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客家“洗膽”習俗

說起“洗膽”, 相信客家人都瞭解這件事, 是從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洗兒詩》開始的。 在客家地區, 古代風行一時的“洗兒”儀式, 至今仍被客家人遵照奉行。

客家人“洗三朝”習俗一般由年長的婆婆、奶奶主持, 邊洗邊吟唱一些諸如:“洗洗頭, 做王侯;洗洗身, 做富翁;洗洗手, 榮華富貴全都有;洗洗腰, 一輩更比一輩高;洗洗腳, 身體健康唔食藥……”等讚語。 洗"三朝"是人生開始的第一次澡, "三朝湯洗得早, 一生勤快無煩惱", 此後天天要給小孩洗澡, 有"赤孩見水大"之說。 洗前, 其父母要殺雞敬神, 或將孩子拜寄在某一菩薩名下, 以圖個吉利;洗時, 祖母或母親邊洗邊唱道:"前拍拍, 後拍拍, 老弟日日洗湯入日日惡(乖的意思)"、"先洗腦, 後洗 面, 洗得老弟拉拉健"。

嬰兒出生後十二天, 家裡人就必須準備為孩子洗澡了。 石頭代表膽, 雞蛋代表勤快, 金玉代表財富, 洗完後寶寶今後膽大, 勤勞, 健康, 富裕。 這時候, 他們會將思茅、抹藥、石頭、雞蛋之類的東西, 一齊放入水盆裡。 當然, 慶祝新生的紅蛋也必不可少。 客家人會用紅紙將雞蛋染成紅色煮熟, 挑出四個一起放入水盆中。 而在洗澡過程中, 若邊上有旁人的孩子圍觀, 主人家還要把紅蛋分給他們,

謂之“分孩毛蛋”。

還會撿一塊圓形的卵石, 謂之“做膽”, 也一併丟進水盆裡, 據說這意味著為嬰兒壯膽。 等洗完澡後, 這塊石頭還會被放置在嬰兒的床底下, 直到他長大成年。

洗澡儀式進行時, 年高德劭的長輩一邊為小孩洗澡, 一邊還得說著吉祥話, 內容無非是祝福孩子平安、健康成長之類。 有意思的是, 雖然蘇軾的《洗兒詩》反其道而行之, 只希望自家孩子“愚且魯”而不必太過聰明, 不過對於普通人家來說, 他們顯然更願意自己家的孩子將來有足夠的智慧。

因此在客家人的儀式裡, 家長還會準備一根青翠的蔥。 在洗兒儀式快結束時, 用它來輕輕觸碰嬰兒的鼻子, 叫他打一個響亮的噴嚏。 因“蔥”與“聰”諧音, 這便意味著讓孩子將來更加聰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