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保殼未蔔+股票崩盤,山西三維迎來A股上市20年最危局!

作者:山西資本圈

臨近2017年收官不到兩個月時間, 而這也是各ST上市公司最後的保殼期限。

年底前能否保殼前途未蔔

10月28日, A股上市公司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ST 三維)發佈了2017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

沒有意料之外的結果。

三季報顯示, *ST 三維前三季度虧損高達3.38億元, 另外預計全年虧損4.1億元, 如此一來, 等於宣告公司2017年通過現有主營業績實現扭虧無望, 因為此前公司已經連續兩年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所以如果2017年無法扭虧, *ST 三維2018年將會暫停上市, 甚至未來面臨被退市的風險。

山西資本圈此前也分析過, 正是基於這樣的現狀, 從2016年初開始, 山西國資委、陽煤集團及*ST 三維便計畫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 置出目前業績不佳的化工資產, 置入盈利能力相對更好的高速資產。

期間, 為更順利地推進相關重組, 山西國資委力主陽煤集團將*ST 三維大股東三維華邦集團的股權全部劃轉至山西路橋集團,

*ST 三維的實控權也因此實現了變更。

值得注意的是, 為了儘快縮短資產重組的時間, 2017年10月9日, 在重組方案“幾易其稿”後, *ST三維敲定最新的重組方案, 擬通過資產置換及現金支付的方式完成高速資產的置入, 而不再按照原有計劃發行新股, 此舉更多被解讀為有意避開證監會審批, 從而達到節約審批時間, 爭取在年底前完成保殼大計的目的。

然而*ST三維至今還有較大的“隱患”尚未解除, 直接關係著2017年能否完成保殼任務, 那便是至今尚未有定論的財務核查問題。

財務核查結果懸念未解

2017年8月12日*ST三維發佈了一則《關於前期會計處理問題的情況說明及風險提示公告》,

公司稱在對最近三年的業績真實性和會計處理合規性以及是否存在虛假交易、 虛構利潤的情況進行了自查, 在初步自查中發現公司2014年至2016年部分貿易收入中可能存在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關於收入確認原則的情況, 金額約3.3億元。 *ST三維2014年~2016年營業收入合計174億元, 上述金額占比約為1.9%。 如果最終確認該部分貿易收入不符合收入確認原則, 公司可能將對前期的會計處理進行相應調整, 進而影響公司收入、成本等科目的前期資料。

該項核查也導致上市公司立即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要求上市公司立即對上述公告所涉及的相關業務收入進行全面核查, 同時詳細說明上述事項對公司前期披露的歷年財務報告的具體影響情況, 及時對前期披露的財務資訊予以差錯更正。 同時要求*ST三維的上述相關說明, 需結合《關於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前發生業績“變臉”或本次重組存在擬置出資產情形的相關問題與解答》規定, 至少在公司披露本次重組方案同時,

予以回復並履行臨時披露義務;其中, 如涉及核查情況取得重大進展的, 應當在期間及時履行相應進展披露義務。 目前, *ST三維尚未對相關情況進行披露。

其實, 很多朋友對於這個場景並不陌生, 就在今年6月份, 山西另一家上市公司——太化股份便被證監會調查出公司2014年貿易收入存在虛增情況, 最終確認合計虛增營收達7.35億元, 並對上市公司及當時高管進行了相應處罰, 此前進行的資產重組也被迫終止。

即便數額不一, 但該項核查仍將會給此次資產重組帶來極大負面影響, 一方面上市公司要想推進重組、披露重組預案就需要就核查結果明確回復深交所, 所以核查如果無果, 重組就難以向前推進;另一方面, 一旦核查確屬不符合收入確認原則, 就涉嫌財務造假極有可能會招致證監會調查,重組將會被迫擱置,更嚴重的是,如果最終確認的核查結果追溯2014年度業績調為虧損,那麼*ST三維將直接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所以此次核查無論是進展速度還是最終結果都將十分關鍵,直接關係到上市公司能否在2017年度完成重組並實現保殼。

