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窮書生,做到太平天國丞相位置,最後死在東王手裡

“若太平天國成功了, 便是全部中國歷史失敗了。 ”

這是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的一段酷評, 直言洪秀全等人打著基督教旗號毀滅中國文化。 儘管有些過頭, 但曾國藩一篇檄文就能將天下讀書人號召起來, 說明太平天國對於傳統文化的確具有相當破壞力。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 而知識份子的嚴重匱乏絕對是其中之一。

當年, 洪秀全最後一次科舉失敗時, 曾立下豪言壯語:待我自己開科取天下士吧。 太平天國成立後, 也確實推行考試選拔制度, 每年四次, 還解決路費、食宿等, 但招到的多是連秀才都考不上的人。

一個政權的運轉, 離不開讀書人, 總不能指望武將去起草文書吧?那麼, 天國裡的讀書人, 究竟命運如何呢?

今天, 我們就來聊聊一位窮書生與太平天國的故事。

1

說起來挺有意思, 洪秀全和馮雲山早期培養的文書人員, 基本都姓曾,

像曾雲正、曾玉景、曾觀瀾等。

今天的主人公, 也姓曾, 叫曾水源。

他是廣西潯州府武宣縣人, 加入太平天國前, 在村裡做私塾老師。 據說他自幼聰穎, 還愛好風琴, 是個文藝青年。

為什麼要加入太平天國呢?《賊情匯纂》裡有這樣一段記載:

“庚戌年馮雲山在胡以晃村內, 傳天帝教, 寫字無人, 邀水源入夥。 ”

傳教不能只靠嘴, 還得靠筆!

拜上帝教裡能說會道的人才不少, 能代神傳言的也大有人在, 但能用筆搞宣傳的, 實在鳳毛麟角。 曾水源又不是那種呆萌的讀書人, 很懂得鑽營之道, 所以爬得很快, 成為洪、楊身邊的紅人。 史料記載如下:

“及洪逆倡亂時, 封為禦林侍衛, 擬撰偽書, 批答偽本章, 與洪楊二賊, 不離跬步。 ”

後來, 蕭朝貴在長沙戰役中受重傷,

曾水源與林鳳祥、李開芳一起上報情況, 而曾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一介書生, 竟然碾壓了戰功赫赫的武將, 其最初受寵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

不過, 長沙戰役後, 林鳳祥和李開芳的升遷速度, 明顯超過了曾水源, 均做到了丞相, 而曾水源只做到將軍,

中間差了兩級。

“小功有小賞, 大功有大賞。 ”在戰爭年代, 文書官員的升遷速度, 必定要慢于立下軍功的武將。

《賊情匯纂》記載:

“壬子九月, 賊在長沙時升伸後副侍衛, 仍掌一切文案。 十一月在嶽州, 升土官正將軍, 始與軍事, 首陷嶽州。 十二月, 武昌陷, 楊賊奏請改補偽東殿簿 書。 ”

從職責來看, 左右史和左右掌朝儀是直接為天王洪秀全服務的, 而各殿簿書則隸屬于其他各王。 上述史料說明, 東王楊秀清有意將曾水源拉到了自己的隊伍裡, 著意培養。

3

佔領武昌後, 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 很快攻佔南京、鎮江、揚州。 定都以後, 文書工作任務迅速加重, 文官的升遷明顯有所加快。

“癸醜三月在江寧升職檢點。 四月升東殿左丞相。 十月改為天官又正丞相。 十一月帶賊眾攻打三汊河, 賞穿黃袍。 ”

一年三遷, 位列二十四丞相之第二位, 曾水源可謂步步高升。

當然, 太平天國的丞相與中國歷史上的丞相, 在實權和地位方面, 不太具有可比性。 尤其是後來, 為了穩定人心, 濫封官職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出現上千個丞相, 有些根本就是管理糧餉雜務的小官,手底下只有區區幾百人。

不過,曾水源的這個丞相之位,還是很有含金量的,賞穿黃袍的待遇也並非一般人能得到。

曾水源之所以比其他文書人員上升得快,與參加三汊河戰役並立下戰功有直接關係。當時,他距離封爵只有一步之遙。可讓他始料未及的是,一場災禍悄然而至。

4

定都天京後的封官加爵,說白了就是權力資源的重新分配,而最明顯的趨勢為:東王獨大。為了擴充勢力,楊秀清開始有意扶植一批親信,真正進入天國高層。

上海小刀會起義後,打出承認太平天國的旗號,楊秀清遂派出曾水源前往東壩策應,為的就是幫他積累軍功,進而加封爵位。

對權力看得比命還重的人,猜忌心也就越重,對誰都不會真正信任。在曾水源出征前,楊秀清借天父下凡的方式,對他在內的官員展開了一次忠誠度的測試。

1854年6月1日,“天父因凡間子女,或有輕視聖旨,泥執約書,故特詔約書有訛當改,並詔聖旨有錯,以試眾心”。

曾水源是第一個趕到東王府的,天父對他說:

