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你知道清明的由來麼?

由倪小沫整理編輯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始于周代,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在很久之前清明是個很重要的節氣, 清明一到,

氣溫升高, 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 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的由來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

春秋時期, 晉公子重耳離開晉國避難, 他們在魏國的深山老林裡迷了路, 當時又累有餓, 就在重耳危在旦夕時, 介子推到山溝裡,

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塊, 並於採來的野菜煮成湯給重耳吃, 當重耳得知此事, 非常感動, 流著淚說:“永遠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 並許諾將來繼位之後, 定不忘情。 介子推回答說:“我不求你日後報答, 只求你關心百姓, 做個清明的國君。 ”

事後十九年後, 重耳做了國君【普文公】。 上位後並重賞當初和他流亡的功臣們, 唯獨忘了介子推, 此時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 勸他面君討賞, 然而介子推比較討厭那些爭功討賞的人, 於是他悄悄打好行裝隱居與深山之中。

晉文公聽說此事後, 羞愧莫及, 並親自帶人尋介子推, 在深山老林尋人談何容易, 有人獻計火燒山林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了幾天幾夜, 卻沒見到介子推的身影, 火滅後, 人們發現倍老母親的介子推坐在一顆老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 慟哭不。 裝殮時, 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 上寫道:

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 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 勤政清明複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 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清明節, 晉文公率眾臣到綿山下的介廟祭奠介子推, 看到焚燒林山坡上的被燒柳樹死而復活。 晉文公以為柳樹是介子推轉化, 他便賜柳樹為清明柳。 要求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掛柳枝, 掃墓栽柳, 上綿山踏青, 抒發思念之情。 當時有個民謠:“清明不戴柳, 紅顏成皓首。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