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敢這麼罵自己的大導演,也只有他了

槍稿今天的推送摘自岩井俊二導演的文集。

該文寫於1996年, 《燕尾蝶》日本公映前夕。 岩井俊二在文中向讀者們推薦了兩部讓他在影院裡笑到臉抽筋的電影。 有多好笑呢?用他自己的話說, 看完片一周後, 他還沉浸在那份喜感中, 不時會笑出來。

更有意思的是, 他還在文末模仿影評人的筆法, 寫了篇影評, 也能讓人笑得臉抽筋。

《燕尾蝶》的導演很膚淺

文|岩井俊二

作者簡介:日本著名導演, 一代文藝男神。 代表作:《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花與愛麗絲》。

《燕尾蝶》終於完成了, 如今我每天過著輕鬆的日子。

電視劇只要拍完後按時交貨就萬事大吉了。

可電影還有發佈會, 採訪等, 這些都得打起精神兢兢業業去完成。 那時會有許多來訪者。 電視與電影之間存在著電波和演出這種決定性差異。 電影不是電波, 而是演出。 如今這時代, 名聲大的, 不就是相撲和電影嗎?

“這部電影中, 導演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採訪時記者詢問頻率最高的問題就是這個。 老實說, 這是最難回答的。 特別是電影拍攝完畢舉行試映會時, 正值剪輯工作剛剛完成, 頭腦中滿滿的都是相關技術問題, 只在意膠片沖印的情況、配樂混音的平衡問題。 這時有人過來問我“這部電影中導演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我簡直就像得了夢遊症, 所有的事情都記不清了。 對我來說, 關心的問題是今天就算要下雨,

就算沒帶傘, 也要把第一百二十五號鏡頭的畫面弄得明亮些, 讓綠色更鮮亮。

《燕尾蝶》劇照, 岩井俊二鍾愛綠色。

“必須縮小一半光圈, 去除青綠色。 ”

我的腦海中只有這些。 一半光圈, 是指光圈4和5.6中間的數值;青綠色就是微微帶藍的綠色。

無論如何, 這類採訪是一定沒有的。 第20號鏡頭中chara的面部色調是否略微深了些?這樣的提問也是沒有的。

結果我關心的問題對訪問者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 都是所謂的不見光的部分, 而電影就是由這些不見光的工作累積而成。

大家想想東京電視臺的多米諾甲子園節目。 排列漫長的蜿蜒開去的多米諾骨牌需要相當的忍耐力, 得花許多天, 而推倒骨牌卻是一瞬間。 拍攝電影需要花費超過一年的時間, 上映卻至多兩小時, 只要觀眾能在那兩個小時中享受我們的電影, 就是我們無尚的喜悅了。 花費一年多的時間, 貢獻我們的身心, 僅僅只為了短短的兩小時, 這麼說來, 電影也是一場多米諾骨牌遊戲。

拼多米諾骨牌需要很久, 倒下只需一瞬間。

“您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

這個問題提出的頻率也很高, 也不太容易回答。 每當聽到這個問題, 都讓人微妙地畢恭畢敬起來。 最後給出個優等生般的答案, 這回答自然就形形色色了, 結果好像沒有最喜歡的電影。

因此, 每次採訪都讓我很為難,

如今依舊一籌莫展。 但偶爾也有將問題稍加調整, 回答得出乎意料地簡單的時候。 例如這樣的問題:

“你最想推薦大家看的電影是什麼?”

嗯, 那就是《異形魔怪》。

就是這部!還不快去看!

知道這部電影的人想必不是很多。 我也是在身為怪演員的朋友內山zeeko介紹下, 才知道的,不然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它。

那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zeeko是個狂熱的電影迷,他說有一部"很好笑"的電影叫《異形魔怪》。只是因為好笑就跑去電影院總有點兒不合適,但我還是去了日比穀的影院。

電影確實讓我大笑了,感動、悲傷統統沒有,只是好笑。

笑的我肚子疼,就像午飯後跑了很長一段距離般的絞痛,似乎連內臟都在痙攣一般。但是看的人感覺各不相同,有人覺得和《異形》《蒼蠅人》沒什麼兩樣,也有人看到最後都沒有笑過一次。這就是《異形魔怪》。

