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風向|中國社科院單菁菁:佛山可爭當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

單菁菁。

精彩觀點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 佛山應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先進製造業中心, 同時承擔面向先進製造業和傳統製造業研發創新基地的作用。

珠三角經濟圈經過三十多年發展, 正大步向粵港澳大灣區邁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 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發揮港澳獨特優勢, 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粵港澳大灣區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身處珠三角腹地的佛山迎來飛躍發展的東風。 近日, 佛山傳媒集團全媒體時政融合報導部記者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城市規劃研究室主任單菁菁。 她建議, 佛山要立足製造業比較優勢,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和民營經濟創新創業中心。

比較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比較優勢明顯

灣區經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版圖, 著名的灣區經濟帶有東京灣區、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 灣區最核心的部分是發揮港灣優勢培育新興經濟增長點, 比如臨港經濟、港運物流、對外貿易、先進製造業等, 是全球化背景下在原有的經濟一體化或經濟圈中出現的經濟形態。

單菁菁表示, 過去珠三角經濟圈主要是體現在城市之間的產業聯繫, 在提升到粵港澳大灣區後, 不僅涵蓋港澳兩個國際貿易中心, 更強調各地深層次聯繫, 包括共建交通體系、統籌協調發展機制體制、產業協同發展、共用人才創新資源等。

目前國內有數個可發展的灣區, 如以大連、營口、唐山、天津、煙臺等城市為支撐的渤海灣區, 是渤海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以蘇州、上海、杭州、寧波等城市為支撐的杭州灣, 杭州灣大橋建成後極大加強了核心凝聚力; 以防城港、欽州、北海、湛江、海口等城市為支撐的北部灣區, 這是一個跨國灣區, 政府、企業、民間都在不斷加強聯繫。

儘管上述灣區不斷推進發展, 單菁菁分析說,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發展灣區經濟最成熟的一個區域,

擁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比如港闊水深的優良港灣, 區內雲集三個世界排名前十的港口廣州港、深圳港和香港港, 世界航運重要節點帶來的物流成本優勢突出; 交通優勢突出, 機場、高速公路、高鐵、城際軌道發達, 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快速流動聚集;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之一, 佛山、中山、東莞、江門等製造業產業優勢突出, 且國際化水準高;涵蓋香港、澳門兩個重要國際自由貿易區, 也擁有其他灣區無法比擬的自貿區政策等疊加政策優勢。

狠抓機遇

找准定位發力先進製造業

從“經濟圈”躍升為“灣區”, 珠三角迎來發展新時代。 在3月6日舉行的廣東代表團全體會議上,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甯卡介紹,

粵港澳大灣區將以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珠三角9市作為整體規劃, 規劃建設已擺上日程。

為此, 單菁菁表示, 大灣區規劃的核心就是確定各個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對各個城市開展詳細調研, 分析各自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 以及目前所處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發展訴求。 佛山是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岸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自身比較優勢分析, 佛山是嶺南歷史名城, 明清以來就是工商業重鎮。 到了當下, 培育出家電、陶瓷、建材、裝備製造等不少特色鮮明製造業基地, 這些年在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新材料等新興領域也有所發展。 從外部環境上看, 先進製造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 在此期間,我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規劃,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走向智造。

單菁菁認為,在此大背景下,珠三角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重要製造業基地,要發揮引領製造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作用。而在珠三角產業佈局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作為灣區中的一條製造走廊,佛山的擔當就是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先進製造業中心,同時承擔面向先進製造業和傳統製造業研發創新基地的作用。

與此同時,佛山民營經濟基礎雄厚,圍繞先進製造業中心的定位,佛山還應成為激發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的中心。

合作共贏

區內城市合力壯大灣區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已從最初的泛珠區域合作構想,逐漸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單菁菁表示,佛山要發力增加比較優勢,在人才儲備、規劃統籌、產業調整、空間佈局等方面做好準備。

在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表示,要將國家和省賦予的使命和任務作為定位佛山角色的座標,扮演好三個角色:突出製造業,打造大灣區的製造重鎮;突出廣佛同城,打造大灣區的核心區;突出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打造大灣區輻射帶動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橋頭堡。

除了明確自身定位,單菁菁認為,佛山首先要做的是與珠三角其他城市形成良性互動,合力提升灣區的競爭力。她解釋說,合力能帶來綜合成本的降低,珠三角不同城市是不同經濟主體,競爭是必然,但灣區中,合作是首位的。灣區內的城市要不斷擴大各自比較優勢,銜接到珠三角產業鏈中。

“正如廣佛同城正向廣佛超級城市推進,廣州港就相當於佛山的港口。”單菁菁說,灣區經濟是外向型的經濟,對港口物流的需求巨大。佛山沒有海港,但借助便捷交通可以充分利用廣州港來降低物流成本,尤其是對裝備製造業而言,這是很大的利好。這種相互借力合作、取長補短、良性迴圈有助於推動灣區整體的發展。

單菁菁建議,可利用好香港、澳門這兩個國際自由貿易港來開拓國際市場,調整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需求來調整產業結構,促使佛山傳統製造業與新興製造業更好迎合當下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在此期間,我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規劃,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走向智造。

單菁菁認為,在此大背景下,珠三角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重要製造業基地,要發揮引領製造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作用。而在珠三角產業佈局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作為灣區中的一條製造走廊,佛山的擔當就是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先進製造業中心,同時承擔面向先進製造業和傳統製造業研發創新基地的作用。

與此同時,佛山民營經濟基礎雄厚,圍繞先進製造業中心的定位,佛山還應成為激發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的中心。

合作共贏

區內城市合力壯大灣區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已從最初的泛珠區域合作構想,逐漸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單菁菁表示,佛山要發力增加比較優勢,在人才儲備、規劃統籌、產業調整、空間佈局等方面做好準備。

在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表示,要將國家和省賦予的使命和任務作為定位佛山角色的座標,扮演好三個角色:突出製造業,打造大灣區的製造重鎮;突出廣佛同城,打造大灣區的核心區;突出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打造大灣區輻射帶動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橋頭堡。

除了明確自身定位,單菁菁認為,佛山首先要做的是與珠三角其他城市形成良性互動,合力提升灣區的競爭力。她解釋說,合力能帶來綜合成本的降低,珠三角不同城市是不同經濟主體,競爭是必然,但灣區中,合作是首位的。灣區內的城市要不斷擴大各自比較優勢,銜接到珠三角產業鏈中。

“正如廣佛同城正向廣佛超級城市推進,廣州港就相當於佛山的港口。”單菁菁說,灣區經濟是外向型的經濟,對港口物流的需求巨大。佛山沒有海港,但借助便捷交通可以充分利用廣州港來降低物流成本,尤其是對裝備製造業而言,這是很大的利好。這種相互借力合作、取長補短、良性迴圈有助於推動灣區整體的發展。

單菁菁建議,可利用好香港、澳門這兩個國際自由貿易港來開拓國際市場,調整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需求來調整產業結構,促使佛山傳統製造業與新興製造業更好迎合當下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