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地下樂隊到搖滾天團,五月天承載了無數人的青春

「最安靜的時刻, 回憶總是最喧囂。 」

「最喧囂的狂歡, 寂寞包圍著孤島。 」

你陪他們走過了多長時間?

1995年, 幾個懷揣著音樂夢想的臺灣少年組成了一支名叫So band的校園樂隊, 與所有的少年樂隊一樣, 他們用歌聲表達著對現實的不滿, 對青春的疑惑。

在夢開始的地方, 他們只求能夠參加一些校園演出, 有一些表現的機會便可以了。 而夢想總是會不斷擴張的, 漸漸地, 他們不再滿足於酒吧、餐廳, 學校等場合表演, 他們渴望著能登上更大的舞臺。 1997年, 為了能夠參加臺灣的「野台開唱」活動, 他們找來了一個綽號叫石頭的吉他手,

隊名也正式改成了五月天。 就是這幾個其貌不揚的少年, 在音樂道路上一走就走了20年。

五月天的成長之路並非像他們樂隊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希望與溫暖, 與大多數草根明星一樣, 他們這條路走得很辛苦。

談起少年時的經歷, 阿信在某節目曾這樣說道:

我還記得我的第一把吉他怎麼來的呢, 就是我跟我媽說:“媽, 你可不可借我錢買一把吉他, 我打工把錢還你。 ”我媽說:“不行!”我說:“拜託了, 我講一個原因, 你一定會答應我的。 ”我就說:“如果你不讓我學吉他, 當吉他手的話, 我就得當主唱唱歌了!”我媽從小就聽過我唱歌的破喉嚨, 二話不說轉頭就去抽屜裡拿錢給我了。

當然一開始真的唱得非常不怎麼樣, 然後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的表演, 那時候我就想說, 那我們就動手做吧。 所以我們辦了野台開唱這個活動, 跟很多的朋友一起來辦, 找到很多的樂團, 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 但是我們自己定了一個規定, 就是如果你要上臺演唱的話, 至少要有一首自己的創作曲,

所以我們後來又找到了我們的另外一位吉他手, 他叫石頭。 在半夜我們打給他:“石頭, 我們要編一首歌, 吉他不夠人彈, 不如你就加入五月天吧!”於是呢, 他半小時後就出現在怪獸家。 於是我們跟石頭、怪獸、瑪莎就一起開始了這段音樂旅程。

郭德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藝人成名,

靠的是三分能耐、六分運氣, 再加一分貴人扶持」。 在藝海裡闖蕩, 如果有個好前輩和演藝公司的提攜, 這條路便不會走得那麼艱難。 在這方面, 幸運女神是眷顧他們的。 當時還在滾石唱片的李宗盛是出了名的愛才如命, 曾經只是在餐廳聽到周華健賣唱就立馬拉著滾石老總去簽約, 不管趙傳的外形條件力排眾議用《小小鳥》塑造了一代經典, 他的慧眼與魄力自是不用多說。 1999年,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 李宗盛聽了他們的錄音小樣, 便立即要求與五月天簽約。 要知道, 在這之前, 五月天曾投了無數的小樣給各種音樂公司, 而滾石是唯一回復的一家。 李宗盛與五月天的故事, 成就了一段伯樂與千里馬的美談。

也正是那一年, 他們從地下走到了地上, 從草根變成了明星。 沒有一支樂隊能像他們一樣, 用演唱會來推廣自己的音樂。 剛發完首張專輯他們就開始在臺灣巡演, 一個月後便有了破萬人的演出,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新人的出道總會伴隨著爭議與質疑,一面是巨大的成功,另一面也收穫了不少的非議。在成名後,他們逐漸把腳步放慢下來,縮減了演唱會的次數,用更多的時間去打磨音樂作品。如果說早期的《終結孤單》、《軋車》、《叫我第一名》還帶有校園樂隊的那股稚氣,那麼後來的作品包括為其他歌手創作的《永遠的永遠》、《彩虹》、《候鳥》已經明顯向成熟的風格上蛻變。尤其是為梁靜茹寫的那首《燕尾蝶》,不僅成為了傳唱的經典,更成為了梁靜茹轉型的代表曲目。

