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情書,不復暗戀,向死而生

導演岩井俊二被日媒稱之為“少女”, 他自己也承認, 對青春有一種無以復加的癡迷。

他回憶道, 開始著手拍攝電影《燕尾蝶》時, 趁著空隙寫了一篇簡單又短小的故事,

那就是最初的《情書》。

這已經是上世紀末的事情了, 就是有那麼點過時, 甚至老土, 卻又抑制不住的似曾相識。

按理說, 這簡直是一個糟透了的故事。 愛之深, 無人與說, 情之切, 生死兩隔。 但是岩井俊二卻把這個故事寫得如此溫柔, 如同一雙手, 撩撥開層層迷霧, 舊日情愫如同跳動的心臟, 鮮活地回到眼前。

愛而不得。 你能聽見愛, 卻只能聽見愛的回音。

這個關於初戀和死亡的故事, 有種極其清減的克制。 不刻意, 不用力, 看似輕描淡寫, 實則用情之至。

故事從藤井樹的兩周年祭日開始。

━━━━━━━━━━━━━━━━

我喜歡你, 你不需要知道

未料到竟收到署名為“藤井樹”的回信。 原來書信那端的“藤井樹”, 是未婚夫國中時, 與他同班、同名、同姓的女生。

隨著“敬啟者:藤井樹”、“敬啟者:渡邊博子”的書信返還, 一場自中學時代塵封的暗戀慢慢浮出水面。

3年2班9號的少年藤井樹, 與3年2班24號的少女藤井樹。 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 婉轉曲折的心意, 如靜水深流, 讓人心都變得柔軟澄澈。

少年藤井樹倔強又沉默。 他站在圖書館的窗邊,風吹起窗簾,遮住側臉;他常常穿著白襯衫,在金色的馬路上騎車而過;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意,卻願意用拳頭維護自己喜歡的女孩。

他在圖書館的借閱卡上一遍遍寫著“藤井樹”,樂此不疲。

一眼察覺的博子在信中問:“借書卡上的名字,真的是他的嗎?”一語驚醒夢中人,這一筆筆“藤井樹”,是少年最初的情書。

寫一千遍、一萬遍你的名字,代表我說不出的暗戀。

少年藤井樹騎著車從坡上下來,把一個紙袋套在女孩的頭上。女孩一時失去方向,控制不住沖到路邊,滿臉的不可理喻。

他只能像所有情竇初開的男孩一樣,用無傷大雅的玩笑去吸引對方的注意,用虛張聲勢來掩飾內心的慌亂。誰會想到,恰恰是那個最沉默最古怪的少年,心裡藏匿著最真摯的深情?

當男孩站在女孩家門口,將《追憶似水年華》交到她手中,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有鼓足勇氣,未出口的話都化作眼底閃爍的目光。

少年騎著車消失在柵欄前的馬路上,分明是訣別,表像卻依舊很平靜。最終我還是沒說,你還是忽略。含蓄的暗戀,帶著雋永的況味,與圓滿無關,也不曾留住。

喜歡你,沒有任何的目的,甚至沒有要和你在一起的目的。

博子拜託藤井樹用相機照下未婚夫念過的國中。曾經的操場,明亮的教室,夕陽裡的圖書館,長大的藤井樹回憶起年少的細枝末節,才發現自己從未忘記,就像那張拿錯的考卷,一直都保存在紙箱裡,從不曾丟棄。

多年以後,少年藤井樹的心意,終於借由學妹們傳遞到女孩的手裡。那張插在《追憶似水年華》裡的借閱卡背面,泛黃、筆觸生澀,原來是中學時代少女藤井樹的畫像。

藤井樹不知所措,她想起當年的自己,並沒有留意,只是踮起腳尖,把書放回了書架。她用手揩揩眼睛,佯裝平靜,想把卡片收起來,可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兜。

她衝動地想寫信告訴博子,最終還是“太害羞了,所以信無法寄出去......”

