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帝王們是怎麼留住人才的?

人才不難得, 難得的是讓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做貢獻, 原因就在於很多領導者在人才管理方面缺乏要領, 或引不來, 或不會用,

或留不住等等。 以下7個經典故事, 讓你看看古代人是如何識才用才的——

1.留才:劉備苦心留徐庶

分分合合, 職場中已司空見慣。 因此, 引才難, 留才也難, 而留住高才的心似乎難於上青天。

劉備被曹操趕得到處奔波, 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縣, 又得軍師徐庶。

有一天, 曹操派人送來徐母的書信, 信中要徐庶速歸曹操。 徐庶知是曹操用計, 但他是孝子, 執意要走。 劉備頓時大哭, 說道:“百善孝為先, 何況是至親分離, 你放心去吧, 等救出你母親後, 以後有機會我再向先生請教。 ”徐庶非常感激, 想立即上路, 劉備勸說徐庶小住一日, 明日為先生餞行。 第二天, 劉備為徐庶擺酒餞行, 等到徐庶上馬時, 劉備又要為他牽馬, 將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 不忍分別, 感動得徐庶熱淚盈眶。

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他不僅舉薦了更高的賢士諸葛亮, 並發誓終生不為曹操施一計謀。 徐庶的人雖然離開了, 但心卻在劉備這邊, 故有“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說。 徐庶進曹營果然不為曹設一計, 並且在長阪坡還救了劉備的大將趙雲一命。

古往今來, 凡是留才的案例, 沒有超出劉備的。 留才留心, 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 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 依然會為你效命。

2.引才:秦昭王五跪得範雎

引才納賢是國家強盛的根本, 而人才, 尤其是高才, 並不那麼容易引得到。

秦昭王雄心勃勃,

欲一統天下, 在引才納賢方面顯示了非凡的氣度。 范雎原為一隱士, 熟知兵法, 頗有遠略。

秦昭王驅車前往拜訪範雎, 見到他便摒退左右, 跪而請教:“請先生教我。 ”但範雎支支吾吾, 欲言又止。 於是, 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請教, 且態度更加恭敬, 可範雎仍不語。 秦昭王又跪, 說:“先生真的就不願意教寡人嗎?”這第三跪打動了範雎, 道出自己不願進言的重重顧慮。 秦昭王聽後, 第四次下跪, 說道:“先生不要有什麼顧慮, 更不要對我懷有疑慮, 我是真心向您請教的。 ”範雎還是不放心, 就試探道:“大王的用計也有失敗的時候。 ”秦昭王對此指責並沒有發怒, 並領悟到範雎可能要進言了, 於是, 第五次跪下說:“我願意聽先生說其詳。 ”言辭更加懇切,

態度更加恭敬。

這一次範雎也覺得時機成熟, 便答應輔佐秦昭王, 幫他統一六國。 後來, 範雎鞠躬盡瘁, 輔佐秦昭王成就了霸業, 而秦昭王千百年來也被人們所稱譽, 成為引才納賢的楷模。

3.識才:一雙筷子放棄周亞夫

所謂識才, 不只是看看誰是人才, 誰不是人才這麼簡單, 而要從小的方面推斷大的方面, 從今天的行為推斷以後的行為, 得出用人策略。

周亞夫是漢景帝的重臣, 在平定七國之亂時, 立下了赫赫戰功, 官至丞相, 忠心耿耿。 一天, 漢景帝宴請周亞夫, 給他準備了一塊大肉, 但是沒有切開, 也沒有準備筷子。 周亞夫很不高興, 就向內侍官員要了雙筷子。 漢景帝笑著說:“丞相, 我賞你這麼大塊肉吃, 你還不滿足嗎?還向內侍要筷子, 很講究啊!”周亞夫聞言,急忙跪下謝罪。漢景帝說:“既然丞相不習慣不用筷子吃肉,也就算了,宴席到此結束。”於是,周亞夫只能告退,但心裡很鬱悶。

這一切漢景帝都看在眼裡,歎息道:“周亞夫連我對他的不禮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的年輕氣盛呢。”漢景帝依此推斷,周亞夫如果輔佐太子,肯定會生出些非分的要求,趁早放棄了他做太子輔政大臣的打算。

4.用才:神偷請戰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於發現、發掘、發揮屬下的一技之長。用人得當,事半功倍。

楚將子發愛結交有一技之長的人,並把他們招攬到麾下。有個其貌不揚,號稱“神偷”的人,也被子發待為上賓。有一次,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交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子發旗下不乏智謀之士、勇悍之將,但在強大的齊軍面前,就是無計可施。這時神偷請戰,在夜幕的掩護下,他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第二天,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並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當天晚上,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再由子發派人送還。第三天晚上,神偷連齊軍主帥頭上的發簪都偷來了,子發照樣派人送還。齊軍上下聽說此事,甚為恐懼。齊軍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於是,齊軍不戰而退。

