板為發展目標,要結合自身的競爭優勢和資源稟賦,在多層次金融市場和服務體系中找准定位,精准發力。

在行業自律方面,陸書春介紹,互金協會積極搭建監管和行業的橋樑,努力把行業政策和監管的要求傳導到從業機構,同時也努力把行業的實際情況反映到監管部門。當前在資料統計、風險監測、登記披露,信用資訊共用等行業基礎設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協會也在積極的努力帶領行業機構加強國際交流,努力提高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通過制定實施行業標準和規則,完善舉報和反不正當競爭制度等等,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營商環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消費權益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挑戰。所以數位金融要真正實現新時代有新作為,需要監管、市場,還有自律組織共同的智慧和力量。

陸書春表示,從監管方面講,當前監管強調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抓住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這個方向非常正確。實施穿透式監管,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綜合全鏈條資訊,執行相應的監管規則,無論何種類型的機構,只要從事金融業務,提供金融服務,都必須接受市場一致的監管要求。實施協同式監管,加強一行三會的監管協調,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監管分工,促進監管和自律的協調配合,實現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的協同發力,最終形成對數字金融領域全覆蓋的長效監管機制。

從市場角度,從業機構要遵循金融規律,建立合規文化。按照監管規則和專項整治的要求,以及行業的規則和標準,要進一步完善資訊披露、資金存管、反洗錢等內控制度,要構建適用管用的風控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要積極開展合規審慎經營,要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和價值導向。

陸書春表示,“從業機構在展業的時候要特別珍惜這個時代給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要敬畏監管的要求,同時也要敬重市場對互聯網金融或者數字金融的期待。”要以服務實體經濟、彌補金融服務短板為著力點,要以提質增效、補短板為發展目標,要結合自身的競爭優勢和資源稟賦,在多層次金融市場和服務體系中找准定位,精准發力。

在行業自律方面,陸書春介紹,互金協會積極搭建監管和行業的橋樑,努力把行業政策和監管的要求傳導到從業機構,同時也努力把行業的實際情況反映到監管部門。當前在資料統計、風險監測、登記披露,信用資訊共用等行業基礎設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協會也在積極的努力帶領行業機構加強國際交流,努力提高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通過制定實施行業標準和規則,完善舉報和反不正當競爭制度等等,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營商環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