松田聖子唱:“我的愛,已隨那南風而逝。”暗戀是影子,因為模糊所以美麗。 少年的愛意從沒來得及表達,沒來得及生根,甚至從來沒意識到過。

“當初我種下這棵樹的時候,叫“樹”,跟你的名字一樣。”

“啊?是哪一棵?”

“你不知道吧。那時你剛好出生,所以我就取了兩個一樣的名字。”

“這是真的嗎?不是爺爺才編的故事吧。”

“沒人知道,有些事,偷偷做才有意義。”

少年藤井樹的暗戀這樣清淺,幾乎找不到存在的痕跡。如果不是博子的直覺,也許這個秘密就永遠消失在雪山那頭了。

女孩藤井樹最後一次收到博子的信,是她寫給博子的所有信件。“這些是你們之間的回憶,它應該屬於你”。人真是奇怪,在對方死後,還去探尋以前的記憶和溫度,明知徒勞,卻是一種虔誠的悼念。

━━━━━━━━━━━━━━━━

你好嗎?我很好

博子靜靜躺在雪地裡,雪飄落睫毛上,再從白茫茫中,拉起廣袤的長鏡頭。冰天雪地間,人如此渺小,直到消失在轉角坡道,緩緩的鋼琴聲始終響起。

小樽,北方城鎮,遠離神戶。博子來到這裡,尋找信裡的藤井樹。

飄雪的小樽,街頭人來人往。女孩藤井樹騎車而過,聽到博子的呼喚,背景裡的鋼琴音戛然而止,那個回眸的鏡頭卻長久定格。

博子在給藤井樹的信中寫到:“今天我在回家途中,看到坡道上的櫻花含苞欲放。這裡的春天即將來臨。”

如此情景,仿佛一封寫給已亡人的情書。王菲低低唱:

“空空兩手來,揮手歸去

閱過山與水

水裡有誰,未必需要一起進退

刻骨銘心來,放心歸去

未算無一物

深愛過誰,一天可抵上一歲”

博子的無法釋懷叫人心疼。“我不知道他現在人在哪裡、在做什麼。但即使到了現在,我還是時常想起他。想著他在某個地方,過得好不好……”

她寧願相信回信真的是死去的未婚夫寄來的,至少這樣她的思念還有寄託。當嘲笑她的秋葉查出回信者並非“藤井樹”時,博子並沒有真相大白的快意,而是連僅存寄託都幻滅的失落。

王家衛說:“如果你不能擁有,那麼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

她對秋葉生氣,不僅僅因為秋葉莽撞試探打擾了對方,而是,這張真實存在的駕駛證影本,徹底破滅了“藤井樹還在”的幻象。

博子為女孩藤井樹與自己的相像介懷不已,“如果這就是他選擇我的理由,我該怎麼辦?”母親一愣,隨即啞然:“沒想到那孩子,還能讓活著的人產生嫉妒,多大的福分啊!”

你以為是講悼念,其實是在講癡人。

秋葉帶博子重返藤井樹遇難的高山。登山前夜,他站在天臺唱:“憂鬱的風,來來去去,向那座島嶼。”人世浮沉如風,島嶼是宿命。人之渺小到底敵不過宿命,還有什麼不能釋懷呢?

皚皚白雪中,博子一步步朝前走去,回憶鋪天蓋地而來,她朝著山谷大聲喊:

“你好嗎?”

“我很好!”

遠處傳來的回音明明是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卻像是藤井樹的回答。博子一遍遍喊著,一次比一次更用力,直到相信藤井樹真的過得很好, 博子心裡清楚,這是最後一次說再見了。

鏡頭切換,女孩藤井樹躺在急診病床上。她的父親因發燒引起肺炎去世,在對父親的追思裡,她也一遍一遍呢喃:

“你好嗎?”