從“無名高地”到鳥巢,1.6公里的距離他們走了8年

2004年,五月天成員們服完兵役重組歸來,他們選擇到內地再闖一番事業。常言說得好,南橘北枳,初來乍到的五月天遭遇了空前的冷場,儘管阿信當時已經是大街小巷流傳甚廣的那首《燕尾蝶》的創作者。

初入大陸,五月天與當時活躍的樂隊未來腳踏車、Joyside等在當年“搖滾聖地”無名高地酒吧演出,據說台下只有20來個歌迷,票價更是只有2、30元,不難想像已經火遍臺灣的五月天在大陸的闖蕩時承受了多麼大的壓力與風險。而與後來簽名一簽就是連續20個小時的盛況相比,第一次到大陸,哈爾濱簽名會只有十幾個人,為了避免活動時間過短,他們就簽得慢一點。提起“淒慘”往事,怪獸不以為意:“人很少,反而可以跟他們一個一個說謝謝,聊一聊工作,還有哈爾濱這邊是什麼樣子的,多認識一些當地情況,還蠻有趣的。”

2004年,上海大舞臺,首度大陸開唱,雖然票房一般,但有李宗盛和梁靜茹擔任嘉賓,氣氛火爆,唱足3小時;2006年,香港紅磡體育館,開啟了和香港的“五月之約”;2007年,上海體育場,8萬人為冠佑女兒小玫瑰慶生;2008年,臺北中山足球場,10萬人齊迎出頭天;再到2012年,鳥巢連演兩場,10萬人場地場場爆滿;2014年,登陸紐約麥迪森廣場花園,成為第一個於此地開唱的華人樂團……五月天,實現了一個個別人不敢奢望的夢想。

2010年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演唱會上,阿信突然雄心大發,對著台下萬千觀眾表示下一場演出目標定在可容納10萬人的鳥巢的時候,“嚇得我一哆嗦,而全場報以熱烈歡呼作為肯定回應,我只有苦笑著連連搖頭。”一年過去,五月天不但成功在鳥巢連開兩場演唱會,而且門票幾乎賣光,“如果不是親眼看著五彩票圖一天天變成白板,打死我我都不信。”鳥巢演唱會主辦方的張熠明用這麼決絕的句子表達自己的震驚。

為了讓兩位從未聽過五月天任何一首歌的領導熟悉五月天,張熠明帶他們去臺北觀看小巨蛋演唱會,兩位領導從正襟危坐變得搖頭晃腦、雙腿亂抖,“回京後一周內,他們就和我們簽署了幾十頁厚的合同。”

雖然被問及成功原因時,他們反復強調自己很幸運,但除去大環境和運氣因素,“歌唱愛情、夢想,有著耐聽旋律,歌詞可以被供奉被摘抄,編曲自成一格,成員之間配合默契,而且主唱還長著一張日系美男子的臉蛋!”——在樂評人鄒小櫻看來,五月天不紅“天理難容”。他們不斷給歌迷許諾,又不斷兌現,如同一個最守信的佈道大師。阿信說:“15年來我們幾乎沒有一次演出臨時取消或推遲。”在瞬息萬變的演出市場,這句話拋出來擲地有聲。

事實上在大家看到我寫的歌詞裡面,平均我就寫了一百句歌詞,九十九句是淘汰的,大家最後只看得到被留下來的那一句。這個是我們五月天所存在的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我們特別不怕失敗。如果說失敗給人家的是一種打擊的話,那我們也非常地適合承受這樣子的打擊,其中有很多很特別的回憶,一直走到今天都是今天忘不掉的。大家看到我們在北京的鳥巢,辦了三次的鳥巢演唱會,但是我想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為這個演唱會經歷過什麼。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北京做通告,上節目的時候,我的爺爺傳來一個訊息說:“阿信,奶奶過世了。”

