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柱國第,共工後裔(吉安百家姓三十三期)

龔姓

龔姓人口超270萬。 據全國姓氏人口排位元調查結果顯示, 龔姓排在第90位。

龔姓源流約有四支:

源流一:源于姜姓 黃帝之臣共工氏,

本是炎帝神農氏後裔, 其後有一支開始以單字“共”為整個家族的姓氏。 其後裔又再加龍字改成“龔”氏, 遂演變成龔姓。 據調查, 目前姜姓龔氏為中華龔氏主支, 其後裔人數最多, 分支最廣。

源流二:源于姬姓 商代共國之後裔。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 共國為商代諸侯國。 共國滅亡後, 其子孫以國為氏。 就是共氏。 後演變為龔姓。

源流三:源于共伯和 西周後期, 有一個王室貴族叫姬和, 被封於共地, 為伯爵, 稱為共伯和。 當時, 周厲王在“國人暴動”中被趕出國都, 然後諸侯便推舉他代行天子的權利, 史稱“共和行政”, 這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據說現在的“共和”一詞便是由此而來。 共國在春秋時被滅後, 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 稱共氏。

後演變為龔姓, 是為河南龔姓。

源流四:源于姬姓 春秋時, 晉獻公的兒子奚齊即位以後, 給其兄申生加諡號為“恭君”。 因古代“恭”即“共”, 申生的後代以諡號為姓氏, 也稱共氏。 後演變為龔姓, 是為山西龔姓。

源流五:源于姬姓春秋時鄭武公的兒子共叔段的後代。 其後代, 或以“段”為氏, 或以“共叔”為氏, 也有以“共”為氏的, 稱共氏。 後演變為龔姓, 是為河南龔姓。

源流六:源于敬姓避後晉皇帝叫石敬瑭的諱, “敬”氏改為同義的“恭”氏, 後也演變為龔姓, 是為河南龔姓。

源流七:源于翁姓出自唐代後期 、閩國時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五代孫翁乾度之後所分。 翁乾度, 生有六子, 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 其中第五子分姓龔, 其子孫也姓龔, 此支為其一。 洪氏後來為了避仇,

便改了自己的姓氏, 在洪字上去掉三點水, 上面加了一個龍字, 就成了龔氏。 均是為福建龔姓。

源流八:源于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龔姓

吉安龔姓源流

吉安龔姓來源較為清晰, 以南唐時期的龔愈, 愈公為先祖, 其後裔由福建光澤遷往南昌, 約在元末明初時期遷入吉安, 之後衍散各處。

【龔愈, 字小韓, 號堯夫, 福建光澤人, 登後唐癸未進士, 曆官禮部尚書, 賜金紫光祿大夫, 太子太保, 加上柱國, 越國公, 賜紫金魚袋, 食邑一千八百戶。 有五子, 分仁、義、禮、智、信五房, 有傳後子孫有一榜四進士, 九子八舉之榮。 吉安龔姓出自其次子龔耀卿一派。 】

青原區永樂龔姓

明洪武四年辛亥年, 先祖官德公中舉人, 官鳳陽指揮僉事, 愈公十八世孫, 洪武年官移吉安, 由金陵鳳陽三都城塘村徙居吉郡(吉安南街)。

先祖官德公配肖氏, 生三子, 進海、進湖、進匯, 為吾郡派一世祖。

進海公為官德公長子, 配洪氏, 生四子, 思成、思文、思武、思齊, 為郡派二世祖。

思成公為進海公長子, 生子五, 子昂、子遇、子浪、子理、子瑜, 為郡派三世祖。

明朝宣德四年, 永樂龔家村開基祖子理公出生, 為思成公二子。

明正統年間吉郡廬陵連年大旱, 連年洪水, 吉郡城內, 冷落蕭條, 為了生計, 理公兄弟四散流漓, 尋以生存。 正統十一年, 子理公年方十八, 從吉安南街往贛江沿岸而上, 登神崗, 臨白沙, 七姑(純化鄉74都七姑嶺)過渡, 降惟永樂。 進入肖氏財主存誠公府中為僕, 理公少年英俊, 聰明能幹, 忠厚誠實, 存誠公慧眼相識, 親將長女, 許配理公為妻, 認婿如子, 蘆洲肇基, 堪稱永樂彝倫。 自此開基立業, 開花散葉, 堂號“彝倫堂”。