“我很好。”

漫天飛雪如飄零的櫻花,暗示著死亡的訊息。父親的死亡,未婚夫的死亡,記憶重疊,世間的殘酷真像昭然若揭:失去才是我們的常態。

在死亡面前,人顯得如此無力,以至於只能抓住任何一點蛛絲馬跡來懷緬。但凡經歷過親人逝去,都知曉這是死亡帶給活著的人的心結。

當女孩藤井樹得知與她同名同姓的男孩在兩年前死於山難,她回憶起了那只在雪山上被凍住的蜻蜓。她俯下身注視那只蜻蜓,輕輕問:“爸爸死了,是嗎?”

無論是死去的父親還是男孩藤井樹,他們都是那只蜻蜓,永遠定格在記憶裡。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

━━━━━━━━━━━━━━━━

無常與宿命是世界電影裡常常傳遞的基調。《情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去淋漓盡致地表現殘酷,只是用日式的優雅與委婉,表達對生命的詩意追問,悲哀即美,點到即止。

好似圓滿,又有缺憾,因此成為極致。

圖|來自電影《情書》

他站在圖書館的窗邊,風吹起窗簾,遮住側臉;他常常穿著白襯衫,在金色的馬路上騎車而過;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意,卻願意用拳頭維護自己喜歡的女孩。

他在圖書館的借閱卡上一遍遍寫著“藤井樹”,樂此不疲。

一眼察覺的博子在信中問:“借書卡上的名字,真的是他的嗎?”一語驚醒夢中人,這一筆筆“藤井樹”,是少年最初的情書。

寫一千遍、一萬遍你的名字,代表我說不出的暗戀。

少年藤井樹騎著車從坡上下來,把一個紙袋套在女孩的頭上。女孩一時失去方向,控制不住沖到路邊,滿臉的不可理喻。

他只能像所有情竇初開的男孩一樣,用無傷大雅的玩笑去吸引對方的注意,用虛張聲勢來掩飾內心的慌亂。誰會想到,恰恰是那個最沉默最古怪的少年,心裡藏匿著最真摯的深情?

當男孩站在女孩家門口,將《追憶似水年華》交到她手中,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有鼓足勇氣,未出口的話都化作眼底閃爍的目光。

少年騎著車消失在柵欄前的馬路上,分明是訣別,表像卻依舊很平靜。最終我還是沒說,你還是忽略。含蓄的暗戀,帶著雋永的況味,與圓滿無關,也不曾留住。

喜歡你,沒有任何的目的,甚至沒有要和你在一起的目的。

博子拜託藤井樹用相機照下未婚夫念過的國中。曾經的操場,明亮的教室,夕陽裡的圖書館,長大的藤井樹回憶起年少的細枝末節,才發現自己從未忘記,就像那張拿錯的考卷,一直都保存在紙箱裡,從不曾丟棄。

多年以後,少年藤井樹的心意,終於借由學妹們傳遞到女孩的手裡。那張插在《追憶似水年華》裡的借閱卡背面,泛黃、筆觸生澀,原來是中學時代少女藤井樹的畫像。

藤井樹不知所措,她想起當年的自己,並沒有留意,只是踮起腳尖,把書放回了書架。她用手揩揩眼睛,佯裝平靜,想把卡片收起來,可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兜。

她衝動地想寫信告訴博子,最終還是“太害羞了,所以信無法寄出去......”

松田聖子唱:“我的愛,已隨那南風而逝。”暗戀是影子,因為模糊所以美麗。 少年的愛意從沒來得及表達,沒來得及生根,甚至從來沒意識到過。

“當初我種下這棵樹的時候,叫“樹”,跟你的名字一樣。”

“啊?是哪一棵?”

