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希孟18歲只畫了一幅《千里江山圖》畫,傳至今有900多年歷史……

對於書畫愛好者而言,

故宮午門展廳最近展出的《千里江山圖》,

絕對值得期待,

甚至可以引爆一場聲勢浩大的書畫熱潮。

2017年9月15日,

擁有900多年歷史的《千里江山圖》全卷在故宮午門開展, 8時30分, 故宮一開門, 再次出現一幕幕熱鬧的“故宮跑”場面。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與《清明上河圖》相比,

同樣被歸入十大傳世名畫之列的

《千里江山圖》名氣並不高,

公開展示的次數連一隻手都數不過來。

自上世紀50年代、80年代公開展出之後,

它已經“沉寂”了近三十年,

直到2009年, 才有過一次“不完全”的露面。

《千里江山圖》最近一次的展示是在2013年,

那也是首次全卷展示。

今年9月份,

當大家翹首以待的鴻篇巨制再次展出,

立刻引發了一場暌違兩年的“故宮跑”。

不少觀眾為了目睹名畫的真容,

不惜起個大早,

去現場排隊等待3個小時,

或者在限流節點之間跑步前進,

生怕錯過了與曠世神作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那麼, 此畫的作者是誰呢?

原來, 這幅《千里江山圖》是900多年前,

一位18歲的天才畫家王希孟所作,

這也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

當時的皇帝宋徽宗終日沉迷于書法和繪畫,

是出了名的“不愛江山愛丹青”,

未被入選進翰林圖畫院的王希孟,

屢屢作畫呈獻于徽宗,

希望引起他的重視。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瑞鶴圖》

宋徽宗書法

徽宗見王希孟如此執著且有慧根,

於是決定親自教授。

在受到宋徽宗的親臨指點後,

王希孟不負“老師”期望,

嘔心瀝血創作了這幅鴻篇巨制。

後來,宋徽宗見到這幅畫作大為驚喜,

並把它賞給最寵愛的臣子蔡京,

蔡京寫了跋文,

讓世人還能從隻言片語中瞭解王希孟的一二。

《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

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

相當於四層樓之高,

篇幅上比《清明上河圖》還要大兩倍,

氣勢恢宏,筆法精巧到無以復加。

下面就來看看這幅畫的全貌吧,

注意要將手機旋轉過來哦!

《千里江山圖》到底神奇在哪裡呢?

從整體上看,

該畫以長卷形式描繪了祖國山水的雄奇和壯麗,

引發我們對於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

而細觀局部,

我們又不難發現每個細節都自成一景,

在山環水繞、步移景異的自然風貌中,

看到動態鮮明的人物和景別,

“一步一景,咫尺有千里之趣”!

山間的行人

浩浩蕩蕩的馬隊

傾瀉而下的瀑布

山巒起伏、煙波浩淼,

亭臺樓閣、廊橋水榭,

村舍集市、漁船客舟......

畫卷以精煉純熟而不失情趣的筆法,

描繪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

以及北宋人對於理想生活的美好願景。

這次展出的主題為“青綠山水”,

尤以《千里江山圖》為甚。

畫師採用藍銅礦和孔雀石

研磨出的石青、石綠作為主色,

或渾厚,或輕盈,間以赭色為襯,

即使經過了900年的歷史滄桑,

顏色依然非常明豔。

難怪後人盛讚:

“在古今丹青小景中,

自可獨步千載,

殆眾星之孤月耳。”

令人更加震撼的是,

這幅畫是王希孟18歲時

僅用了半年時間繪製而成的,

一點一畫均無敗筆,

畫中氣勢和境界再無後人可以超越。

陳丹青曾給予這樣的評價:在《千里江山圖》中,我分明看見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歲。長幾歲、小幾歲,不會有《千里江山圖》。

可惜天妒英才,

不知是因為勞累過度還是體質羸弱,

或者其他什麼無從考證的原因,

王希孟二十多歲時便離開人世了,

成為千古畫壇一大憾事。

“王希孟”這三個字除了題跋中提及以外,

再也沒有出現在畫史中了。

《千里江山圖》裡有細心、有野心,

有天才少年氣吞山河的膽略和魄力,

也有中國文人對於理想世界的嚮往。

雖咫尺之間,

仿佛天下山水盡收眼底。

我們應該慶倖,

在經過千百年的滄桑和浮沉之後,

還能欣賞到中國山水畫的絕世孤品,

從此,世間再無如此青綠......

宋徽宗《瑞鶴圖》

宋徽宗書法

徽宗見王希孟如此執著且有慧根,

於是決定親自教授。

在受到宋徽宗的親臨指點後,

王希孟不負“老師”期望,

嘔心瀝血創作了這幅鴻篇巨制。

後來,宋徽宗見到這幅畫作大為驚喜,

並把它賞給最寵愛的臣子蔡京,

蔡京寫了跋文,

讓世人還能從隻言片語中瞭解王希孟的一二。

《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

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

相當於四層樓之高,

篇幅上比《清明上河圖》還要大兩倍,

氣勢恢宏,筆法精巧到無以復加。

下面就來看看這幅畫的全貌吧,

注意要將手機旋轉過來哦!

《千里江山圖》到底神奇在哪裡呢?

從整體上看,

該畫以長卷形式描繪了祖國山水的雄奇和壯麗,

引發我們對於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

而細觀局部,

我們又不難發現每個細節都自成一景,

在山環水繞、步移景異的自然風貌中,

看到動態鮮明的人物和景別,

“一步一景,咫尺有千里之趣”!

山間的行人

浩浩蕩蕩的馬隊

傾瀉而下的瀑布

山巒起伏、煙波浩淼,

亭臺樓閣、廊橋水榭,

村舍集市、漁船客舟......

畫卷以精煉純熟而不失情趣的筆法,

描繪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

以及北宋人對於理想生活的美好願景。

這次展出的主題為“青綠山水”,

尤以《千里江山圖》為甚。

畫師採用藍銅礦和孔雀石

研磨出的石青、石綠作為主色,

或渾厚,或輕盈,間以赭色為襯,

即使經過了900年的歷史滄桑,

顏色依然非常明豔。

難怪後人盛讚:

“在古今丹青小景中,

自可獨步千載,

殆眾星之孤月耳。”

令人更加震撼的是,

這幅畫是王希孟18歲時

僅用了半年時間繪製而成的,

一點一畫均無敗筆,

畫中氣勢和境界再無後人可以超越。

陳丹青曾給予這樣的評價:在《千里江山圖》中,我分明看見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歲。長幾歲、小幾歲,不會有《千里江山圖》。

可惜天妒英才,

不知是因為勞累過度還是體質羸弱,

或者其他什麼無從考證的原因,

王希孟二十多歲時便離開人世了,

成為千古畫壇一大憾事。

“王希孟”這三個字除了題跋中提及以外,

再也沒有出現在畫史中了。

《千里江山圖》裡有細心、有野心,

有天才少年氣吞山河的膽略和魄力,

也有中國文人對於理想世界的嚮往。

雖咫尺之間,

仿佛天下山水盡收眼底。

我們應該慶倖,

在經過千百年的滄桑和浮沉之後,

還能欣賞到中國山水畫的絕世孤品,

從此,世間再無如此青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