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金馬提名7項,「相愛相親」照樣輸給排片!

上個月末

我們《看電影》觀影團組織了一場活動

活動當天的伴手禮

大概是這麼久以來

最特別但也是最實用的

(因為當場就能用到)

我們準備了紙巾

因為該片點映後無數人回饋

“最大失誤是沒帶紙”

我們看的就是“2017年最好哭的華語電影”

[相愛相親]

▲陌上花開, 該片從海報開始就讓人眼前一亮~

這個“好哭”, 並非刻意煽情或催淚, 更多的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被觸動, 流淚是一種自然發生的行為。

要知道, 細膩動人與廉價煽情是有本質區別的, 而[相愛相親]正是動人肺腑卻留有節制, 有網友說, 這些都要感謝張艾嘉。

▲張艾嘉導演在[相愛相親]拍攝片場

這話的確沒說錯, 作為本片導演、編劇兼主演, 影片成敗的關鍵說是她也不為過, 此外, 作為她導演生涯中的第十部電影, [相愛相親]也是她目前最有層次、最有力量、最成熟的作品。

影片聚焦了三代女人, 她們分別是三十出頭的薇薇(郎月婷 飾), 已過半百的薇薇母親(張艾嘉 飾)和九旬老人姥姥(吳彥姝 飾)。

▲張艾嘉與郎月婷

三位不同年齡的女性, 各自面臨著不同的困境。

已到適婚年齡的薇薇與酒吧駐唱歌手阿達陷入了熱戀, 這段看似不會被家人支持的戀情, 還沒見光就迎來了“被過去”的挑戰。

不僅愛情不順, 因為外婆離世後發生的幾件事, 讓她的工作也越發不被媽媽和男友理解。

▲薇薇是電視臺某調解節目的編導

薇薇的媽媽(以下簡稱“薇媽”)雖然萬般不願意, 但也到了不得不退休的年紀, 更年期荷爾蒙的變化之苦, 與女兒無休止的爭吵, 再加上母親的去世......

種種壓力讓她焦慮不堪, 甚至忽視了丈夫的默默守護, 而她對母親所謂的“遺願”的執念, 也讓身邊的親人越走越遠。

▲其實與丈夫也沒少吵

姥姥的日子也不好過, 她因為一紙婚約獨自堅守了一輩子, 最後那個人卻躺在棺材裡回來了。 本以為至少百年之後能與他相聚, 誰知那人和別人生的女兒, 卻突然出現說要遷墳。

是的, 姥姥等的那個人, 便是薇媽的父親, 薇薇的外公。

▲孤獨了一輩子的姥姥

姥姥是外公在農村的原配,她堅持落葉歸根,外公應該埋在家鄉,以後和她埋在一起。薇媽作為女兒,則希望父親能和剛過世的母親待在一起,也方便後輩上墳祭奠。而薇薇,一開始被媽媽硬拖著去給外公遷墳的。

三個人在這出賺足了社會新聞版面的鬧劇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愛情,也逐漸真正認識並理解了彼此。

▲這一家三口中,其實有兩個不贊成遷墳

說起來,整部電影都非常自然流暢,這點首先在表演上就有所體現。

張艾嘉自導自演不用多說了,在片中飾演她丈夫尹孝平的田壯壯,這次確是貢獻了一次教科書式的表演。

▲薇爸帶著女兒給即將退休的老婆挑選賀卡,還寫下了小情書~

他與張艾嘉因十年前的[吳清源]結緣,那時候,他是導演,張艾嘉是演員,這回他倆的身份正好對調,田壯壯說,自己這次是來還當年張艾嘉義氣出演的人情的。

而看完電影后,會發現他這話實在是過謙了。電影裡,他對妻子浪漫又溫柔,對女兒既關心又開明,毫無表演痕跡的演繹,讓不少觀眾大呼“以前竟不知道他這麼會演”,真是還好他拍電影去了,不然演員們的壓力又要變大了。

▲薇媽無意中偷看了情書,也終於明白了丈夫一直以來的默默守護

另一位同樣把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給人帶去了潤物細無聲般的感動的演員,便是吳彥姝奶奶了。

她把姥姥這一角色的執拗和孤獨展現得淋漓盡致,更難得的是,雖然引人心疼,但並不讓人覺得可憐可悲。

▲姥姥等了一輩子,在聽到薇薇問“我要不和他私奔吧”那刻,想也沒想地說了“好”,這個字裡包含了多少遺憾,沒人能知道

還有諸如郎月婷、耿樂、宋寧峰等中青年演員,都奉獻了不俗的演技。就連影片中戲份不多的客串角色,也常常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這兩個——

一個是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好心律師,聽說李老師是去劇組探班的時候,隨口問了一句有沒有他的角色,張艾嘉就真的給了他一個角色,而他也保持一貫的高水準,讓這個出場時間很短的角色立住了。

▲舉報舉報!李雪健老師收了三包冬瓜糖的“賄賂”!

