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關於OPPO社區中“我的”頁面設計的幾點心得

這個是2015年筆者負責OPPO社區產品架構設計的時候對個人頁面設計過程中幾點思考, 今天分享給大家。

雖然已過去2年了, 但裡面的一些對於個人頁面資訊分類及架構佈局的觀點和思考點還是可以一起交流;這個設計背景是當時有個硬性的要求:OPPO所有產品在設計方面包括交互、視覺、轉場動效都要統一,

在整體上形成“品牌”統一, 也作為考核指標之一, 所以在那個時候你會發現當時市場上在OPPO手機設備終端的產品app, 都有很強的統一性的形式感(如下圖);只有當時的OPPO社區和會員差異會多一點, 本文主要講為什麼不一樣以及個人頁面設計背後的故事。

為什麼OPPO社區的個人頁面與眾不同?

由於角色不同, 所以訪問個人頁面類型也不同即可以分為2類:自己訪問和協力廠商身份訪問。

自己訪問的頁面呈現內容(偏工具管理), 協力廠商訪問頁面呈現內容(偏內容運營);

OPPO運營類的產品進行分類:社交運營類(內容)和工具運營類(平臺), 產品分類其實沒有那麼絕對即不能一刀切, 比如你說OPPO視頻就沒有內容運營, 還是主題商店沒有內容運營, 都有運營, 但是社區類產品和社交類產品更偏向“人”+“內容”+“關係鏈”, 而其他的幾個產品大多數是那種資源運營平臺, 基本都是自己不產生內容;舉個例子比如視頻, 當時接入的是市場上“騰訊”“愛奇藝”“搜狐”的片源, 我們只是提供平臺和演算法, 讓她們自由組合給使用者更豐富的選擇;

結論:OPPO社區的個人頁面不同於其他系統產品個人主頁

竟品產品的表達為什麼是這樣? 其他竟品的產品(如何選擇竟品在這不做詮釋)是如何做個人頁面?為什麼那麼做?(設計背後為什麼的可能性)舉例——Nice(其他兩個不做一一分析)

更多產品的個人主頁

歸納出個人頁面的架構佈局:

個人頁面的資訊分析

在現實社會中一個人有很多不同的個人資訊,那麼在我們設計的產品中,使用者又被加上更多產品屬性的資訊,所以如何把這些資訊分類或歸類,然後如何把這些資訊有層級的表達顯的格外重要。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目的,所以結果一定是不一樣。

當時選擇了負責專案的另外兩個產品經理的選擇結果,出現這樣的結果是正常,因為兩位元產品經理想表達的產品方向是不一樣的,所以排序自然不一樣;

那麼,如何讓這些資訊有序的表達,而且有層級的表達?筆者按照社交維度和產生內容品質兩個維度總結了一下(為什麼按照這兩個維度,不細緻聊);只是從看臉、看性、看圈子、看身份四維度去看的,自己沒有搞什麼學術研究,只是從觀察用戶的動機上去做一個這樣的大膽的分類:

產品在不同時期,產品功能規劃也是有所偏重的;比如:

初期——社交黏性和內容品質都不是產品主要功能,初期主要希望圈用戶,所以吸引用戶的應該是“臉”“性”中期——社交黏性和內容品質是產品主要功能,提高使用者互動性和留存率,應該是“圈子”和”身份”產品屬性的資訊在“自己訪問”頁面和“協力廠商訪問”如何分類?

把資訊按照從互動性(主動和被動關係)去分析。

1. 自己訪問頁面分析2. 協力廠商訪問頁面分析3. 二者都重疊部分的資訊比較重要

個人頁面資訊佈局分析(競品分析)

個人資訊佈局歸納

總結

做設計分析的時候,不僅僅是看了做什麼(關注是產品目標,產品表達是不是合理——做什麼),更要關注為什麼那樣做?(關注是產品價值,設計表達是不是合適——為什麼那樣做)

作者:林三水,工地當過搬磚工,也在市場當作小蜜蜂(發過傳單)、在夜場也幹過幾個月,帶過藝術類文化高考輔導班,也做過2年室內產品設計師,目前為一家公司交互負責人,從事互聯網設計有7年,在OPPO從事交互設計師4年,之前為騰訊、三星、富士康、東風二汽等企業做創新項目,也拿過格力杯工業設計大賽的金獎。(主修專業為湖南大學的工業設計和交互設計,輔修專業為湖南大學建築學,也是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工學背景)

本文由 @林三水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個人頁面的資訊分析

在現實社會中一個人有很多不同的個人資訊,那麼在我們設計的產品中,使用者又被加上更多產品屬性的資訊,所以如何把這些資訊分類或歸類,然後如何把這些資訊有層級的表達顯的格外重要。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目的,所以結果一定是不一樣。

當時選擇了負責專案的另外兩個產品經理的選擇結果,出現這樣的結果是正常,因為兩位元產品經理想表達的產品方向是不一樣的,所以排序自然不一樣;

那麼,如何讓這些資訊有序的表達,而且有層級的表達?筆者按照社交維度和產生內容品質兩個維度總結了一下(為什麼按照這兩個維度,不細緻聊);只是從看臉、看性、看圈子、看身份四維度去看的,自己沒有搞什麼學術研究,只是從觀察用戶的動機上去做一個這樣的大膽的分類:

產品在不同時期,產品功能規劃也是有所偏重的;比如:

初期——社交黏性和內容品質都不是產品主要功能,初期主要希望圈用戶,所以吸引用戶的應該是“臉”“性”中期——社交黏性和內容品質是產品主要功能,提高使用者互動性和留存率,應該是“圈子”和”身份”產品屬性的資訊在“自己訪問”頁面和“協力廠商訪問”如何分類?

把資訊按照從互動性(主動和被動關係)去分析。

1. 自己訪問頁面分析2. 協力廠商訪問頁面分析3. 二者都重疊部分的資訊比較重要

個人頁面資訊佈局分析(競品分析)

個人資訊佈局歸納

總結

做設計分析的時候,不僅僅是看了做什麼(關注是產品目標,產品表達是不是合理——做什麼),更要關注為什麼那樣做?(關注是產品價值,設計表達是不是合適——為什麼那樣做)

作者:林三水,工地當過搬磚工,也在市場當作小蜜蜂(發過傳單)、在夜場也幹過幾個月,帶過藝術類文化高考輔導班,也做過2年室內產品設計師,目前為一家公司交互負責人,從事互聯網設計有7年,在OPPO從事交互設計師4年,之前為騰訊、三星、富士康、東風二汽等企業做創新項目,也拿過格力杯工業設計大賽的金獎。(主修專業為湖南大學的工業設計和交互設計,輔修專業為湖南大學建築學,也是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工學背景)

本文由 @林三水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