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科技股成全球市場新寵MSCI中國指數成風向標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 科技股似乎成為了全球市場的“新寵”。 市場資料顯示, 第一季度美股道指累計上漲4.6%, 標普500指數上漲5.5%, 納斯達克指數則大幅上漲9.8%, 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佳單季表現。

最近, 蘋果、亞馬遜、特斯拉等公司股價表現強勁並創下新高。 其中, 特斯拉在4月3日美股交易時段報收于298.52美元的收盤新高紀錄, 大漲7.27%。 儘管現金流仍為負值, 但在2017年第一財季特斯拉交付了超過2.5萬輛電動汽車, 較去年同期大增69%, 創季度最佳銷售紀錄, 強勁的資料刺激特斯拉股價大漲, 市值也升至486.88億美元,

歷史上首次超過了美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商福特的市值455.53億美元, 也更接近通用汽車的508.4億美元市值。

與此同時, 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科技板塊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17%的漲幅, 創下五年來最佳單季表現, 這一漲勢將科技股權重推高至24%, 2004年以來首次超過金融股。 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當中, 科技股自2011年以來的年度表現超過工業和金融板塊。 在此期間, 科技股的回報率高達56%, 工業股和金融股則分別為34%和19%。 其中, 韓國三星電子為投資者帶來了132%的回報率, 騰訊股價更大漲超過5倍, 這兩家公司是新興市場基準指數的兩大成分股。

“科技是消費題材的一部分, 消費題材風頭正勁。 ”法國興業銀行駐香港亞洲股票策略主管Frank Benzimra表示, “在經濟和通脹正在攀升的市場環境,

這是在投資組合當中增加一點週期性或價值股票的信號。 ”

另據海外媒體報導, 主要衡量在香港和紐約等地上市中國股票的MSCI中國指數正成為科技股風向標, 今年漲幅已高達14.3%, 超過被視為科技股晴雨錶的納斯達克指數。 自2015年11月以來, MSCI中國指數開始向科技股傾斜, 科技股占比現已達到32.5%, 較之前的略高於10%大幅提升。

不過, 科技股的表現也將受到市場整體波動的影響, 特別是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充滿不確定性之際, 今年一季度美股卻創下了近10年來的最低波動率。 高盛對此警告, 市場低估了風險。 高盛最新的報告指出, 今年第一季度有華爾街“恐慌指數”之稱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動率指數VIX大多在10.6到13.1間波動,

均值僅有11.69, 存在市場價格未體現風險的隱患。

另外, 湯森路透資料顯示標普500指數預期市盈率接近18倍, 遠高於15倍的長期均值。 瑞銀證券負責美股和衍生品策略的執行董事Julian Emanuel表示:美國新政府強有力的促增長政策計畫帶來的影響已在股市體現, 但這些計畫尚未完全付諸實施, 預計標普500指數今年底將收於2300點, 對股市短期走勢持“謹慎”看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