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謝靈運與道家之緣

謝靈運是中國山水詩的鼻祖, 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 旅行家。 在他為官期間, 曾擔任過永嘉郡太守。 甚至由於謝靈運喜愛暢遊山水,

所以溫州的大多數名山勝水也都是謝靈運推廣出來的。 世人皆知謝靈運的文學之名, 但關於他文學成就背後的成因, 其實是有著大量的道家思想和道教信仰的積累。

謝靈運祖籍陳郡, 陳郡的中心是當今的河南周口市。 周口是伏羲故都, 老子故里, 伏羲與老子均屬於道教仙人, 且是開山祖師級別的人物。 謝靈運家世代信奉道教。 其祖父謝玄和同族的謝安等, 都與道教界人士來往頻繁。 謝靈運小時候寄住在道教人士處, 所以他小名才叫客兒。 道家順其自然, 逍遙快樂的種子也許從此時就深入了謝靈運的心。 這從謝靈運的《山居賦》可見:“顧弱齡而涉道, 悟好生之鹹宜”, 自注曰:“自弱齡奉法, 故得免殺生之事。

苟此悟萬物好生之理。 ”既是說自己小時候就通道奉法, 不殺生害命。

謝靈運很多著作體現出道家的思想。 他在《山居賦》中說:“夫道可重, 故物為輕;理宜存, 故事斯忘。 ”並自注雲:“夫能重道則輕物, 存理則忘事。 ”在他看來, 道是第一的, 其他事物不重要。 《山居賦》幾乎佈滿了道家思想, 尤其是引用莊子的內容頗多。 關於境界上, 謝靈運認為莊子的“至道”是最高的, 甚至高於養生之道和仙學。 《山居賦》雲:“雖未階於至道, 且緬絕於世纓。 指松菌而興言, 良未齊于殤彭。 ”這裡完全出自於《莊子·逍遙遊》。 “至道”是莊子所闡述的境界, 其實和老子所說的“道”並無分別。 均是融入自然, 也就是道家講的道法自然。 所以謝靈運說:“羨蟬蛻之匪日, 撫雲霓其若驚。 陵名山而屢憩,

過岩室而披情。 ”其自注曰:“莊周雲:‘和以天倪。 ’倪者, 崖也。 數經歷名山, 遇餘岩室, 披露其情性, 且獲長生。 方之松菌殤彭, 邈然有間也。 ”這就是謝靈運為何踏遍山水自然, 成為中國山水詩鼻祖的原因之一!謝靈運想以暢遊山水來體悟大道, 使自己真正融入于自然而達到“至道”。

謝靈運在溫州讚美山水的詩作非常之多, 被溫州人親切地稱之為溫州史上第一個導遊。 他所讚美的山水, 乃至今日大都是著名的風景名勝。 如他的《登江心孤嶼》雲:“雲日相輝映, 空水共澄鮮。 ”《登永嘉綠嶂山》雲:“澹瀲結寒姿, 團欒潤霜質。 澗委水屢迷, 林迥岩逾密。 ” 《登上戍石鼓山》雲:“日沒澗增波, 雲生嶺逾疊。 ”《石室山》雲:“石室冠林陬, 飛泉發山椒。 ”《舟向仙岩尋三皇井仙跡》雲:“躡屐梅潭上,

冰雪冷心懸。 ”諸如此類美文舉不勝舉。 除此之外, 謝靈運在永嘉寫的文章、書信、著論還有《答弟書》《與從弟書》《游名山志》《辭祿賦》等。 其中《遊名山志》是謝靈運對各地山水名勝及風物進行考察而做的彙集。 他離開溫州的時候, 還作有《歸途賦》等。