上市20年迎來最危局

即便時間緊迫,但是至今*ST三維仍未對關注函進行回復,2017年能否保殼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可謂前途未蔔,這種不確定性也導致投資者向好預期大幅降低,紛紛選擇逃離公司股票,公司股價因此自複牌以來連創新低,如今內外交困的*ST三維可謂正在面臨上市20年以來最大危局。

回顧*ST三維20年的上市歷程,有點令人唏噓不已。

*ST三維前身為山西維尼綸廠,1996年正式組建股份公司,1997年6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05年12月成為陽煤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公司在煤化工方面曾經有著“光輝的歷史”。

作為國內最大的PVA,BDO和白乳膠的生產廠商,其中,PVA,BDO,乳膠粉等8個主導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國內領先,目前已形成了以有機精細化工產品為主導的五大系列近200個品種,是國內唯一且具備完整產業鏈的1,4-丁二醇及下游系列產品的生產企業,也是國內唯一具有炔醛法生產BDO和乾粉膠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公司獨家承擔了BDO,四氫呋喃,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TMEG)和雙乙酸鈉產品國家標準的制定。另外,公司也曾多次入選中國化工500強企業、中國化工競爭力100強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

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等因素的變化,*ST三維近些年的業績可謂每況愈下,2012年、2013年便連續兩年巨額虧損,之後的2014年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不過由於當年完成扭虧為盈得以成功保殼(如今看來至於有多少水分尚未可知),但是之後的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又連續三年巨額虧損,合計虧損額或高達15億元以上,保殼形勢比上次更加嚴峻,如若今年重組無法完成,*ST三維將確定暫停上市。

在*ST三維迎來最危時刻的當下,山西國資委、路橋集團及上市公司如何在餘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成功完成拯救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這也直接關係到*ST三維連創新低的股票,危與機或許就在一紙公告。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

就涉嫌財務造假極有可能會招致證監會調查,重組將會被迫擱置,更嚴重的是,如果最終確認的核查結果追溯2014年度業績調為虧損,那麼*ST三維將直接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所以此次核查無論是進展速度還是最終結果都將十分關鍵,直接關係到上市公司能否在2017年度完成重組並實現保殼。

上市20年迎來最危局

即便時間緊迫,但是至今*ST三維仍未對關注函進行回復,2017年能否保殼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可謂前途未蔔,這種不確定性也導致投資者向好預期大幅降低,紛紛選擇逃離公司股票,公司股價因此自複牌以來連創新低,如今內外交困的*ST三維可謂正在面臨上市20年以來最大危局。

回顧*ST三維20年的上市歷程,有點令人唏噓不已。

*ST三維前身為山西維尼綸廠,1996年正式組建股份公司,1997年6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05年12月成為陽煤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公司在煤化工方面曾經有著“光輝的歷史”。

作為國內最大的PVA,BDO和白乳膠的生產廠商,其中,PVA,BDO,乳膠粉等8個主導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國內領先,目前已形成了以有機精細化工產品為主導的五大系列近200個品種,是國內唯一且具備完整產業鏈的1,4-丁二醇及下游系列產品的生產企業,也是國內唯一具有炔醛法生產BDO和乾粉膠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公司獨家承擔了BDO,四氫呋喃,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TMEG)和雙乙酸鈉產品國家標準的制定。另外,公司也曾多次入選中國化工500強企業、中國化工競爭力100強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

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等因素的變化,*ST三維近些年的業績可謂每況愈下,2012年、2013年便連續兩年巨額虧損,之後的2014年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不過由於當年完成扭虧為盈得以成功保殼(如今看來至於有多少水分尚未可知),但是之後的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又連續三年巨額虧損,合計虧損額或高達15億元以上,保殼形勢比上次更加嚴峻,如若今年重組無法完成,*ST三維將確定暫停上市。

在*ST三維迎來最危時刻的當下,山西國資委、路橋集團及上市公司如何在餘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成功完成拯救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這也直接關係到*ST三維連創新低的股票,危與機或許就在一紙公告。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