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說康熙是“千古一帝”呢?原因就在這裡

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年號康熙, 後世稱呼為康熙帝。 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

為漢語“康熙”的意譯)。

康熙帝8歲登基, 14歲親政, 在位61年, 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鼇拜, 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三藩、明鄭、準噶爾的戰爭勝利, 驅逐沙俄侵略軍, 以尼布楚條約確立中國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主權,

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 懷柔招撫喀爾喀蒙古。

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 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 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 有一些學者將其尊為“千古一帝”, 廟號聖祖, 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葬于景陵。

康熙一生拿得出手的功績也就擒鼇拜、平三藩、收拾俄羅斯、平定準格爾、統一臺灣、精學西學、學習漢文化這些, 但是我們來分析, 這個千古一帝是不是吹的有點過了呐?

首先對於鼇拜事件, 我覺得這個沒什麼意義, 鼇拜是好是壞都無法確定, 這件事就不要討論了。 其次平三藩是漢人和康熙政府直接的鬥爭, 平叛過程中政府軍殺戮過多不做評論。 接著平准格爾, 這個更搞笑, 一個部落的興起, 就讓康熙政府感覺到壓力, 即使已經和親, 仍然覺得不放心, 出兵討伐, 搞來搞去的, 一看就知道政府運籌就存在問題。

接著收復臺灣, 當初的康熙政府和臺灣的局面, 就和現在大陸和臺灣基本相同, 有什麼好炫耀的 。 至於西方科技, 到了晚晴有些還不如明朝 , 還有學習漢文化, 這個就有意思了, 作為一個被中原文化稱為蠻夷的少數民族統治者, 康熙心理上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 他小心翼翼的提防著漢人, 任何有可能危及自己統治的東西都會堅決遮罩,
歷朝歷代, 為什麼清的文字獄最嚴重?為什麼清對外最軟弱, 因為他們始終在擔心漢人, 他們是沒有根的樹, 他們憂內甚于外患有作為是事實, 離千古兩字太遠了, 所以我認為這個“千古一帝”吹的實在是過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