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神聖的藏文字,原來可以這麼美!

語言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

它柔情似水間讓人敞開心扉

它用暖暖的語氣說出動人的情意

文字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

它書寫精彩動容的故事

它演繹一段段傳奇人生

當你走進藏區, 你會在瑪尼石上, 經幡上, 看到一種特有的文字——藏文。

看上去複雜難懂, 可你知道, 原來它這麼美。

藏文書法的起源

3000多年以前, 藏族的先民就已經開始使用石器在山崖上做符號記錄事情。

這種最早的記號就是藏族最早的文字。 稱為達斯本益(意思是象形文)。 西元6世紀時, 苯波教盛行時期, 藏區出現了簡單的大瑪爾文和小瑪爾文。

藏文書法的創立

西元7世紀, 松贊干布統一高原各部, 建立吐蕃王朝。 松贊干布派遣大臣吞彌.桑布紮帶領16人,

前往天竺(印度)和西域留學, 拜婆羅門的倪靜和拉熱百森榮學習梵文和聲明學。

回藏後, 仿照梵文和烏爾杜文結合高原古代文字創立了藏文, 藏文書法藝術也由此誕生。 並且確立了烏金(楷書體)和烏梅(行書體)兩大書體, 為藏文主要書寫體。 確定高山箭竹作為製作筆的原材料。 以碳墨為主要書寫顏料。

藏文書法的字體

吞彌桑布紮確立了烏金(楷書體)和烏梅(行書體)兩大書體, 這兩大書體成為藏文主要書寫體以後, 在吐蕃王朝中期, 先後產生了八大烏金體:吞彌·桑布紮創制的烏金體也叫蟾蜍體, 加上後來的列磚體、串珠體、稞體、騰獅體、雄雞體、魚躍體和蜣螂體;烏梅體則產生了丹體和黎體。

到了吐蕃第三十五代贊普赤德松贊時期, 從專門書寫密宗內容和伏藏經文裡, 出現了獨特的密文體、伏藏體、幻妙體等。

神聖的藏文, 構成你心中最美的藏地

走進德格, 時不時就會看見這些優美的文字。

在瑪尼石上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 以期祛邪求福。

六字箴言, 漢字音譯為:唵(ong)、嘛(ma)、呢(ni)、叭(bei)、咪(mei)、吽(hong)。 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 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真言, 故稱六字真言。

藏族人形容牢固不變之心為“如同石上刻的圖紋”。藏族認為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保存久遠,如格薩爾的足印、栓馬石印、馬蹄印以及某歷史名人的腳印等。

於是人們刀筆不停,艱苦勞作,在一塊塊普通的石頭上刻寫上經文、刻上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並飾以色彩,使平凡的石頭變成了瑪尼石。

德格藏語,很美,很動聽,音韻感悅耳。語音清晰,音、義、語法與書面語言基本同步,適用範圍廣,得到藏區的普遍認同,通行於四川省的甘孜州,雲南省的迪慶州,青海省的玉樹州和西藏的昌都地區,成為了康巴藏語的普通話,被確立為官方語言。

動感而富含魅力德格藏語在歲月的長河裡靜默地鋪呈情深綿綿的詩箋,讓世間的真情旖旎為浪漫溫馨的詩行。

原來藏文可以這麼美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2017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火熱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藏族人形容牢固不變之心為“如同石上刻的圖紋”。藏族認為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保存久遠,如格薩爾的足印、栓馬石印、馬蹄印以及某歷史名人的腳印等。

於是人們刀筆不停,艱苦勞作,在一塊塊普通的石頭上刻寫上經文、刻上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並飾以色彩,使平凡的石頭變成了瑪尼石。

德格藏語,很美,很動聽,音韻感悅耳。語音清晰,音、義、語法與書面語言基本同步,適用範圍廣,得到藏區的普遍認同,通行於四川省的甘孜州,雲南省的迪慶州,青海省的玉樹州和西藏的昌都地區,成為了康巴藏語的普通話,被確立為官方語言。

動感而富含魅力德格藏語在歲月的長河裡靜默地鋪呈情深綿綿的詩箋,讓世間的真情旖旎為浪漫溫馨的詩行。

原來藏文可以這麼美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2017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火熱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