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青海湖祭海傳統儀式

青海湖祭海, 不僅是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一種民俗活動, 更是一種文化現象, 其間包含著眾多民風民俗, 同時表達了人們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望。

2008年, 青海湖祭海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 最初是蒙古族的傳統。 蒙古族人原來信仰薩滿教, 相信萬物有靈, 尤其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神。 在元代, 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風俗, 清代以來對青海湖的祭祀活動更具規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 與此同時, 環湖地區的藏族人也參加了這項祭祀活動。

大規模的祭海活動起源于雍正年間。 雍正二年, 青海蒙古族首領丹津反清叛亂, 脅迫眾台吉造反, 侵佔騷擾青海各地, 大將軍年羹堯帶領部隊平亂。

沒想到追擊叛軍到青海湖時, 大軍的飲水不夠了。 要知道青海湖是一個鹹水湖, 大部隊就這樣守著諾大的青海湖犯愁。

年大將軍這邊正在發愁, 那邊來了一隊騎兵。 巧的是, 有幾個馬蹄子正好踏上了地上的泉眼, 頓時淡水噴湧而出!大將軍歡呼:“這是青海湖的神靈在保佑我們啊!”將士們頓時士氣大振, 一鼓作氣, 殲滅叛軍。 雍正帝聽聞後, 大為高興, 詔封“靈顯宣威青海湖”, 御賜神位, 傳驛站速轉青海, 安放到海神廟內並詔於每年秋八月(農曆七月十五日)定期祭海, 不得有誤, 從此便開始大規模祭海活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