《異形魔怪》劇照,很難想像文藝男神岩井俊二笑到肚子疼的樣子。

實際上,我離開電影院上了電車還依舊笑個不停,自律神經無法控制笑意。這種症狀持續了將近一個星期。現在回想起來,好像還會痙攣似的。

從那以後,我多次向朋友介紹《異形魔怪》,可是,狂笑得要打滾的,經常是我一個人,朋友總是“嗯,哈哈”一下就沒了聲音。這“哈哈”不過是對我拼命解說的慰問。

“那部電影不親眼看看是不會明白的,一定要看。”

最後,我只好這麼說。因此最想推薦給大家看的電影就成了《異形魔怪》。

讓人有這種想推薦的衝動的電影,還有一些。

那是我看《異形魔怪》的數年前,一天,我正在涉穀街頭晃悠,一位中年婦女湊近我,把一張電影票讓給了我。

“電影票多了一張,要不要看?”

我定神一看,原來晃到了電影院門前。開始放映的鈴聲正好響起,我也沒什麼事要做,於是沖了進去。看了看剪過的電影票,上面寫著“股東優惠券”。呀,還有這樣的票啊,看來那位夫人是個有錢人。我想東想西的,其實這些都無關緊要。

《肉體之門》,片瀨梨乃主演的“東映”電影,描繪了戰後的離亂時代一群艱辛度日、頑強生活的女子的故事,屬於《極道之妻》這類的電影。

《肉體之門》劇照,昭和22年,在美軍侵佔下的東京,一群妓女為了生存在河沿岸討生活。

一天,忽然有架B-29轟炸機扔下一顆巨大的炸彈,卻未爆炸,而是懸在了女人們居住的棚屋的屋頂上。電影的高潮就是片瀨梨乃和戀人渡瀨恒彥被這枚炸彈炸得粉碎的慘烈場面。他們的朋友西川峰子和一位年輕女演員(名字不記得了)站在棚屋外面,但衝擊波還是殃及了她們。雖然沒有將人拋開,但風壓相當大。拍攝的時候自然不能使用真正的炸彈製造衝擊波,這種時候一般利用大型電風扇。工作人員應該是拿大型電風扇沖著西川峰子他們吹的。

照說這些鏡頭不過是微調一下就完成了,但不知為什麼,疾風吹進了西川峰子他們的嘴巴,在口腔中迴旋,穿過嘴唇和牙齒的縫隙,左右亂竄,人的臉頰都變形了。結果,這兩人的臉上能打卷的地方全都打卷,能飛舞的全都飛舞,根本就分辨不出究竟是男是女,是人還是紙袋。

這鏡頭讓人狂笑不止,理應悲傷到極點的觀眾一起陷入了狂笑的漩渦,恐怕製作方也沒有這種打算,但這樣的鏡頭不可能不讓人笑,我覺得這些鏡頭非常非常好笑。坐在回家的電車上還笑得痙攣。

隨後我就像是《肉體之門》的宣傳人員,瘋狂地宣傳這部電影,但業績不理想。

電影的內容和形式非常豐富。珍品就是珍品,值得敬重,有著獨特的欣賞方式。啊,追求電影這種獨特的欣賞方式就是這本《垃圾筐電影院》的旨趣。雖說是旨趣,但小氣的評論家們卻絕對不會這樣介紹電影。

《肉體之門》劇照,艱辛度日的女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對著美軍搔首弄姿。

我想肯定不會有評論家如此評論《肉體之門》:能讓人笑到最後,值得觀看一次。難得它的結尾如此棒,也只會讓評論家寫什麼“結尾有不合理之處”。

很少有人願意觀看結尾不合理的電影。這麼一想,從電影從業人員角度來說,說壞話的電影評論家就是障礙。世間的人是沒有功夫去看什麼“結局令人遺憾”、“主題薄弱”的電影的,因此看到這樣的評論,一般人自然會斷定“什麼?這麼無聊的故事”,因此就算我再怎麼叫嚷“看過之後必有分曉”,觀眾們還是早早跑去看《侏羅紀公園》了。

《侏羅紀公園》劇照。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宣傳人員還特意請這種評論家去觀看電影。被人狠狠地評論為“遺憾遺憾”,可仍要對評論家說什麼“哎呀,某某先生依舊不改辛辣本色啊”,因此日本電影沒有觀眾就很正常了。

