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道教無極樁

無極樁”是武術運動的基本樁式, 也叫作“渾圓樁”或“混元樁”。 更有叫它“太極樁”或“自然樁”的。 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於功前預備與初學築基。

渾元”與“混元”同意, 皆是指天地未開, 一片混沌的原始狀態。 也作原始、最初的解釋。

古人把“大到無外, 小到無內”的一個虛設的原始的混沌狀態想像成一個圓, 叫作“渾元”或者“混元”。 “元”, 是“本質”與“根本”的意思, 也是指“最初”與“原始”。 因為它“放至極遠而能歸”, 所以又叫它“無極”。 “混元無極”就是這個意思。

無極, 虛無寂靜, 由於靜極思動, 所以便有了氤氳孕育其中, 這種將動未動, 不動猶動的無名狀態便是太極。

太極動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 。 從此萬物生成, 生死相依, 化生不息.....

無極, 虛無寂靜, 由於靜極思動, 所以便有了氤氳孕育其中, 這種將動未動, 不動猶動的無名狀態便是太極。 太極動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 。 從此萬物生成, 生死相依, 化生不息。 。 。

中華武術運動的諸多樁式都是由“無極樁”或曰“渾元”(混元)樁衍生而成的。 “太極拳”更是如此:那一句“太極者無極而生, 動靜之機, 陰陽之母也。 。 。 ”更是說明了一個由“無極”而“太極”的生生過程。

吳式太極拳的第二式口訣曰:“兩手提起分兩儀, 左右一似陰陽魚。 ”說得特別的形象與精妙。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就是中國武術——帶著濃烈的中國文化與傳統哲學的中國武術特性。

因此, “無極樁”作為武術的根基, 套路運動的起始, 它是被歷代拳家所推崇的。 太極拳經論中所說的:“太極者, 無極而生”, 就是說萬法從此始的意思。

練習此樁時, 身體和精神都要處於一種高度放鬆的狀態, 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地。 在極“靜”中體會與修煉松沉, 調節內在的機理平衡。 所以說, 它也是一種內功功法。

01預備式

兩腿並立, 雙手自然下垂於身體的兩側, 中指與褲縫平垂;頂平身正, 下頦微收, 雙目平視, 精神集中, 呼吸自然。

02動作

身體重心移向右腳, 左腳向左緩緩平開一步, 兩腳的間距是一肩寬, 腳尖朝前, 呈平行步態站立, 兩手自然下垂於身體的兩側, 目光仍舊平視;左腳提起時吸氣, 落步時呼氣。

接著, 雙手手心相對, 以拇指領勁, 帶動兩臂徐徐上舉至拇指與肩同高;緊接上動, 雙臂向外撐圓, 並屈腕將兩手手指向內收回, 使十指指尖相對(間距約十釐米);手心向內(手心距胸前約35釐米左右), 兩拇指貼於食指上側;背向後拔, 身體四周皆有向外的膨(掤)勁, 而內裡卻又要有向內的箍合之勁;與此同時, 肩、肘、腕同時往下松沉, 雙腿也松胯屈膝, 使重心微微下降;目光平視。 起臂時吸氣, 松沉時呼氣。

03站功

(1)調身:身微前傾, 使百會、會陰、湧泉三點成一直線。

注:此為古法, 本套拳勢中已改成身體中正, 百會與會陰成一直線, 從會陰向下的垂線應該在兩腳穹向內互接的中心點上。

(2)調心:垂簾靜心, 使身心徹底放鬆。 不有意識地去思想, 也不有意識地去控制思想,

任有任無, 漸至物我兩忘。

(3)調息:舌抵上齶, 鼻吸鼻呼。 做到:深、勻、細、長。 吸時上身膨脹(肺腑打開), 呼時下腹堅沉。

(4)意守:意守下丹田。

(5)體會:體會節節貫串往下松沉的感覺。

04收勢

重心緩緩移向右腳, 然後將左腳向右腳收攏;兩臂自然下垂到身體的兩側, 還原預備式;收步時吸氣, 落足時呼氣。

05要領

要求做到(1)上懸下沉(2)前掤後撐(3)四平四到。

6、附:“上懸下沉”“前掤後撐”“四平四到”以及“節節貫串往下松沉的做法”:

(1)上懸下沉:上懸——頭頂百會穴有向上領起之意;下沉——除頭以下部位都要隨地心引力放鬆下沉。 人體經此上下對拉, 促成百會、人中、下丹田、會陰穴, 上下對照成一垂直線, 使之與人體重心投影線重合。 好處:能鬆開身體各關節,

出現沉肩、墜肘、塌腕、松腰、落胯的形態。

(2)前掤後撐:雙臂向外撐圓, 背向後拔, 使背、肩、臂、手構成一個成內合之形的、含有外開之勁的圓。

(3)四平四到:四平——頭平(頭頂平正, 頸項順直)、肩平(肩平身正, 不聳不斜)、膝平(膝平腿正, 不高低、前後錯落)、腳平(兩腳掌齊平, 腳底平平著地);四到——1、意到、2、氣到、3、力到、4、身到。

(4)節節貫串往下松沉的做法是:在意念引導下, 以意念松肩、松肘、松腕、松背、松腰、松臀、松胯、松膝、最後松踝。 要想獲得整體的松沉, 就必須這樣依次地進行節節貫串的放鬆練習。 但在以意念引導各部進行松沉時, 每部都要以呼吸進行配合。 另外, 進行松沉練習, 不僅於無極樁一種, 其它站、坐姿的靜功練習同樣也能得到其側重的目的。

附:太極、八卦求沉肩墜肘的兩種練習方法:——摘自《中國武術實用大全》

(1)兩臂前平舉(或側平舉),以意由頭上向下松肩,使肩關節松沉,膀根微往下降,肘部高度不變,意識繼續下行,使肘關節向下松墜,腕部高度不變,意識繼續下行,使腕關節向下松塌,手指高度不變。如此節節松沉後,以意體會頭頂和指尖似有外力懸住,整個上肢完全放鬆、自然沉墜的感覺。

(2)面對平臺站立(或坐平),保持檯面與腰齊高,兩臂分開與肩同寬,兩肘關節置於檯面,小臂抬起,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然後用意識往下松肩,體會肘關節支撐重量的感覺,重感越強,說明松肩的程度越大。在松肩過程中,要頭頂領勁,保證頭頂項順,脊椎正直。

(1)兩臂前平舉(或側平舉),以意由頭上向下松肩,使肩關節松沉,膀根微往下降,肘部高度不變,意識繼續下行,使肘關節向下松墜,腕部高度不變,意識繼續下行,使腕關節向下松塌,手指高度不變。如此節節松沉後,以意體會頭頂和指尖似有外力懸住,整個上肢完全放鬆、自然沉墜的感覺。

(2)面對平臺站立(或坐平),保持檯面與腰齊高,兩臂分開與肩同寬,兩肘關節置於檯面,小臂抬起,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然後用意識往下松肩,體會肘關節支撐重量的感覺,重感越強,說明松肩的程度越大。在松肩過程中,要頭頂領勁,保證頭頂項順,脊椎正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