謝靈運雖然熱愛道家思想, 但他並不是無所事事。 當他官為永嘉郡守時, 身為溫州的父母官, 做了許多好事。 當然這些好事還是離不開道家, 如他運用道家無為而治的方法治理溫州。 據記載, 謝靈運在溫州雖然時間不久, 但他除了遊山玩水以外, 也很重視對溫州的治理。 他曾到樂清白石、磐嶼等地巡視農田水利, 察看颱風大潮, 看到當地災情嚴重、民不聊生而深感內疚, 提出要修建一條長堤, 把農田保護起來, 並把水流聯成網路, 以利排灌。 他在《白石岩下徑行田》雲: “千頃帶遠堤, 萬里瀉長汀。 ”他還曾帶領老百姓到城郊栽種桑樹, 《種桑》雲:“俾此將長成, 慰我海外役。 ”《命學士講書》中, 字字句句可以看出他對教育的重視, 他甚至曾親自到郡學講學,在即將離位的時候,還到郡學去檢查學生的作業,勉勵學子樹立遠大志向,成為有用之材。謝靈運的興學對於當時地處偏遠、識字不多的溫州人來講意義十分重大。明代《洪武溫州府圖志·序》雲:“嘗考自東晉置郡以來為之守者,如王羲之之治尚慈惠,謝靈運之招士講書,由是人知自愛向學,民風一變。”因此謝靈運對溫州的教育事業做的貢獻功不可沒。謝靈運在遊走溫州名山勝水之時,也對永嘉郡的地理環境、民情風俗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如“採石華”“拾海月”,樓石山產枝子,赤岩山產甘蕉,橫陽諸山產草藥恒山,吹臺山有高桐樹,芙蓉山有五色鳥,新溪產牡蠣,石室山產黃精和紫苑,泉山(今大羅山)產麥門冬和牡丹花。這些名特產和中草藥都是他在尋訪名山之時所記,並收錄于《遊名山志》中。這對於溫州市的地理環境勘察和物資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景平元年(423)九月,謝靈運稱病提前離職。溫州的百姓和官員聽說後,到北亭去送行。為此謝靈運作了《北亭與吏民別》一詩,詩雲:“前期渺已往,後會邈無困,貧者闕所贈,風寒護爾身。”由此可見,溫州的百姓是十分愛戴這位詩人郡守的,不然又怎會使謝靈運寫下如此感人的詩篇。據說那日送行的人,無不潸然淚下,一直待到他登船溯甌江西去才返回。百姓們的太守謝靈運走了,從此便再也沒有回到這個曾經讓他流連忘返的地方。因為沒過多久,謝靈運的政敵竟然誣陷他有“異志”,甚至編造出支持農民造反等謊言,最後,糊塗的皇帝真的以“叛逆”罪處死謝靈運。一個自幼不殺生、護生放生,乃至於連花草都希望他們順其自然而生長的人又怎麼會叛逆起義?謝靈運的死是一場悲劇,是中國文學界的巨大損失。這個追逐著道家逍遙思想想快活生活的人,最終沒有逃離政治的陰謀。也許,謝靈運應該早一點隱退,但如果他開始便選擇了隱退,也就不會成為溫州的郡守,更不會在溫州做出這許多實事。上千年過去了,就讓我們相應謝靈運的心,順其自然吧。

不過謝靈運在溫州做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溫州至今尚留有許多紀念他的遺跡:在鹿城區有康樂坊、竹馬坊、謝池巷、池上樓、謝客岩,江心嶼有謝公亭、澄鮮閣,在樂清雁蕩山有謝公嶺、落屐亭,中雁有懷謝亭,在里安仙岩也有紀念亭,在永嘉楠溪江大橋和康樂山莊均建有他的塑像。

他甚至曾親自到郡學講學,在即將離位的時候,還到郡學去檢查學生的作業,勉勵學子樹立遠大志向,成為有用之材。謝靈運的興學對於當時地處偏遠、識字不多的溫州人來講意義十分重大。明代《洪武溫州府圖志·序》雲:“嘗考自東晉置郡以來為之守者,如王羲之之治尚慈惠,謝靈運之招士講書,由是人知自愛向學,民風一變。”因此謝靈運對溫州的教育事業做的貢獻功不可沒。謝靈運在遊走溫州名山勝水之時,也對永嘉郡的地理環境、民情風俗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如“採石華”“拾海月”,樓石山產枝子,赤岩山產甘蕉,橫陽諸山產草藥恒山,吹臺山有高桐樹,芙蓉山有五色鳥,新溪產牡蠣,石室山產黃精和紫苑,泉山(今大羅山)產麥門冬和牡丹花。這些名特產和中草藥都是他在尋訪名山之時所記,並收錄于《遊名山志》中。這對於溫州市的地理環境勘察和物資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景平元年(423)九月,謝靈運稱病提前離職。溫州的百姓和官員聽說後,到北亭去送行。為此謝靈運作了《北亭與吏民別》一詩,詩雲:“前期渺已往,後會邈無困,貧者闕所贈,風寒護爾身。”由此可見,溫州的百姓是十分愛戴這位詩人郡守的,不然又怎會使謝靈運寫下如此感人的詩篇。據說那日送行的人,無不潸然淚下,一直待到他登船溯甌江西去才返回。百姓們的太守謝靈運走了,從此便再也沒有回到這個曾經讓他流連忘返的地方。因為沒過多久,謝靈運的政敵竟然誣陷他有“異志”,甚至編造出支持農民造反等謊言,最後,糊塗的皇帝真的以“叛逆”罪處死謝靈運。一個自幼不殺生、護生放生,乃至於連花草都希望他們順其自然而生長的人又怎麼會叛逆起義?謝靈運的死是一場悲劇,是中國文學界的巨大損失。這個追逐著道家逍遙思想想快活生活的人,最終沒有逃離政治的陰謀。也許,謝靈運應該早一點隱退,但如果他開始便選擇了隱退,也就不會成為溫州的郡守,更不會在溫州做出這許多實事。上千年過去了,就讓我們相應謝靈運的心,順其自然吧。

不過謝靈運在溫州做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溫州至今尚留有許多紀念他的遺跡:在鹿城區有康樂坊、竹馬坊、謝池巷、池上樓、謝客岩,江心嶼有謝公亭、澄鮮閣,在樂清雁蕩山有謝公嶺、落屐亭,中雁有懷謝亭,在里安仙岩也有紀念亭,在永嘉楠溪江大橋和康樂山莊均建有他的塑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