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專家考察手記丨追憶女媧

清明時節, 清晨微雨紛紛, 杏花綻放而桃花依然含苞之際, 我們一行驅車來到秦安縣隴城鎮女媧祠, 共同瞻仰、追憶這位開天闢地的人文始祖。

她有煉五色石補天之功, 亦有摶土造人的聖母德;“人首蛇身”的女媧, 在隴城留下了女媧洞、風台、風溝、風塋等遺跡, 不過, 留下更多的應該是數不盡的傳說、故事, 更是當地人們心中無與倫比的虔誠信仰與感念之情。

縣誌辦的王文傑老先生為我們請來一位祖輩生活在隴城的楊廣田老先生來講述關於女媧娘娘的“古今”。 不過, 我們心目中的傳說與故事, 在已經八十多歲卻仍然精神矍鑠的楊老先生心裡卻毫無疑問是他自己實實在在的親身經歷。 老人頭戴禮帽, 穿著整潔, 胸前端端正正地別著一枚印有女媧娘娘像的像章。 楊老先生很健談, 亦很大方, 面對圍著他的我們這一群陌生人, 面對我們手中的錄音筆、手機、相機、攝像機,

老人絲毫不受影響, 說地很投入, 一看就是見過世面的當家人。

楊廣田老人堅定地說了自己一生中幾次見到女媧娘娘以不同的外形顯真身的經歷, 還說自己得了多年的胃病也是托女媧娘娘的福才好的。 有一次他外出迷了路, 也是女媧娘娘顯出黑色大蛇的真身, 為他指了路。 老人的講述, 讓認真傾聽的我有了片刻的愣神和恍惚, 究竟是神創造了人, 讓人們得以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 安居樂業?還是人創造了神, 讓人們在一次又一次追憶緬懷, 虔誠禮敬中更加堅信神的超凡存在和對自己的恩德與庇佑。 不過, 楊廣田老人至少讓我們看到作為一個信仰女媧娘娘的人, 他是如何地心懷善念與美好,

懂得感恩與知足常樂。

女媧摶土造人的功績讓人們自覺自願, 也自然而然地認為, 要想子孫繁盛, 求男得男, 求女得女, 擁有品貌端正、福澤深厚、聰明孝順的後代, 必須向女媧娘娘虔誠祈禱, 許下心願, 當然, 心願達成後, 還要來還願。 另一位帶我們去女媧洞的老人講了他親身經歷的“求男得男”。

他當時向女媧娘娘許的願是想要一個男孫子, 結果一連生了兩個男孫子, 讓他對女媧娘娘心懷深深感激。 大孫子後來還去天水師範學院上大學了, 這讓老人很高興, 他說這是女媧娘娘保佑他家, 以後要更信女媧娘娘。 老人這種既信神, 又重視讓後代受教育的心態, 讓我覺得很真實, 很實際, 也很實惠。 有豐富人生經歷且受過苦的民眾, 考慮問題、做出選擇與決定, 總是不可避免地要從客觀實際出發, 綜合判斷, 讓利益最大化, 這是人之常情, 不難理解。 這種心態與做法, 很像秦安人經常吃的一種家常飯----“洋芋疙瘩汽托兒”。 這是以前人們常做的既有菜又有主食的飯, 做起來快,
節省時間, 吃起來香, 過癮!大致做法是這樣的:大鐵鍋, 火燒汪, 胡麻油或者菜籽油煉熟, 蔥花蒜片熗鍋;切成滾刀塊或粗長條的洋芋下鍋, 翻炒一會就加鹽和調和(秦安人習慣把花椒粉、姜粉、五香粉等調料混合在一起用, 總稱調和, 讀tiao huo, 用起來方便)調味, 加一些水翻炒幾下後, 加入比洋芋多的水, 蓋上鍋蓋慢慢熬。 然後, 快手的主婦們會在鐵鍋沿上貼一圈小餅, 餅的上部用蒸汽蒸, 下部被鍋沿烤著, 會慢慢結出硬而微脆的殼。 洋芋熬綿軟了, “汽托兒”也熟了, 配上酸酸的加了鹹韭菜和紅辣椒油的漿水拌湯, 就是一頓頂飽、解乏的好飯, “莊農人”愛吃。 而“汽托兒”底部那層微脆而帶洋芋香味的殼, 只有家裡的“慣寶寶”才能多吃一個。

作者:《甘肅社會科學》副主編 巨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