還有一個,就是劉若英在片中飾演的薇媽“假想情敵”劉太太了。這是她時隔6年再度登上大銀幕,不過她作為百花影后、金鐘視後,業務水準是一點也沒下降。

張艾嘉在採訪中說過,當初在寫這個角色時,就覺得只有奶茶能演,相信每個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認可她的這個想法。

▲影片中可愛的劉太太很容易讓人想起[20 30 40]中的空姐想想

除了演員,[相愛相親]的幕後班底也很不一般,有繼[心動]後再與張艾嘉合作的音樂創作人黃韻玲,有金像獎得主文念中([黃金時代])擔任美術指導,還有侯孝賢的御用攝影李屏賓。

有眼尖的觀眾在第一次切到家裡的畫面時,就認出了攝影機背後的李屏賓,因為畫面的構圖和分割,細微的躲閃,幾個鏡頭就輕巧勾勒出了對三代人情感阻礙的寫照,會讓人莫名想起侯孝賢。

▲世界上許多對母女間的關係都是“見不得也離不得”

得益於和劇本一樣細膩的畫面,所以影片從第一個場景就進入了狀態,躺在病床上的外婆、一臉愁容的薇媽、工作電話不停的薇薇、坐著打瞌睡的薇爸,還有......像時間一樣流逝的吊瓶點滴。

接著,外婆在彌留之際醒來,又徹底離開,一家人忍著悲痛辦理後事,這期間有過無數次母女間的拌嘴,父親夾在老婆和女兒之間充當和事佬。

這些瑣碎的瞬間,一把將人拉入電影,因為那些似曾相識的一幕幕,就是生活本身。

當你身處其中,所有的觸動和感動才會是一種極其自然的生理行為,電影裡有一幕讓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當年輕的酒吧歌手阿達,躺進了姥姥為自己準備的棺材裡,那種“向死而生”的觸動直擊內心,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複雜情緒。

▲這種複雜,還請去電影院自行體會~

而正如淚點是自然發生的一樣,笑點也是。

[相愛相親]中有好幾場戲會讓人產生笑而不語的感覺,諸如立著貞節牌坊的村鎮、“證明你媽是你媽”再現、繁瑣的辦證程式和龜速的辦事效率、對媒體的諷刺等等,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心照不宣”了。

▲田導的表情真是非常到位了!

但電影的缺點也是在此,無論是諷刺也好,審視也罷,點到為止會更好,現在的感覺是耗費了過多筆墨在這些旁支上,不過總體來說瑕不掩瑜。

另外,不可否認的是,[相愛相親]很容易讓人想起張艾嘉的另一部作品[20 30 40],但看完會發現,兩部電影是完全不同的。

▲[20 30 40]預告海報(2004年)

在[20 30 40]中,張艾嘉以三個數位探討都市女性的美好愛情與內心矛盾,[相愛相親]則回歸家庭,以三代人的愛情悲歌展現跨世代女性的魅力與哀愁。

[相愛相親]包含著青春的美麗與殘酷、中年的矛盾與尷尬、老年的無奈與孤單。

▲薇薇和姥姥之間的“隔代親”應該也會讓很多父母倍有感觸

而影片中的“愛”,也並非只是愛情,同樣的,比起“愛”本身,它更多是在描述“相愛”的這個動作,聚焦的是如何去愛。

其實看到影片的英文片名“Love Education”,就很好理解了。兩個簡單的單詞,便道出了電影的引申含義——愛也是一種教育。

▲影片最後,田壯壯導演還來了一出名為“花房姑娘”的浪漫襲擊~

但難得的是,影片名曰“教育”卻絲毫沒有說教意味,而看完電影我們又都體會良多,受教不少,有淚有笑甚至有反思。

[相愛相親]中那些細微的情感特質,讓不同年齡段的我們在電影中看見了自己,可以這麼說,世界上有多少明明耳鬢廝磨卻又心隔千里的親人,就有多少薇薇、薇媽和姥姥。

▲有多少人對媽媽說過這句話?

