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撒哈拉大沙漠壁畫群見證遠古的文明

撒哈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總面積達940萬平方公里, 幾乎占整個非洲大陸的三分之一。 在阿拉伯語中, “撒哈拉”意即“大沙漠”。 可是令現代人迷惑不解的是:在這樣一個極端乾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乾涸的曠野, 竟然曾經有過高度繁榮的遠古文明。 沙漠上許許多多綺麗多彩的大型壁畫, 就是遠古文明的見證。

1850年的一天, 德國探險家因裡希· 巴思在撒哈拉的塔西亞高原驚奇地發現:當地沙岩的表面滿是野牛、駝鳥和人的畫像。 畫面色彩雅致和諧, 栩栩如生, 不過上面沒有駱駝。 後來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西元前6000年-西元前1000年的更多的岩畫。 這些畫面表現了人們當時的生活情景, 如樸素的家庭生活、狩獵隊伍、吹號角趕著牛群等。 畫面上還有大象、犀牛、長頸鹿、駝鳥等現在只能向南1500多公里的草原上才能找到的動物, 但是另外還有一些顯然已經絕跡的飛禽走獸。

因此, 可以斷定:古代的撒哈拉並非黃沙一片, 而是肥沃的綠色草原。 這裡曾河流縱橫, 大小湖泊星羅棋佈, 植物茂盛, 百花爭豔, 飛禽走獸出沒其間, 儼然不同於今天的風沙遍地。

這以後, 不少人來到這個昔日被認為是大草原的撒哈拉沙漠探險尋寶。

1956年, 亨利· 羅特率領法國探險隊在這裡發現了大約10000件壁畫, 並於1957年將總面積合10780平方米的壁畫複製品及照片帶回巴黎, 轟動了世界。 撒哈拉壁畫群一時間成為世人談論的話題, 甚至有不少人不遠千里到撒哈拉目睹這一世界奇跡。

在撒哈拉壁畫群中, 有眾多的人物形象, 其中描繪最多的當數雄壯的武士形象。 壁畫中的武士表現出凜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態, 他們手持長矛、圓盾, 乘坐在戰車上呈飛馳狀。

在撒哈拉壁畫群中, 還有千姿百態的動物形象。 有的站立、有的行走、有的狂奔、有的跳躍, 還有懷孕的和受傷的, 有些動物身上還畫有長矛、箭頭或者棍子打傷的痕跡。 在動物的形象中, 馬的數量較多, 有兩匹馬拉著戰車飛馳的場面。 在撒哈拉壁畫群所描繪的動物中, 最多的要數聚集在水邊的牛群, 畫面色彩豐富, 其中尤以牧牛彩色畫和雕刻畫最為精美。

在撒哈拉壁畫群中, 還有許多令人迷惑不解的手印、足印和稀奇古怪的圖印, 這就給撒哈拉壁畫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在撒哈拉壁畫群中, 人們還發現兩種特殊的文字。 這種文字的特點是沒有表示母音的符號, 雖然可以讀出, 但其含義是極難理解的, 這種文字可以上下左右任意自由地書寫, 被稱為筆耕式的書寫法。

在這兩種文字中, 前者存在於西元前2世紀之前, 通行於羅馬時代的全盛時期,在撒哈拉的各種碑文中都有出現,恰與駱駝被帶到撒哈拉的年代相一致。在這種撒哈拉文字之後,又出現了更為簡化的古代拉費那固文字。

撒哈拉壁畫如此豐富多彩、氣勢磅礴,那麼,究竟是誰在什麼年代刻制的?為什麼會出現在極端乾燥的撒哈拉沙漠之中?這些問題,迄今還無法解釋。

通行於羅馬時代的全盛時期,在撒哈拉的各種碑文中都有出現,恰與駱駝被帶到撒哈拉的年代相一致。在這種撒哈拉文字之後,又出現了更為簡化的古代拉費那固文字。

撒哈拉壁畫如此豐富多彩、氣勢磅礴,那麼,究竟是誰在什麼年代刻制的?為什麼會出現在極端乾燥的撒哈拉沙漠之中?這些問題,迄今還無法解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