當地祠堂的上柱國第指愈公曾為上柱國

《廬陵永樂龔氏古家訓》:

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穆

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

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

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

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

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善良

誡匿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

聯保甲以弭盜賊,解讎忿以重身命

吉安市值夏鎮永樂龔氏字輩:(已傳至21世“文”字派)

(1—73世)

“學、立、期、上、達、漢、京、文、運、光;

武、緯、忠、孝、繼 、垂、名、萬、古、楊;

青、芬、三、綱、扶、倫、常、慕、陶、唐;

教、澤、懷、孔、孟、表、坊、模、範、彰;

篤、志、振、家、聲、國、泰、民、安、康;

本、固、枝、葉、茂、源、遠、水、流、長...”

注:(以“運”代續派,“光”代兼派,“繼”字代“永”派;“篤”派以下世派是丁醜年造譜時擬增。目前村中輩分上下覆蓋七輩,分別是:立、期、上、達、漢、金、文。)

泰和壩上龔姓

愈公次子耀卿傳季誼。遷往江西南昌。任宋,山陰縣,尹補撫州同知奉訓大夫。任滿留家,紹興八年遷往江西樂安。後稱誼公為樂安始祖。

誼公妣劉氏生一子勳公。

勳公:字季勤,號均軒,太平興國(西元976年)生,他常高臥煙霞,怡情泉石。後世屢有讚頌。

勳公妣肖氏生一子饒公

饒公:字克臣,號毫山,宋,咸平時(西元998年)生,任洛平縣尉,任滿辭職,回家修養,因其女婿、子孫蕃盛成名。

龔饒生仕林、仕材、仕梅三子,

龔仕梅支傳承祥,再傳希翔(有譜錄為羲祥),至孫龔文濟(武略)公兄弟(弟文鑄、文韜)徙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是為江西吉安泰和龔氏。

龔文濟公子昌奐公,再傳孫龔宗瑞、宗珍、宗珂、宗佩四公。如今湖南世居多支龔氏宗族之源于吉安泰和龔氏,後裔遍及中華,海峽兩岸,世界各地。

當地祠堂的上柱國第指愈公曾為上柱國

《廬陵永樂龔氏古家訓》:

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穆

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

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

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

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

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善良

誡匿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

聯保甲以弭盜賊,解讎忿以重身命

吉安市值夏鎮永樂龔氏字輩:(已傳至21世“文”字派)

(1—73世)

“學、立、期、上、達、漢、京、文、運、光;

武、緯、忠、孝、繼 、垂、名、萬、古、楊;

青、芬、三、綱、扶、倫、常、慕、陶、唐;

教、澤、懷、孔、孟、表、坊、模、範、彰;

篤、志、振、家、聲、國、泰、民、安、康;

本、固、枝、葉、茂、源、遠、水、流、長...”

注:(以“運”代續派,“光”代兼派,“繼”字代“永”派;“篤”派以下世派是丁醜年造譜時擬增。目前村中輩分上下覆蓋七輩,分別是:立、期、上、達、漢、金、文。)

泰和壩上龔姓

愈公次子耀卿傳季誼。遷往江西南昌。任宋,山陰縣,尹補撫州同知奉訓大夫。任滿留家,紹興八年遷往江西樂安。後稱誼公為樂安始祖。

誼公妣劉氏生一子勳公。

勳公:字季勤,號均軒,太平興國(西元976年)生,他常高臥煙霞,怡情泉石。後世屢有讚頌。

勳公妣肖氏生一子饒公

饒公:字克臣,號毫山,宋,咸平時(西元998年)生,任洛平縣尉,任滿辭職,回家修養,因其女婿、子孫蕃盛成名。

龔饒生仕林、仕材、仕梅三子,

龔仕梅支傳承祥,再傳希翔(有譜錄為羲祥),至孫龔文濟(武略)公兄弟(弟文鑄、文韜)徙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是為江西吉安泰和龔氏。

龔文濟公子昌奐公,再傳孫龔宗瑞、宗珍、宗珂、宗佩四公。如今湖南世居多支龔氏宗族之源于吉安泰和龔氏,後裔遍及中華,海峽兩岸,世界各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