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奇虎360借殼江南嘉捷,中概股回歸的坎坷命運可否逆轉?

360回歸

實際上, 對於360回歸A股市場的消息, 早已受到了市場的關注。

從前兩年奇虎360與投資者達成了私有化的協定, 到去年7月完成了私有化的交易,

而後再到借殼傳聞的炒作, 之後到今年3月天津證監局披露其上市輔導的公告等。 這系列的流程, 也體現出360加快回歸A股市場的決心, 但同時也反映出中概股企業回歸之路並不暢通, 充滿了坎坷。

前一段時期, 360的回歸選擇, 仍徘徊于IPO發行與借殼上市之間。 不過, 對於360而言, 也做出了一個聰明的舉動, 即IPO發行與尋找借殼標的同時進行, 試圖縮短回歸A股市場的時間。 如今, 隨著奇虎360借殼江南嘉捷事件的公佈, 實際上也意味著360最終還是選擇以借殼的方式回歸, 而這一舉動或許也是最簡便快捷的方式。

IPO發行

事實上, 早在前一兩年的時間, A股市場上曾掀起了一輪中概股概念的炒作現象, 部分概念股爆炒的力度非常顯著。 與此同時, 在此期間, 不少中概股企業也先後開啟了私有化退市的序幕, 並加快回歸A股市場的步伐。

然而, 對於中概股的回歸, 最大的阻力莫過於監管與政策。 鑒於當時概念股炒作過熱以及相關的政策條件不成熟, 也暫緩了當時中概股企業回歸的步伐,

這對於部分已完成私有化退市的企業來說, 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其實, 對於遠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來說, 遠赴海外市場上市, 往往屬於一種無奈的選擇。 在實際情況下, 企業為了拓寬直接融資的途徑, 也只能暫時選擇海外市場, 但對於不少遠赴海外市場的中概股來說, 回歸國內資本市場也將會是一個趨勢與方向。

不可否認的是, 對於遠赴海外市場上市的行為, 企業所承受的壓力遠比國內市場高出不少。 在此期間, 不僅需要承受當地市場偏低的融資與估值, 而且更可能承受著惡意資金或同行競爭者的挑戰, 而遠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業, 隨時可能面臨控股權、話語權爭奪的風險。 至於海外市場嚴格的監管與高居不下的違規成本,

也足以讓部分涉嫌信披違規、財務資料存瑕疵的中概股企業承受著巨大的索賠風險, 乃至遭到強制退市。

如今, 奇虎360借殼江南嘉捷的消息得到了印證, 但關鍵之處, 仍在於此次奇虎360的回歸, 可否扭轉此前中概股企業的回歸坎坷命運。 不過, 更為核心的問題, 還是在於政策監管會否稍作放鬆, 而這對中概股企業的回歸帶來最直接的影響。

抄底與逃頂

不過, 對於其餘中概股企業的回歸之路, 或許沒有奇虎360那麼幸運了。

其中, 政策監管的鬆緊是主要考慮的因素, 而試圖期望回歸綠色通道的概率也並不高。 再者, 中概股企業回歸的選擇也並不輕鬆, 對於國內市場企業發行上市的盈利要求, 也是與海外市場存在著不少的區別, 這對不少中概股企業而言, 也是一道較高的准入門檻。 此外, 無論是IPO發行還是借殼上市, 都需要承受較長的時間成本以及相關的費用成本。 前者, IPO堰塞湖問題依存, 企業從排隊受理到拿到核准批文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 而期間財務資料稍有不達標,也會影響到最終上市的命運。後者,即使借殼耗費的時間成本大為縮短,但IPO與借殼審核嚴格程度趨同,對於借殼標的的選擇以及如何規避借殼新規的約束等問題,仍然給不少中概股企業設置了一道難題。

不過,奇虎360的回歸之路終獲實質性的進展,還是給予了其餘中概股企業帶來了希望。但,對於不少中概股回歸的坎坷命運,或許在短時間內仍很難獲得實質性的改變,而中概股企業的回歸還是任重而道遠。

而期間財務資料稍有不達標,也會影響到最終上市的命運。後者,即使借殼耗費的時間成本大為縮短,但IPO與借殼審核嚴格程度趨同,對於借殼標的的選擇以及如何規避借殼新規的約束等問題,仍然給不少中概股企業設置了一道難題。

不過,奇虎360的回歸之路終獲實質性的進展,還是給予了其餘中概股企業帶來了希望。但,對於不少中概股回歸的坎坷命運,或許在短時間內仍很難獲得實質性的改變,而中概股企業的回歸還是任重而道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