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第四屆重慶青年電影展 最佳劇情片下“雙黃蛋”

重慶商報訊 昨日下午, 第四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閉幕式暨表彰典禮在重慶市沙坪壩區融匯溫泉城舉行。 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貢獻獎獲獎影片《不成問題的問題》作為本屆影展的閉幕影片在現場進行了放映。 本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形象大使、著名演員海清也專程來渝為閉幕式助陣。 談到本屆青年影展, 海清坦言, 年輕電影人就像荷爾蒙, 是天然的, 是純粹的, 是充滿生命力的:”希望年輕影人要敢於拼搏, 追求夢想, 不忘初心。 “

導演梅峰親臨現場

閉幕式首先放映了由梅峰執導, 范偉、殷桃領銜主演的影片《不成問題的問題》,

以“年度佳作”驅動青年影人的創作熱情。 影片改編自老舍1943發表的短篇小說, 講述一個永不過時的人間寓言。 該片在2016年拿下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又于同年捧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將於11月21日在全國上映。 有著“最會講故事的文藝片編劇”之稱的導演梅峰親臨現場, 與在場的觀眾進行了交流互動。

“這部電影是我帶著學生一起創作的, 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才感受得到, 但極有價值。 ”梅峰導演首先回憶了自己創作劇本的過程。 當回答觀眾關於創作初心的問題時, 他說道:“我只是傾盡全力, 想用誠意與觀眾交流, 讓觀眾浸入到電影故事當中。 這個故事來自老舍, 而非我。 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沒有歷史的距離感。 ”

最佳劇情片下“雙黃蛋”

本次短片競賽單元的44部優秀作品難分伯仲, 以青年影人的先鋒影像衝擊了大眾視野。 導演楊超、張大磊、李睿珺, 演員海清以及來自重慶市電影家協會主席團的顏鈾、張新、張小芳、李恩民組成了本屆終審評審團, 為獲獎影片頒獎。 11項表彰獎項的歸屬於現場揭曉, 分別為最佳劇情片《神喻》、《朱美靜》, 最佳導演《撞牆》, 最佳編劇《看不見的王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心生》, 評委會大獎《放灰》, 最佳紀錄片《扳命》, 最佳動畫片《白色隧道》, 組委會大獎《給海的信》、《尋香》, 最佳攝影《將進酒》, 最佳演員《老頑童》, 最佳剪輯《回憶公園》。

“電影會有疲倦, 影展也會有瓶頸, 但當螢幕上放映出青年導演的作品,

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 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影展發起人丁鐘、甘劍宇也上臺講述了影展的故事。 在八天的展映中, 電影人用真誠的訴說收穫了觀眾的肯定, 電影藝術以非凡的魅力吸引觀影者, 迸發出深遠永續的生命力。

4K修復版《俠女》亮相

據瞭解, 本次影展共設立了“大師回顧展”、“長片展映”、“短片競賽”、“教學工作坊”、“學術工作坊”和“專案創投——扶垚計畫”6個單元。 香港武俠片大師胡金銓導演的4K修復版《俠女》、《龍門客棧》於11月3日實現了西南地區的首次觸電;“長片展映”單元特設“聚焦荷蘭、印尼精粹、注目未來、特別推介”四個板塊, 放映了《川流之島》、《薩拉瓦古》等國內外優秀影片, 主題涵蓋教育、家庭、人與自然等多個方面;44部短片競賽入圍作品一一亮相,

多位元影片導演來到了放映現場, 與觀眾分享電影拍攝技巧和心得;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首任院長卓伯棠教授受邀擔任了首屆教學工作坊導師, 與30余名學員一起, 完成了一次為期四天的電影之旅;卓伯棠、司若、胡智峰、譚政、尹鴻、趙寧宇六位學者參與了“學術工作坊”環節, 立足於具體電影和城市, 圍繞時間、空間、人物展開了多維度、多方面、多層次的闡述分析, 進行了一場以“城市影像與城市傳播”為主題的思維碰撞;短片《煦日和風》與長片《年末歲首》獲得了本屆創投會“扶垚計畫·特別扶持獎”, 其創作團隊通過“電影創投會”這一力求幫助青年影人實現夢想的平臺, 和影視資方就項目成本、市場分析等問題進行了對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