我馬上就打給我的爺爺說:“我要不要趕快趕回家裡,陪伴所有的家人?”畢竟是一件非常大的打擊,但是我的爺爺跟我說:“沒關係,你先做好你的事情,奶奶會瞭解的。等你做完所有的事情之後,再回來吧。”於是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我也真的就留在北京繼續地進行宣傳了。當然回想起來是非常不孝的事情,當時呢,我們在一條北京的附近的一條河上面,然後河上面有個小船,我們五個人在裡面,不停地講著笑話,講到天色暗了,這個通告終於結束了。然後當時的心情,其實是非常難以言喻的,不過受苦受難的,其實不會只有我,不會只有五月天。我想在場的每一個人,在電視機前面的每一個人,應該都有很多說不完的故事跟辛酸。

音樂不應拘泥於形式,而是它是否真的觸動了你的靈魂

直到現在,被譽為“搖滾天團”的五月天也是種伴隨著各種抨擊和質疑。“搖滾”的帽子不好戴,更不好摘。聽五月天的歌會觸動我嗎?並不會,他們抒發的東西已經不屬於我這個年齡段了,而我又並不能代表所有人。專輯銷量和演唱會票房證明了:市場需要他們,觀眾也需要他們。“搖滾”終究只是一種音樂形態罷了,你說他們是偽搖滾也好,流行搖滾也罷,如果真因為個人好惡而不能摒棄門戶之見,未免顯得狹隘了。雙重標準套用在任何一個人或事物上都有失客觀,你能因為人間精品大張偉主持節目而說他不朋克了嗎?你能因為老崔違背自己的諾言上了綜藝節目而說他不搖滾了嗎?

然而紛雜卻顯無謂的搖滾和偽搖滾之爭、勵志歌曲心靈雞湯的揶揄,以及青春化歌譜與增長的年齡間日益拉大的反差。這些問題還是仍然存在的。20年彈指一揮間,五月天還能走多遠?這個問題的答案尚未可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只要他們還辦演出,就一定會有大批的歌迷追隨著他們,因為在他們的歌聲裡,承載著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新人的出道總會伴隨著爭議與質疑,一面是巨大的成功,另一面也收穫了不少的非議。在成名後,他們逐漸把腳步放慢下來,縮減了演唱會的次數,用更多的時間去打磨音樂作品。如果說早期的《終結孤單》、《軋車》、《叫我第一名》還帶有校園樂隊的那股稚氣,那麼後來的作品包括為其他歌手創作的《永遠的永遠》、《彩虹》、《候鳥》已經明顯向成熟的風格上蛻變。尤其是為梁靜茹寫的那首《燕尾蝶》,不僅成為了傳唱的經典,更成為了梁靜茹轉型的代表曲目。

從“無名高地”到鳥巢,1.6公里的距離他們走了8年

2004年,五月天成員們服完兵役重組歸來,他們選擇到內地再闖一番事業。常言說得好,南橘北枳,初來乍到的五月天遭遇了空前的冷場,儘管阿信當時已經是大街小巷流傳甚廣的那首《燕尾蝶》的創作者。

初入大陸,五月天與當時活躍的樂隊未來腳踏車、Joyside等在當年“搖滾聖地”無名高地酒吧演出,據說台下只有20來個歌迷,票價更是只有2、30元,不難想像已經火遍臺灣的五月天在大陸的闖蕩時承受了多麼大的壓力與風險。而與後來簽名一簽就是連續20個小時的盛況相比,第一次到大陸,哈爾濱簽名會只有十幾個人,為了避免活動時間過短,他們就簽得慢一點。提起“淒慘”往事,怪獸不以為意:“人很少,反而可以跟他們一個一個說謝謝,聊一聊工作,還有哈爾濱這邊是什麼樣子的,多認識一些當地情況,還蠻有趣的。”

2004年,上海大舞臺,首度大陸開唱,雖然票房一般,但有李宗盛和梁靜茹擔任嘉賓,氣氛火爆,唱足3小時;2006年,香港紅磡體育館,開啟了和香港的“五月之約”;2007年,上海體育場,8萬人為冠佑女兒小玫瑰慶生;2008年,臺北中山足球場,10萬人齊迎出頭天;再到2012年,鳥巢連演兩場,10萬人場地場場爆滿;2014年,登陸紐約麥迪森廣場花園,成為第一個於此地開唱的華人樂團……五月天,實現了一個個別人不敢奢望的夢想。

