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回紇帝國的高光時刻:合法搶劫大唐帝國的洛陽 與吐蕃帝國爭霸

646年到681年是回紇汗國發展的第一個興盛期, 汗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在各部中的威望和在唐朝的影響均大大增加, 疆域“以磧為限,

大抵北諸蕃悉隸之”。 永隆中, 東突厥開始了聲勢浩大的複國運動。 從682年開始, 回紇人逐漸分裂為南北兩大部分, 其中主體部分向北退縮到原居地色愣格河流域和土拉河以北地區, 在突厥碑文中統稱為九姓烏護。 由於東突厥第二汗國阻絕了他們與唐朝之間的往來, 所以在漢文史籍中幾乎沒有關於他們的報導, 但在突厥文碑銘中留下了關於他們的資訊[3]。 以可汗家族為主的部分則向南遷移到甘州和涼州一帶, 其王統一直未斷。 727年, 可汗承宗等人受涼州都督的誣告, 流配致死, 承宗族子護輸殺涼州都督, 斷絕了唐朝通往西域的通道。 在唐軍打擊下, 護輸率軍北投突厥, “退保烏德山”, 回紇汗國屈服於東突厥統治。
開元末, 護輸死, 子骨力裴羅繼立, 揭開了回紇汗國歷史的新篇章。

乘東突厥內亂, 骨力裴羅遂聯合拔悉密、葛邏祿等部, 在745年滅了東突厥汗國。 回紇汗國第二次復興, 統一漠北。 骨力裴羅自稱為骨咄祿毗伽闕可汗。 唐朝因其解除了東突厥的威脅, 封其為骨咄祿毗伽闕懷仁可汗, 建牙于烏德山(杭愛山支系)、昆河(鄂爾渾河)之間, 最盛時回紇控地“東極室韋(今額爾古納河一帶), 西金山(今阿爾泰山), 南控大漠, 盡得古匈奴地”。

745年, 骨力裴羅死, 子默延啜立。 759年, 默延啜死, 次子移地建即位, 號牟羽可汗。 780年左右, 牟羽可汗被宰相頓莫賀擊殺, 揭開了回紇汗國統治者內亂的序幕。 從780年到840年間, 更迭了十位可汗。 在內亂不斷的同時, 汗國內部又連年自然災害。

788年改回紇為回鶻。 840年, 回鶻大將引轄戛斯十萬騎破回鶻城, 汗國瓦解。 回鶻各部南下或西遷, 進入河套、華北、甘涼、天山和蔥嶺一帶。

紇與唐政府間的特殊關係首先表現為回紇助唐平定安史之亂, 抵禦吐蕃對西域的進攻。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 由於中央政府實力不足, 唐政府不得不對外借兵平叛。 作為唐朝的鄰國, 回紇並未利用這一紛亂形勢, 拓宇唐疆, 而是應唐政府之請, 先後於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大軍助唐平叛, 收復長安、洛陽、河北等地, 對唐有社稷再造之功。 作為回報, 唐政府除大加賞賜外, 還規定以唐絹買回紇馬, 開始了雙方間長期進行的絹馬貿易。 除了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外, 回紇還在唐政府的支持下, 聯合安西、北庭兩都護府,

共同抵禦吐蕃對西域的進攻, 一度重開安史之亂後被吐蕃切斷的東西陸路交通。

回紇與唐政府間的特殊關係又表現為雙方間的和親關係。 和親始於“安史之亂”, 首先由回紇公主嫁給唐朝宗室。 756年, 葛勒可汗嫁女于唐朝敦煌王。 唐朝則有6位公主和親回鵑, 即甯國公主、小甯國公主、崇徽公主、咸安公主、壽安公主、僕固懷恩孫女等。 其中758年甯國公主出嫁葛勒可汗是中國歷史上中原皇帝嫁親女給邊疆民族首領的第一次