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勁。企業老闆們要清楚瞭解每個下屬的優缺點,千萬不能夾雜個人喜好,也許你今天看不起的某個人,他日正是你事業轉機的幹將。

5.育才:紀渻子訓雞喻育才

一般情況下,人才到崗之後須進行培訓,即育才。育才是企業永久的工程,用才而不育才,人才便沒有持續競爭力。

據傳,周宣王愛好鬥雞,紀渻子是一個有名的鬥雞專家,被派去負責飼養鬥雞。10天后,周宣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渻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又過了10天,周宣王問訓練好了沒有,紀渻子說:“還不行,心神還相當活躍,火氣還沒有消退。”再過了10天,周宣王又問:“怎麼樣?難道還沒訓練好嗎?”紀渻子說:“現在差不多了,驕氣沒有了,心神也安定了,別的雞叫,它也好像沒有聽到似的,毫無反應,不論遇見什麼突然的情況它都不動、不驚,看起來真像木雞一樣。這樣的鬥雞,才算訓練到家了,別的鬥雞一看見它,准會轉身就逃,鬥也不敢鬥。”周宣王於是去看雞的情況,果然呆若木雞,不為外面光亮聲音所動,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內,別的雞都不敢和它應戰,看見它就走開了。

其實,我們的育才也正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只有企業專心培育人才,並且培育到一定程度,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

6.激才:墨子苦心激耕柱

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但他老是挨墨子的責駡。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非常委屈,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大家都公認耕柱是最優秀的,卻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責,讓他感覺很沒面子。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麼多學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勁,以至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駡嗎?”墨子聽後,毫不惱火地問:“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耕柱答:“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那麼,為什麼不用老牛呢?”耕柱答:“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錯。我之所以時常責駡你,也只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

激勵人才是一種藝術,激勵無定法,只有合適的激勵才能產生期望的效果。墨子的激勵措施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但可為今天的激才提供借鑒。

7.去才:曹操借刀殺禰衡

引才難,用才難,去才更難,去一個世人皆以為才,而不能所用的怪才是難上難。

東漢名士禰衡,是三國著名的一個狂士,志大才疏,口若懸河,能言善辯,在當時很有名氣。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向曹操推薦了禰衡,曹操派人叫來禰衡。見了面之後,曹操故意給禰衡點顏色看看,不讓這位大學者落座。

禰衡:“唉,天地雖闊,卻沒有一個人才啊!”

曹操:“我手下有幾十位優秀人才,都是當世英雄,怎麼能說沒有人才呢?”

禰衡:“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

曹操:“那麼你又有什麼本領呢?”

禰衡:“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往大裡講,我可以做堯、舜那樣的明君;往小裡講,我的道德文章和孔子、顏回可有一比。我怎麼能和你手下的那些凡夫俗子相提並論呢?”

曹操心裡非常惱怒,知道禰衡只會一點耍嘴皮子的功夫,當然不會買他的賬。部下張遼想殺掉禰衡,他卻制止了,卻任命禰衡做荊州的使臣,去說服劉表歸降朝廷。後來禰衡去見劉表,積習難改,又激怒了劉表。劉表聽說過禰衡多次辱駡曹操的事,知道曹操想借自己的手殺掉禰衡,擔當“害賢”的惡名,便派他去見江夏的將軍黃祖。黃祖是一個小軍閥,素質沒有達到曹操、劉表那個層次。禰衡見了黃祖,故伎重施,沒有說幾句,便把黃祖得罪了,黃祖勃然大怒,叫人把禰衡拉出去斬掉了。聽說禰衡被黃祖殺掉了,曹操哈哈大笑起來:“這個腐儒自己找死,根本用不著髒我的刀。”

儘管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有貶曹操心胸狹窄之意,但曹操去掉這位怪才的策略的確很高。今天的怪才、狂才也不少,我們的企業老闆是如何去才的呢?想必最佳雇主的名聲還是要顧及的吧!