“你不知道吧。那時你剛好出生,所以我就取了兩個一樣的名字。”

“這是真的嗎?不是爺爺才編的故事吧。”

“沒人知道,有些事,偷偷做才有意義。”

少年藤井樹的暗戀這樣清淺,幾乎找不到存在的痕跡。如果不是博子的直覺,也許這個秘密就永遠消失在雪山那頭了。

女孩藤井樹最後一次收到博子的信,是她寫給博子的所有信件。“這些是你們之間的回憶,它應該屬於你”。人真是奇怪,在對方死後,還去探尋以前的記憶和溫度,明知徒勞,卻是一種虔誠的悼念。

━━━━━━━━━━━━━━━━

你好嗎?我很好

博子靜靜躺在雪地裡,雪飄落睫毛上,再從白茫茫中,拉起廣袤的長鏡頭。冰天雪地間,人如此渺小,直到消失在轉角坡道,緩緩的鋼琴聲始終響起。

小樽,北方城鎮,遠離神戶。博子來到這裡,尋找信裡的藤井樹。

飄雪的小樽,街頭人來人往。女孩藤井樹騎車而過,聽到博子的呼喚,背景裡的鋼琴音戛然而止,那個回眸的鏡頭卻長久定格。

博子在給藤井樹的信中寫到:“今天我在回家途中,看到坡道上的櫻花含苞欲放。這裡的春天即將來臨。”

如此情景,仿佛一封寫給已亡人的情書。王菲低低唱:

“空空兩手來,揮手歸去

閱過山與水

水裡有誰,未必需要一起進退

刻骨銘心來,放心歸去

未算無一物

深愛過誰,一天可抵上一歲”

博子的無法釋懷叫人心疼。“我不知道他現在人在哪裡、在做什麼。但即使到了現在,我還是時常想起他。想著他在某個地方,過得好不好……”

她寧願相信回信真的是死去的未婚夫寄來的,至少這樣她的思念還有寄託。當嘲笑她的秋葉查出回信者並非“藤井樹”時,博子並沒有真相大白的快意,而是連僅存寄託都幻滅的失落。

王家衛說:“如果你不能擁有,那麼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

她對秋葉生氣,不僅僅因為秋葉莽撞試探打擾了對方,而是,這張真實存在的駕駛證影本,徹底破滅了“藤井樹還在”的幻象。

博子為女孩藤井樹與自己的相像介懷不已,“如果這就是他選擇我的理由,我該怎麼辦?”母親一愣,隨即啞然:“沒想到那孩子,還能讓活著的人產生嫉妒,多大的福分啊!”

你以為是講悼念,其實是在講癡人。

秋葉帶博子重返藤井樹遇難的高山。登山前夜,他站在天臺唱:“憂鬱的風,來來去去,向那座島嶼。”人世浮沉如風,島嶼是宿命。人之渺小到底敵不過宿命,還有什麼不能釋懷呢?

皚皚白雪中,博子一步步朝前走去,回憶鋪天蓋地而來,她朝著山谷大聲喊:

“你好嗎?”

“我很好!”

遠處傳來的回音明明是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卻像是藤井樹的回答。博子一遍遍喊著,一次比一次更用力,直到相信藤井樹真的過得很好, 博子心裡清楚,這是最後一次說再見了。

鏡頭切換,女孩藤井樹躺在急診病床上。她的父親因發燒引起肺炎去世,在對父親的追思裡,她也一遍一遍呢喃:

“你好嗎?”

“我很好。”

漫天飛雪如飄零的櫻花,暗示著死亡的訊息。父親的死亡,未婚夫的死亡,記憶重疊,世間的殘酷真像昭然若揭:失去才是我們的常態。

在死亡面前,人顯得如此無力,以至於只能抓住任何一點蛛絲馬跡來懷緬。但凡經歷過親人逝去,都知曉這是死亡帶給活著的人的心結。

當女孩藤井樹得知與她同名同姓的男孩在兩年前死於山難,她回憶起了那只在雪山上被凍住的蜻蜓。她俯下身注視那只蜻蜓,輕輕問:“爸爸死了,是嗎?”

無論是死去的父親還是男孩藤井樹,他們都是那只蜻蜓,永遠定格在記憶裡。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

━━━━━━━━━━━━━━━━

無常與宿命是世界電影裡常常傳遞的基調。《情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去淋漓盡致地表現殘酷,只是用日式的優雅與委婉,表達對生命的詩意追問,悲哀即美,點到即止。

好似圓滿,又有缺憾,因此成為極致。

圖|來自電影《情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