在唐玄宗退位後, 抗擊安祿山史思明的大任就落到了肅宗的手中, 但當時舉國之兵力, 不足安史聯軍的一半, 肅宗只能尋找外援, 最終找來的幫手就是回紇, 肅宗主動開出的條件是““克城之日,

土地、士庶歸唐, 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就是說:收復長安時, 土地子民歸大唐, 所有美女和財產, 任憑回紇姦淫燒殺和擄掠。 當長安真的收復後, 回紇兵就準備收債了, 太子李豫趕緊跑來說, 兄弟們, 現在長安收復了但是東都洛陽還在叛軍手裡, 如果把長安屠了, 洛陽的人民就會幫叛軍守城, 那就不好辦了。 在多方斡旋下, 回紇人勉強同意, 但是債總是要收的, 第二個月就把洛陽收復了, “回紇縱兵大掠”, 很難想像洛陽多少人死於回紇的屠刀下, 而且這個劫掠還是得到肅宗同意的、合法的!事後, 回紇大汗向唐肅宗求親, 肅宗還把女兒甯國公主嫁了過去, 結果第二年大汗就掛了, 按照回紇風俗, 甯國公主應該殉葬, 在強烈反抗之後, 也只能用毀容來代替殉葬,表示對大汗的忠貞,真是悲劇。

安史之亂,是以史思明的投降結束的,但沒過幾年,因為肅宗想要清除掉這個隱患,不慎走露了風聲,史思明再次舉起叛旗,揮軍南下再次攻陷了洛陽。唐軍一直無力收復洛陽,在肅宗死後,即位的代宗李豫再次向回紇求援,並開出了比他老爹還要優厚的條件,結果在收復洛陽後,回紇軍毫無忌憚的大肆姦淫燒殺、劫掠搶奪;居民死亡以“萬”為單位計算,大火數十天不熄,距離第一次洛陽之屠僅僅五年。

更離譜的是,唐政府的軍隊趁亂效法回紇,洛陽、鄭州、汴州、汝州都是“賊境”“匪區”,所經過的地方,同樣姦淫燒殺、劫掠搶奪,三個月才算停止。於是家家戶戶,只剩下空蕩蕩的房屋;仍活著的人,不管是官是民,是男是女,衣服因為全被剝光,只好用紙裹到身上。

在此之後,回紇在唐帝國,儼然成為了高等民族,所到之處,唐人唯有回避,就算是官宦子弟都不敢和回紇人衝突。回紇的恣意橫行,也助長了其他異族亂唐的氣焰。自代宗時,“九姓胡常冒回紇之名,雜居京師,殖貨縱暴,與回紇共為公私之患”。

也只能用毀容來代替殉葬,表示對大汗的忠貞,真是悲劇。

安史之亂,是以史思明的投降結束的,但沒過幾年,因為肅宗想要清除掉這個隱患,不慎走露了風聲,史思明再次舉起叛旗,揮軍南下再次攻陷了洛陽。唐軍一直無力收復洛陽,在肅宗死後,即位的代宗李豫再次向回紇求援,並開出了比他老爹還要優厚的條件,結果在收復洛陽後,回紇軍毫無忌憚的大肆姦淫燒殺、劫掠搶奪;居民死亡以“萬”為單位計算,大火數十天不熄,距離第一次洛陽之屠僅僅五年。

更離譜的是,唐政府的軍隊趁亂效法回紇,洛陽、鄭州、汴州、汝州都是“賊境”“匪區”,所經過的地方,同樣姦淫燒殺、劫掠搶奪,三個月才算停止。於是家家戶戶,只剩下空蕩蕩的房屋;仍活著的人,不管是官是民,是男是女,衣服因為全被剝光,只好用紙裹到身上。

在此之後,回紇在唐帝國,儼然成為了高等民族,所到之處,唐人唯有回避,就算是官宦子弟都不敢和回紇人衝突。回紇的恣意橫行,也助長了其他異族亂唐的氣焰。自代宗時,“九姓胡常冒回紇之名,雜居京師,殖貨縱暴,與回紇共為公私之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