2010年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演唱會上,阿信突然雄心大發,對著台下萬千觀眾表示下一場演出目標定在可容納10萬人的鳥巢的時候,“嚇得我一哆嗦,而全場報以熱烈歡呼作為肯定回應,我只有苦笑著連連搖頭。”一年過去,五月天不但成功在鳥巢連開兩場演唱會,而且門票幾乎賣光,“如果不是親眼看著五彩票圖一天天變成白板,打死我我都不信。”鳥巢演唱會主辦方的張熠明用這麼決絕的句子表達自己的震驚。

為了讓兩位從未聽過五月天任何一首歌的領導熟悉五月天,張熠明帶他們去臺北觀看小巨蛋演唱會,兩位領導從正襟危坐變得搖頭晃腦、雙腿亂抖,“回京後一周內,他們就和我們簽署了幾十頁厚的合同。”

雖然被問及成功原因時,他們反復強調自己很幸運,但除去大環境和運氣因素,“歌唱愛情、夢想,有著耐聽旋律,歌詞可以被供奉被摘抄,編曲自成一格,成員之間配合默契,而且主唱還長著一張日系美男子的臉蛋!”——在樂評人鄒小櫻看來,五月天不紅“天理難容”。他們不斷給歌迷許諾,又不斷兌現,如同一個最守信的佈道大師。阿信說:“15年來我們幾乎沒有一次演出臨時取消或推遲。”在瞬息萬變的演出市場,這句話拋出來擲地有聲。

事實上在大家看到我寫的歌詞裡面,平均我就寫了一百句歌詞,九十九句是淘汰的,大家最後只看得到被留下來的那一句。這個是我們五月天所存在的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我們特別不怕失敗。如果說失敗給人家的是一種打擊的話,那我們也非常地適合承受這樣子的打擊,其中有很多很特別的回憶,一直走到今天都是今天忘不掉的。大家看到我們在北京的鳥巢,辦了三次的鳥巢演唱會,但是我想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為這個演唱會經歷過什麼。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北京做通告,上節目的時候,我的爺爺傳來一個訊息說:“阿信,奶奶過世了。”

我馬上就打給我的爺爺說:“我要不要趕快趕回家裡,陪伴所有的家人?”畢竟是一件非常大的打擊,但是我的爺爺跟我說:“沒關係,你先做好你的事情,奶奶會瞭解的。等你做完所有的事情之後,再回來吧。”於是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我也真的就留在北京繼續地進行宣傳了。當然回想起來是非常不孝的事情,當時呢,我們在一條北京的附近的一條河上面,然後河上面有個小船,我們五個人在裡面,不停地講著笑話,講到天色暗了,這個通告終於結束了。然後當時的心情,其實是非常難以言喻的,不過受苦受難的,其實不會只有我,不會只有五月天。我想在場的每一個人,在電視機前面的每一個人,應該都有很多說不完的故事跟辛酸。

音樂不應拘泥於形式,而是它是否真的觸動了你的靈魂

直到現在,被譽為“搖滾天團”的五月天也是種伴隨著各種抨擊和質疑。“搖滾”的帽子不好戴,更不好摘。聽五月天的歌會觸動我嗎?並不會,他們抒發的東西已經不屬於我這個年齡段了,而我又並不能代表所有人。專輯銷量和演唱會票房證明了:市場需要他們,觀眾也需要他們。“搖滾”終究只是一種音樂形態罷了,你說他們是偽搖滾也好,流行搖滾也罷,如果真因為個人好惡而不能摒棄門戶之見,未免顯得狹隘了。雙重標準套用在任何一個人或事物上都有失客觀,你能因為人間精品大張偉主持節目而說他不朋克了嗎?你能因為老崔違背自己的諾言上了綜藝節目而說他不搖滾了嗎?

然而紛雜卻顯無謂的搖滾和偽搖滾之爭、勵志歌曲心靈雞湯的揶揄,以及青春化歌譜與增長的年齡間日益拉大的反差。這些問題還是仍然存在的。20年彈指一揮間,五月天還能走多遠?這個問題的答案尚未可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只要他們還辦演出,就一定會有大批的歌迷追隨著他們,因為在他們的歌聲裡,承載著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