很講究啊!”周亞夫聞言,急忙跪下謝罪。漢景帝說:“既然丞相不習慣不用筷子吃肉,也就算了,宴席到此結束。”於是,周亞夫只能告退,但心裡很鬱悶。

這一切漢景帝都看在眼裡,歎息道:“周亞夫連我對他的不禮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的年輕氣盛呢。”漢景帝依此推斷,周亞夫如果輔佐太子,肯定會生出些非分的要求,趁早放棄了他做太子輔政大臣的打算。

4.用才:神偷請戰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於發現、發掘、發揮屬下的一技之長。用人得當,事半功倍。

楚將子發愛結交有一技之長的人,並把他們招攬到麾下。有個其貌不揚,號稱“神偷”的人,也被子發待為上賓。有一次,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交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子發旗下不乏智謀之士、勇悍之將,但在強大的齊軍面前,就是無計可施。這時神偷請戰,在夜幕的掩護下,他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第二天,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並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當天晚上,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再由子發派人送還。第三天晚上,神偷連齊軍主帥頭上的發簪都偷來了,子發照樣派人送還。齊軍上下聽說此事,甚為恐懼。齊軍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於是,齊軍不戰而退。

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勁。企業老闆們要清楚瞭解每個下屬的優缺點,千萬不能夾雜個人喜好,也許你今天看不起的某個人,他日正是你事業轉機的幹將。

5.育才:紀渻子訓雞喻育才

一般情況下,人才到崗之後須進行培訓,即育才。育才是企業永久的工程,用才而不育才,人才便沒有持續競爭力。

據傳,周宣王愛好鬥雞,紀渻子是一個有名的鬥雞專家,被派去負責飼養鬥雞。10天后,周宣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渻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又過了10天,周宣王問訓練好了沒有,紀渻子說:“還不行,心神還相當活躍,火氣還沒有消退。”再過了10天,周宣王又問:“怎麼樣?難道還沒訓練好嗎?”紀渻子說:“現在差不多了,驕氣沒有了,心神也安定了,別的雞叫,它也好像沒有聽到似的,毫無反應,不論遇見什麼突然的情況它都不動、不驚,看起來真像木雞一樣。這樣的鬥雞,才算訓練到家了,別的鬥雞一看見它,准會轉身就逃,鬥也不敢鬥。”周宣王於是去看雞的情況,果然呆若木雞,不為外面光亮聲音所動,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內,別的雞都不敢和它應戰,看見它就走開了。

其實,我們的育才也正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只有企業專心培育人才,並且培育到一定程度,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

6.激才:墨子苦心激耕柱

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但他老是挨墨子的責駡。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非常委屈,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大家都公認耕柱是最優秀的,卻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責,讓他感覺很沒面子。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麼多學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勁,以至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駡嗎?”墨子聽後,毫不惱火地問:“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耕柱答:“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那麼,為什麼不用老牛呢?”耕柱答:“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錯。我之所以時常責駡你,也只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

激勵人才是一種藝術,激勵無定法,只有合適的激勵才能產生期望的效果。墨子的激勵措施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但可為今天的激才提供借鑒。

7.去才:曹操借刀殺禰衡

引才難,用才難,去才更難,去一個世人皆以為才,而不能所用的怪才是難上難。

東漢名士禰衡,是三國著名的一個狂士,志大才疏,口若懸河,能言善辯,在當時很有名氣。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向曹操推薦了禰衡,曹操派人叫來禰衡。見了面之後,曹操故意給禰衡點顏色看看,不讓這位大學者落座。

禰衡:“唉,天地雖闊,卻沒有一個人才啊!”

曹操:“我手下有幾十位優秀人才,都是當世英雄,怎麼能說沒有人才呢?”

禰衡:“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

曹操:“那麼你又有什麼本領呢?”

禰衡:“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往大裡講,我可以做堯、舜那樣的明君;往小裡講,我的道德文章和孔子、顏回可有一比。我怎麼能和你手下的那些凡夫俗子相提並論呢?”

曹操心裡非常惱怒,知道禰衡只會一點耍嘴皮子的功夫,當然不會買他的賬。部下張遼想殺掉禰衡,他卻制止了,卻任命禰衡做荊州的使臣,去說服劉表歸降朝廷。後來禰衡去見劉表,積習難改,又激怒了劉表。劉表聽說過禰衡多次辱駡曹操的事,知道曹操想借自己的手殺掉禰衡,擔當“害賢”的惡名,便派他去見江夏的將軍黃祖。黃祖是一個小軍閥,素質沒有達到曹操、劉表那個層次。禰衡見了黃祖,故伎重施,沒有說幾句,便把黃祖得罪了,黃祖勃然大怒,叫人把禰衡拉出去斬掉了。聽說禰衡被黃祖殺掉了,曹操哈哈大笑起來:“這個腐儒自己找死,根本用不著髒我的刀。”

儘管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有貶曹操心胸狹窄之意,但曹操去掉這位怪才的策略的確很高。今天的怪才、狂才也不少,我們的企業老闆是如何去才的呢?想必最佳雇主的名聲還是要顧及的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