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九一八事件過後,當時的張學良為什麼選擇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張學良選擇不抵抗是多原因造成的。 一是關外空虛, 為了調停中原大戰東北軍主力入關, 兵力不足。 二是華北地盤不穩,

中原大戰後張學良成了名義上的北方王, 閻錫山、韓複渠、宋哲元、孫殿英、石友三等大大小小的軍閥名義上是張學良的部下實際上聽調不聽宣, 張學良和他們時有摩擦全靠大軍壓制, 東北軍主力敢回東北麼?三是膽氣被打沒了, 中東路事件戳破了東北軍強大的假像。 在當時蘇聯並不是二戰後的那個世界霸主兩極之一, 在大多數人眼中是個弱國, 而日本是世界級的列強, 連蘇聯都打不過張學良還敢和日本打麼?

四是被日本人之前的動作給騙了。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聽過, 九一八事變看似發生的突然實際上日本軍方蓄謀已久。 在九一八之前日本數年如一日的不斷製造事端勒索一些小好處後就收手, 這麻痹了張學良, 當九一八發生時張學良還以為和之前一樣呢, 但狼真的來了。 而且當時張學良身邊一直有大量的所謂日本友人, 他們扮演了什麼角色?有沒有迷惑張學良?這只能等更多資料的解密了。

而且張學良選擇不抵抗是東北淪陷的原因, 但並不是全部原因, 很多問題在張作霖時代就已埋下禍根。 1、張作霖為了立足東北任用大量滿族權貴, 後來這些人為了複國幾乎都當了漢奸。 像熙洽就是個典型, 在張氏父子手下屢受重用, 九一八事變時是實際上的吉林省軍政掌控人直接叛變投敵了。

2、東北軍發展過程中大量任用日本專家, 軍政資訊幾乎沒有秘密全被日本獲悉, 在日本人眼中就是透明的, 這還怎麼打仗。 3、可能是張作霖出身的問題習慣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手裡, 所以整個東北的軍工業都在瀋陽, 瀋陽淪陷之後其他地區抵抗的軍隊基本上沒有獲得軍火彈藥的途徑,

只能拼老本, 軍隊沒後勤怎麼打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