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伊利董事長潘剛:我的左眼是望遠鏡,右眼是顯微鏡

文/柚子

金庸筆下的主角通常都是這樣的:

規規矩矩的著裝, 沒有一點兒鋒芒, 不說話的時候低調內斂, 看上去和你我並無區別,

真正的奇跡是在他出手之際, 你才會驚訝地出聲, 哦, 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武林高手。

如果給中國的成功企業家們畫個像, 估計就是老爺子筆下的主角形象。

潘剛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2005年, 年輕的他全票當選為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也是在這一年,

伊利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 成為國內首家突破百億元的乳企;還是在這一年, 當中國乳業人還不敢想像在全球乳企的領先排名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時候, 他提出了“2010年伊利進入全球乳業20強”的目標, 最終這個目標提前一年實現了。

12年過去了, 中國的乳製品行業依然嚴峻:對內面臨同行企業的“成本戰”廝殺, 對外則要抵抗有著低成本奶源優勢的外來企業。 但是伊利近日發佈的2017年三季度財報卻顯示, 營收和淨利正在呈雙位數增長。 目前, 伊利市值突破了1800億, 穩居國內行業第一。

這個大招不可謂不厲害。

沒有人不想成為絕世高手, 對70年代生人來說尤其如此, 英雄主義情懷早已為他們的人生定好基調。 但每個絕世高手背後, 也定然有著鮮為人知的苦修, 否則也不足為外人稱道。 對潘剛來說, 更是如此。

“成功沒有捷徑, 付出才有回報”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過, 除了拼命工作之外, 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經營訣竅。 在他提出的“六項精進”中, 第一項就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提起伊利的成功, 潘剛說“這麼多年, 靠的就是努力和付出。 ”就像那句“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的老話一樣, 從進入伊利的那一天開始, 他始終在砥礪前行。

如今, 時間是他最奢侈的財富。 面對長且複雜的產業鏈, 面對遍佈全國乃至全球的工廠、牧場、市場,

面對採購、生產、物流、銷售等眾多環節, 潘剛幾乎沒有個人時間, 隨時隨地處理工作是他的正常狀態:每年的中秋、春節等節假日, 他都和一線基層員工一起度過;在伊利的各個牧場、生產線上, 常常能看到潘剛的身影;對於伊利的高管來說, 淩晨一點收到他的郵件已經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

任何一個人、一個企業沒有付出是不可能有回報的。 伊利過去的經歷充分證明了成功沒有捷徑!沒有踏踏實實地工作和努力, 不可能成功。

在伊利的內部會議上, 潘剛語重心長地勸導員工。

“望遠鏡——長遠的戰略眼光”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 “管理者, 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確的人。 企業家, 就是做正確事情的人。 ”無數人把這句話當成管理寶典。

而對於企業管理,潘剛也有自己的方法論。他說,“我的左眼是‘望遠鏡’,右眼是‘顯微鏡’。作為管理者,既要著眼長遠,明確戰略方向;也要重視細節,做好精確管理。”

他的“望遠鏡”,就是長遠的戰略眼光。

二十年前的中國乳業還沒有出現任何一家全國性企業,幾乎所有乳企都在經營當地市場。但潘剛卻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乳製品消費必將迎來一個快速增長的“黃金期”。

因此,潘剛做出了一個決定——大膽加快佈局全國市場,形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產業結構,並從2000年開始大力發展超高溫滅菌奶。2000年以前,伊利液態奶的年收入只有6000萬,到了2005年,伊利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為首家突破百億元的中國乳品企業。

“顯微鏡——精確的管理思維”

潘剛的“顯微鏡”,就是精確的管理思維。

再好的戰略,沒有精確的管理和高效的執行都是空談。管道建設對伊利這樣的快速消費品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如何讓伊利產品深入到每一個消費者的生活中?為此,他每年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到市場走訪調研,希望直觀深入地瞭解市場與管道。

流傳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在一次參加商務洽談結束後,當所有人準備趕赴機場時,卻找不到潘剛了。後來經過與其秘書的緊急聯絡,才在附近的一家超市找到潘剛,原來當時他正在認真地做市場調研,希望利用登機前的一點時間多看看當地市場情況。

這樣的態度也體現在產品服務上:伊利有500多萬個線下銷售網站,遍佈全國,甚至深入到三四線城市乃至更基層的地方。今年上半年,伊利天貓旗艦店同期增速超過300%,在京東超市牛奶品類銷售額持續領先,成為電商乳業第一品牌。

據權威資料統計顯示,每天,有1億多份伊利產品到達全國消費者的手中;每年,有超過11億消費者能夠享受到伊利的產品和服務。

在潘剛的辦公室裡,掛著兩幅畫。一幅是2015年潘剛參加中美企業家峰會時,與“股神”巴菲特、蘋果公司CEO庫克的合影;另一幅是伊利的“全球地圖”,“地圖”中標記著伊利在全球的研發中心、生產加工基地等。

這是潘剛為伊利描繪的國際化創新之路,也是他心裡一生追逐的“山頂”。

而對於企業管理,潘剛也有自己的方法論。他說,“我的左眼是‘望遠鏡’,右眼是‘顯微鏡’。作為管理者,既要著眼長遠,明確戰略方向;也要重視細節,做好精確管理。”

他的“望遠鏡”,就是長遠的戰略眼光。

二十年前的中國乳業還沒有出現任何一家全國性企業,幾乎所有乳企都在經營當地市場。但潘剛卻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乳製品消費必將迎來一個快速增長的“黃金期”。

因此,潘剛做出了一個決定——大膽加快佈局全國市場,形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產業結構,並從2000年開始大力發展超高溫滅菌奶。2000年以前,伊利液態奶的年收入只有6000萬,到了2005年,伊利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為首家突破百億元的中國乳品企業。

“顯微鏡——精確的管理思維”

潘剛的“顯微鏡”,就是精確的管理思維。

再好的戰略,沒有精確的管理和高效的執行都是空談。管道建設對伊利這樣的快速消費品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如何讓伊利產品深入到每一個消費者的生活中?為此,他每年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到市場走訪調研,希望直觀深入地瞭解市場與管道。

流傳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在一次參加商務洽談結束後,當所有人準備趕赴機場時,卻找不到潘剛了。後來經過與其秘書的緊急聯絡,才在附近的一家超市找到潘剛,原來當時他正在認真地做市場調研,希望利用登機前的一點時間多看看當地市場情況。

這樣的態度也體現在產品服務上:伊利有500多萬個線下銷售網站,遍佈全國,甚至深入到三四線城市乃至更基層的地方。今年上半年,伊利天貓旗艦店同期增速超過300%,在京東超市牛奶品類銷售額持續領先,成為電商乳業第一品牌。

據權威資料統計顯示,每天,有1億多份伊利產品到達全國消費者的手中;每年,有超過11億消費者能夠享受到伊利的產品和服務。

在潘剛的辦公室裡,掛著兩幅畫。一幅是2015年潘剛參加中美企業家峰會時,與“股神”巴菲特、蘋果公司CEO庫克的合影;另一幅是伊利的“全球地圖”,“地圖”中標記著伊利在全球的研發中心、生產加工基地等。

這是潘剛為伊利描繪的國際化創新之路,也是他心裡一生追逐的“山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