這種評論家的筆下應該有所主張吧。如果隨便寫些不嚴謹的東西,不會有工作,也養活不了妻子兒女。他們如此辛辣地批判,觀眾就更得看日本電影。最近的電影很無聊很無聊——這樣的評論趨勢越來越烈,出版社也不斷將它們報導為一針見血、言辭辛辣的評論家。雖然這樣的評論家的家庭很重要,可成百上千的電影人和我們的家庭也得生活。大家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搭建的多米諾骨牌,不能因為旁人橫加指責就徹底倒塌。關於《情書》,他們就寫了許多,想必《燕尾蝶》也會被口誅筆伐。想到這裡,我就覺得仿佛是冬季來臨。

反正會被他們說三道四,倒不如我自己先寫出來:

我看了《燕尾蝶》。這部影片令人遺憾。表面上是日本電影,但通篇是中文和英文的對白,會給觀眾造成麻煩。雖然有字幕,但只能說這是一部想追求時髦的電影確實有好萊塢風格,但導演很膚淺。電影以圓都為舞臺,但其設定陳腐,讓人難以理解。另外那些移民被稱為圓盜,圓都、圓盜,容易讓人混淆。如果懂點導演理論,想必應該不會犯這種幼稚的錯誤。出場人物眾多,根本分不清誰是誰。高潮部分的動作鏡頭雖讓人愉快,但最後的歸納方式還是有些可惜。主演三上博史也不如《宮澤賢治》裡出彩。剪輯冗長乏味,不連貫。劇本膚淺,沒有主題。畢竟電影導演的工作對那些在電視劇圈裡成長的年輕導演而言還是太沉重了,應該禁止他們拍攝電影。日本電影的低迷狀況仍將持續。

電影評論家 岩井田俊二郎

.......為什麼我自己試著寫了些,都會生氣呢?

(原刊于《達·芬奇》雜誌1996年12月號)

本文摘自《垃圾筐電影院》,岩井俊二 著,張苓 譯

南海出版社2011年6月版

才知道的,不然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它。

那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zeeko是個狂熱的電影迷,他說有一部"很好笑"的電影叫《異形魔怪》。只是因為好笑就跑去電影院總有點兒不合適,但我還是去了日比穀的影院。

電影確實讓我大笑了,感動、悲傷統統沒有,只是好笑。

笑的我肚子疼,就像午飯後跑了很長一段距離般的絞痛,似乎連內臟都在痙攣一般。但是看的人感覺各不相同,有人覺得和《異形》《蒼蠅人》沒什麼兩樣,也有人看到最後都沒有笑過一次。這就是《異形魔怪》。

《異形魔怪》劇照,很難想像文藝男神岩井俊二笑到肚子疼的樣子。

實際上,我離開電影院上了電車還依舊笑個不停,自律神經無法控制笑意。這種症狀持續了將近一個星期。現在回想起來,好像還會痙攣似的。

從那以後,我多次向朋友介紹《異形魔怪》,可是,狂笑得要打滾的,經常是我一個人,朋友總是“嗯,哈哈”一下就沒了聲音。這“哈哈”不過是對我拼命解說的慰問。

“那部電影不親眼看看是不會明白的,一定要看。”

最後,我只好這麼說。因此最想推薦給大家看的電影就成了《異形魔怪》。

讓人有這種想推薦的衝動的電影,還有一些。

那是我看《異形魔怪》的數年前,一天,我正在涉穀街頭晃悠,一位中年婦女湊近我,把一張電影票讓給了我。

“電影票多了一張,要不要看?”

我定神一看,原來晃到了電影院門前。開始放映的鈴聲正好響起,我也沒什麼事要做,於是沖了進去。看了看剪過的電影票,上面寫著“股東優惠券”。呀,還有這樣的票啊,看來那位夫人是個有錢人。我想東想西的,其實這些都無關緊要。

《肉體之門》,片瀨梨乃主演的“東映”電影,描繪了戰後的離亂時代一群艱辛度日、頑強生活的女子的故事,屬於《極道之妻》這類的電影。

《肉體之門》劇照,昭和22年,在美軍侵佔下的東京,一群妓女為了生存在河沿岸討生活。

一天,忽然有架B-29轟炸機扔下一顆巨大的炸彈,卻未爆炸,而是懸在了女人們居住的棚屋的屋頂上。電影的高潮就是片瀨梨乃和戀人渡瀨恒彥被這枚炸彈炸得粉碎的慘烈場面。他們的朋友西川峰子和一位年輕女演員(名字不記得了)站在棚屋外面,但衝擊波還是殃及了她們。雖然沒有將人拋開,但風壓相當大。拍攝的時候自然不能使用真正的炸彈製造衝擊波,這種時候一般利用大型電風扇。工作人員應該是拿大型電風扇沖著西川峰子他們吹的。

