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畫大家魏紫熙

魏紫熙的山水畫特徵如下:

—、確立了知山樂水的圓覺之境:山水畫的緣起, 是中國畫天人合一意境的歷史集成, 是知山樂水大田園觀民居意識的集中體現。 可以說, 青綠山水的標樹確立了中國審美的一個重要基調:閒情逸致式的陶冶(至元時這一認知成為立信的基準)。 人們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 品味到的是蕭條空寂與靜穆平和。 聖者說的“道、理、性”均在山水面前頓捂圓覺, 以終成情性。 這種以山為樂、以水為知, 以空為悟、以遠為覺的精神確立, 這種天人合一的憂樂圓融意識, 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

是士者文化的一種精神, 是素樸生命哲學的藝術體現。 中國哲學在中國山水中找到了更為豐富和具體的內涵。

二、確立了愈小而大的意蘊之理:中國古典最為重要的一個美學命題是愈小而大。 我們在古典分析時指出的超以象外,

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致的美學品德, 就是對愈小而大這一命題的藝術理解。 實際上, 這是中國人用特殊的視錯覺審視圖像的藝術。 我們一再說的中國畫咫尺千里法則, 就是對這一命題的藝術揭示, 它除了告知我們哲學以外, 還告知我們一個極為獨特的透視原理, 它讓人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整體情境中知覺物我合一、象於無形的一種特殊的大象與大音, 若說中國畫的感動, 最大的致因莫過於此。 三、確立了學科表現的語法規則:任何一個畫種, 要想獨立于藝術之林, 在語法結構上滿足複雜性與豐富性的要求。 即本書多次強調的, 必須藉助複雜的視錯覺結構實現自然物象的簡化。 青綠山水的歷史意義在於:一方面它讓繪畫從宮室壁畫的人事為用、宗教理說中解脫出來,
讓山水不再成為人事宗法的環境與陪襯, 成為主要的精神寄託。 另方面他在表現語言上第一次為山水畫定立了法度規則, 系統地在構圖、設色、樹法、石法、水法、筆法、論說上進行了建樹。 應該說系統的有學術的山水畫認知從這一時段起才真正進入了廣延與深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