“曾水源,朕天父聖旨書及爾天兄聖旨書暨天命詔旨書皆有差錯。”

曾水源曰:“天父天兄聖旨,無有錯也。”

天父又詔曰: “且未成文成章,爾等拿去斟酌,改好成文成章來也。”

曾水源曰:“小子不曉得,蒙天父勞心教導。”

這回答,給滿分。

5

可惜,曾水源這次辜負了東王期望,先勝後敗,被楊秀清削職並關進了大牢,不過很快被釋放。隨後,發生了曾水源弟弟逃跑而他未稟報一事,儘管沒有因此獲罪,但在楊秀清心裡留下一個疙瘩,最終難逃被殺的厄運。

當時,洪、楊之間的權力爭鬥已經白熱化,鹿死誰手尚難分辨。就在此時,楊秀清“金體違和”,引發一些私下議論。按照《天父聖旨》的記載,曾水源聽到一些對東王不利的言論,卻沒有上報,結果被殺。

天父曰:“曾水源,爾在府門,爾見女官如何倉卒,爾知麼?女官又如何說話,爾曾聽聞否?一一奏明。”

曾水源奏曰:“小子其時實見女官極為倉卒。只因小子瞞昧至極,見女官如此倉卒,心飛膽怯,因是束手無策。 ”

天父曰:“女官曾講過:‘東王若升天,爾們為官的都難了。’此句話爾聽聞麼?”

曾水源奏曰:“此句話,小子曾聽聞女官講過矣。”

天父曰:“爾聽聞此話,爾尚置若罔聞,爾罪無可辭矣。”

隨後,天父下令:“即行押出斬首示眾。”

有些根本就是管理糧餉雜務的小官,手底下只有區區幾百人。

不過,曾水源的這個丞相之位,還是很有含金量的,賞穿黃袍的待遇也並非一般人能得到。

曾水源之所以比其他文書人員上升得快,與參加三汊河戰役並立下戰功有直接關係。當時,他距離封爵只有一步之遙。可讓他始料未及的是,一場災禍悄然而至。

4

定都天京後的封官加爵,說白了就是權力資源的重新分配,而最明顯的趨勢為:東王獨大。為了擴充勢力,楊秀清開始有意扶植一批親信,真正進入天國高層。

上海小刀會起義後,打出承認太平天國的旗號,楊秀清遂派出曾水源前往東壩策應,為的就是幫他積累軍功,進而加封爵位。

對權力看得比命還重的人,猜忌心也就越重,對誰都不會真正信任。在曾水源出征前,楊秀清借天父下凡的方式,對他在內的官員展開了一次忠誠度的測試。

1854年6月1日,“天父因凡間子女,或有輕視聖旨,泥執約書,故特詔約書有訛當改,並詔聖旨有錯,以試眾心”。

曾水源是第一個趕到東王府的,天父對他說:

“曾水源,朕天父聖旨書及爾天兄聖旨書暨天命詔旨書皆有差錯。”

曾水源曰:“天父天兄聖旨,無有錯也。”

天父又詔曰: “且未成文成章,爾等拿去斟酌,改好成文成章來也。”

曾水源曰:“小子不曉得,蒙天父勞心教導。”

這回答,給滿分。

5

可惜,曾水源這次辜負了東王期望,先勝後敗,被楊秀清削職並關進了大牢,不過很快被釋放。隨後,發生了曾水源弟弟逃跑而他未稟報一事,儘管沒有因此獲罪,但在楊秀清心裡留下一個疙瘩,最終難逃被殺的厄運。

當時,洪、楊之間的權力爭鬥已經白熱化,鹿死誰手尚難分辨。就在此時,楊秀清“金體違和”,引發一些私下議論。按照《天父聖旨》的記載,曾水源聽到一些對東王不利的言論,卻沒有上報,結果被殺。

天父曰:“曾水源,爾在府門,爾見女官如何倉卒,爾知麼?女官又如何說話,爾曾聽聞否?一一奏明。”

曾水源奏曰:“小子其時實見女官極為倉卒。只因小子瞞昧至極,見女官如此倉卒,心飛膽怯,因是束手無策。 ”

天父曰:“女官曾講過:‘東王若升天,爾們為官的都難了。’此句話爾聽聞麼?”

曾水源奏曰:“此句話,小子曾聽聞女官講過矣。”

天父曰:“爾聽聞此話,爾尚置若罔聞,爾罪無可辭矣。”

隨後,天父下令:“即行押出斬首示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