照說這些鏡頭不過是微調一下就完成了,但不知為什麼,疾風吹進了西川峰子他們的嘴巴,在口腔中迴旋,穿過嘴唇和牙齒的縫隙,左右亂竄,人的臉頰都變形了。結果,這兩人的臉上能打卷的地方全都打卷,能飛舞的全都飛舞,根本就分辨不出究竟是男是女,是人還是紙袋。

這鏡頭讓人狂笑不止,理應悲傷到極點的觀眾一起陷入了狂笑的漩渦,恐怕製作方也沒有這種打算,但這樣的鏡頭不可能不讓人笑,我覺得這些鏡頭非常非常好笑。坐在回家的電車上還笑得痙攣。

隨後我就像是《肉體之門》的宣傳人員,瘋狂地宣傳這部電影,但業績不理想。

電影的內容和形式非常豐富。珍品就是珍品,值得敬重,有著獨特的欣賞方式。啊,追求電影這種獨特的欣賞方式就是這本《垃圾筐電影院》的旨趣。雖說是旨趣,但小氣的評論家們卻絕對不會這樣介紹電影。

《肉體之門》劇照,艱辛度日的女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對著美軍搔首弄姿。

我想肯定不會有評論家如此評論《肉體之門》:能讓人笑到最後,值得觀看一次。難得它的結尾如此棒,也只會讓評論家寫什麼“結尾有不合理之處”。

很少有人願意觀看結尾不合理的電影。這麼一想,從電影從業人員角度來說,說壞話的電影評論家就是障礙。世間的人是沒有功夫去看什麼“結局令人遺憾”、“主題薄弱”的電影的,因此看到這樣的評論,一般人自然會斷定“什麼?這麼無聊的故事”,因此就算我再怎麼叫嚷“看過之後必有分曉”,觀眾們還是早早跑去看《侏羅紀公園》了。

《侏羅紀公園》劇照。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宣傳人員還特意請這種評論家去觀看電影。被人狠狠地評論為“遺憾遺憾”,可仍要對評論家說什麼“哎呀,某某先生依舊不改辛辣本色啊”,因此日本電影沒有觀眾就很正常了。

這種評論家的筆下應該有所主張吧。如果隨便寫些不嚴謹的東西,不會有工作,也養活不了妻子兒女。他們如此辛辣地批判,觀眾就更得看日本電影。最近的電影很無聊很無聊——這樣的評論趨勢越來越烈,出版社也不斷將它們報導為一針見血、言辭辛辣的評論家。雖然這樣的評論家的家庭很重要,可成百上千的電影人和我們的家庭也得生活。大家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搭建的多米諾骨牌,不能因為旁人橫加指責就徹底倒塌。關於《情書》,他們就寫了許多,想必《燕尾蝶》也會被口誅筆伐。想到這裡,我就覺得仿佛是冬季來臨。

反正會被他們說三道四,倒不如我自己先寫出來:

我看了《燕尾蝶》。這部影片令人遺憾。表面上是日本電影,但通篇是中文和英文的對白,會給觀眾造成麻煩。雖然有字幕,但只能說這是一部想追求時髦的電影確實有好萊塢風格,但導演很膚淺。電影以圓都為舞臺,但其設定陳腐,讓人難以理解。另外那些移民被稱為圓盜,圓都、圓盜,容易讓人混淆。如果懂點導演理論,想必應該不會犯這種幼稚的錯誤。出場人物眾多,根本分不清誰是誰。高潮部分的動作鏡頭雖讓人愉快,但最後的歸納方式還是有些可惜。主演三上博史也不如《宮澤賢治》裡出彩。剪輯冗長乏味,不連貫。劇本膚淺,沒有主題。畢竟電影導演的工作對那些在電視劇圈裡成長的年輕導演而言還是太沉重了,應該禁止他們拍攝電影。日本電影的低迷狀況仍將持續。

電影評論家 岩井田俊二郎

.......為什麼我自己試著寫了些,都會生氣呢?

(原刊于《達·芬奇》雜誌1996年12月號)

本文摘自《垃圾筐電影院》,岩井俊二 著,張苓 譯

南海出版社2011年6月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