影片從獨特的角度關心我們的生活、觸摸我們的生活,甚至幫助我們好好生活。

而生活本身的力量大過一切,所以幾代人的矛盾與衝突,最後彼此間的理解和放手,不過都是一瞬間。

這一切,並非是愛不在了,只是更會愛了,所謂的“Love education” 便是如此。

毫不誇張地說,豆瓣評分一路從8.2升至如今8.6的[相愛相親],絕對能排進年度十佳華語電影,相信每個看完電影的人都會認可這個說法。

不僅口碑不俗,該片還在即將舉行的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提名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等7項提名。

▲從點映開始,[相愛相親]就口碑不俗,一路高開高走

可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在口碑全面開花的情況下,只收穫了慘澹無比的票房。

[相愛相親]與[雷神3:諸神黃昏]同日上映,但“待遇”卻相差甚遠,在[相愛相親]只收割了200多萬票房時,[雷神3]已經輕鬆破億。

▲資料來源於貓眼專業版

私以為,[相愛相親]該有的待遇絕不止於此。

▲資料來源於貓眼專業版

要知道,2016 年,國產片票房突破5億的共12部,突破1億但不足5億的有25部,今年更有收割了56億票房的[戰狼2]。

但院線也不乏票房低於1000萬的作品,據統計,去年這樣的電影有200多部,它們基本都是院線三日游甚至一日遊,是絕對的“年度炮灰”。

▲[相愛相親]預告片截圖

在這裡,我無意說什麼保護國產佳片,只是真心地認為,讓[相愛相親]加入“炮灰”一列實在可惜。

我也只是希望,這樣一部國產佳片不要“無人問津”,而我們作為觀眾,也儘量別讓這樣一部好電影成為“年度最可惜之作”吧!

▲孤獨了一輩子的姥姥

姥姥是外公在農村的原配,她堅持落葉歸根,外公應該埋在家鄉,以後和她埋在一起。薇媽作為女兒,則希望父親能和剛過世的母親待在一起,也方便後輩上墳祭奠。而薇薇,一開始被媽媽硬拖著去給外公遷墳的。

三個人在這出賺足了社會新聞版面的鬧劇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愛情,也逐漸真正認識並理解了彼此。

▲這一家三口中,其實有兩個不贊成遷墳

說起來,整部電影都非常自然流暢,這點首先在表演上就有所體現。

張艾嘉自導自演不用多說了,在片中飾演她丈夫尹孝平的田壯壯,這次確是貢獻了一次教科書式的表演。

▲薇爸帶著女兒給即將退休的老婆挑選賀卡,還寫下了小情書~

他與張艾嘉因十年前的[吳清源]結緣,那時候,他是導演,張艾嘉是演員,這回他倆的身份正好對調,田壯壯說,自己這次是來還當年張艾嘉義氣出演的人情的。

而看完電影后,會發現他這話實在是過謙了。電影裡,他對妻子浪漫又溫柔,對女兒既關心又開明,毫無表演痕跡的演繹,讓不少觀眾大呼“以前竟不知道他這麼會演”,真是還好他拍電影去了,不然演員們的壓力又要變大了。

▲薇媽無意中偷看了情書,也終於明白了丈夫一直以來的默默守護

另一位同樣把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給人帶去了潤物細無聲般的感動的演員,便是吳彥姝奶奶了。

她把姥姥這一角色的執拗和孤獨展現得淋漓盡致,更難得的是,雖然引人心疼,但並不讓人覺得可憐可悲。

▲姥姥等了一輩子,在聽到薇薇問“我要不和他私奔吧”那刻,想也沒想地說了“好”,這個字裡包含了多少遺憾,沒人能知道

還有諸如郎月婷、耿樂、宋寧峰等中青年演員,都奉獻了不俗的演技。就連影片中戲份不多的客串角色,也常常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這兩個——

一個是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好心律師,聽說李老師是去劇組探班的時候,隨口問了一句有沒有他的角色,張艾嘉就真的給了他一個角色,而他也保持一貫的高水準,讓這個出場時間很短的角色立住了。

▲舉報舉報!李雪健老師收了三包冬瓜糖的“賄賂”!

還有一個,就是劉若英在片中飾演的薇媽“假想情敵”劉太太了。這是她時隔6年再度登上大銀幕,不過她作為百花影后、金鐘視後,業務水準是一點也沒下降。

張艾嘉在採訪中說過,當初在寫這個角色時,就覺得只有奶茶能演,相信每個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認可她的這個想法。

▲影片中可愛的劉太太很容易讓人想起[20 30 40]中的空姐想想

除了演員,[相愛相親]的幕後班底也很不一般,有繼[心動]後再與張艾嘉合作的音樂創作人黃韻玲,有金像獎得主文念中([黃金時代])擔任美術指導,還有侯孝賢的御用攝影李屏賓。

有眼尖的觀眾在第一次切到家裡的畫面時,就認出了攝影機背後的李屏賓,因為畫面的構圖和分割,細微的躲閃,幾個鏡頭就輕巧勾勒出了對三代人情感阻礙的寫照,會讓人莫名想起侯孝賢。

▲世界上許多對母女間的關係都是“見不得也離不得”

得益於和劇本一樣細膩的畫面,所以影片從第一個場景就進入了狀態,躺在病床上的外婆、一臉愁容的薇媽、工作電話不停的薇薇、坐著打瞌睡的薇爸,還有......像時間一樣流逝的吊瓶點滴。

接著,外婆在彌留之際醒來,又徹底離開,一家人忍著悲痛辦理後事,這期間有過無數次母女間的拌嘴,父親夾在老婆和女兒之間充當和事佬。

這些瑣碎的瞬間,一把將人拉入電影,因為那些似曾相識的一幕幕,就是生活本身。

當你身處其中,所有的觸動和感動才會是一種極其自然的生理行為,電影裡有一幕讓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當年輕的酒吧歌手阿達,躺進了姥姥為自己準備的棺材裡,那種“向死而生”的觸動直擊內心,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複雜情緒。

▲這種複雜,還請去電影院自行體會~

而正如淚點是自然發生的一樣,笑點也是。

[相愛相親]中有好幾場戲會讓人產生笑而不語的感覺,諸如立著貞節牌坊的村鎮、“證明你媽是你媽”再現、繁瑣的辦證程式和龜速的辦事效率、對媒體的諷刺等等,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心照不宣”了。

▲田導的表情真是非常到位了!

但電影的缺點也是在此,無論是諷刺也好,審視也罷,點到為止會更好,現在的感覺是耗費了過多筆墨在這些旁支上,不過總體來說瑕不掩瑜。

另外,不可否認的是,[相愛相親]很容易讓人想起張艾嘉的另一部作品[20 30 40],但看完會發現,兩部電影是完全不同的。

▲[20 30 40]預告海報(2004年)

在[20 30 40]中,張艾嘉以三個數位探討都市女性的美好愛情與內心矛盾,[相愛相親]則回歸家庭,以三代人的愛情悲歌展現跨世代女性的魅力與哀愁。

[相愛相親]包含著青春的美麗與殘酷、中年的矛盾與尷尬、老年的無奈與孤單。

▲薇薇和姥姥之間的“隔代親”應該也會讓很多父母倍有感觸

而影片中的“愛”,也並非只是愛情,同樣的,比起“愛”本身,它更多是在描述“相愛”的這個動作,聚焦的是如何去愛。

其實看到影片的英文片名“Love Education”,就很好理解了。兩個簡單的單詞,便道出了電影的引申含義——愛也是一種教育。

▲影片最後,田壯壯導演還來了一出名為“花房姑娘”的浪漫襲擊~

但難得的是,影片名曰“教育”卻絲毫沒有說教意味,而看完電影我們又都體會良多,受教不少,有淚有笑甚至有反思。

[相愛相親]中那些細微的情感特質,讓不同年齡段的我們在電影中看見了自己,可以這麼說,世界上有多少明明耳鬢廝磨卻又心隔千里的親人,就有多少薇薇、薇媽和姥姥。

▲有多少人對媽媽說過這句話?

影片從獨特的角度關心我們的生活、觸摸我們的生活,甚至幫助我們好好生活。

而生活本身的力量大過一切,所以幾代人的矛盾與衝突,最後彼此間的理解和放手,不過都是一瞬間。

這一切,並非是愛不在了,只是更會愛了,所謂的“Love education” 便是如此。

毫不誇張地說,豆瓣評分一路從8.2升至如今8.6的[相愛相親],絕對能排進年度十佳華語電影,相信每個看完電影的人都會認可這個說法。

不僅口碑不俗,該片還在即將舉行的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提名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等7項提名。

▲從點映開始,[相愛相親]就口碑不俗,一路高開高走

可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在口碑全面開花的情況下,只收穫了慘澹無比的票房。

[相愛相親]與[雷神3:諸神黃昏]同日上映,但“待遇”卻相差甚遠,在[相愛相親]只收割了200多萬票房時,[雷神3]已經輕鬆破億。

▲資料來源於貓眼專業版

私以為,[相愛相親]該有的待遇絕不止於此。

▲資料來源於貓眼專業版

要知道,2016 年,國產片票房突破5億的共12部,突破1億但不足5億的有25部,今年更有收割了56億票房的[戰狼2]。

但院線也不乏票房低於1000萬的作品,據統計,去年這樣的電影有200多部,它們基本都是院線三日游甚至一日遊,是絕對的“年度炮灰”。

▲[相愛相親]預告片截圖

在這裡,我無意說什麼保護國產佳片,只是真心地認為,讓[相愛相親]加入“炮灰”一列實在可惜。

我也只是希望,這樣一部國產佳片不要“無人問津”,而我們作為觀眾,也儘量別讓這樣一部好電影成為“年度最可惜之作”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