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評論大賽】張璐:《人民的名義》刷屏背後的真價值

清明節小長假電影票房低迷, 有人開玩笑說這是因為大家都在家裡刷一部“神劇”。 由陸毅、張豐毅、吳剛等主演的《人民的名義》可謂中國電視圈平地一聲驚雷, 3月28日起它在湖南衛視的熱播, 立刻引發收視狂潮, 這標誌著沉寂十年的反腐題材劇高調復蘇, 與現實中轟轟烈烈的反腐行動交相輝映。 有人說“看了前三集就入坑了, 不僅拍的精彩而且真實!”(4月4日《華西都市報》)

這部電視劇上映伊始, 就引發了包括製片方在內的各界都未曾預料的“旋風般的刷屏效果”。 而與之相對應的, 一是上映之前有關方面並未組織宏大的宣傳造勢合輿論渲染;二是上映的大背景是近十餘年來反腐題材電視劇逐漸淡出螢屏,

幾乎形成了空窗期。 但越是這樣, 《人民的名義》就越是顯示出其的征服力, 甚至在90後年輕人主導的豆瓣網上, 這部劇的評分從9.0高開, 播至第四集時評分已達到了9.1。 期間, 《人民日報》也連續發佈兩篇文章, 其中包括一篇頭條, 對《人民的名義》評價頗高。

目前來說, 《人民的名義》從編劇導演到演員團隊, 都是業界一流, 這固然成為影響收視率的重要因素, 但與之相比較, 更重要的還在於該劇相當真實地揭示了當前的政治生態, 相當一部分情節在現實生活中完全有跡可循。 從省委常委會會場的佈置到領導幹部辦公場所的面積方位,

都相當考究真實, 這在高層政治生活在大眾眼中依舊充滿神秘感和好奇感的當下, 無疑具有“打開天窗”的深刻意義, 讓民眾感受到反腐的操作流程以及面臨的種種制度短板, 從而杜絕了任何有關“黑幕”“政治鬥爭”的不實之詞;把作為黨自我淨化、自我革新的發腐敗鬥爭的本來面目如實呈現在公眾面前。

另一方面來說, 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 這部劇尤其得到年輕人的肯定還在於它回應了反腐敗鬥爭的民心所願。 以娛樂類節目長期為人所關注的湖南衛視首播、名稱是慣性思維中泛泛的《人民的名義》、這種看起來存在時空距離的點連起來卻構成了一種頗為令人意外的收視景觀。 這其實也說明,

社會政治類文藝題材並非與普通青年的價值選擇格格不入;只要傳媒管道到位, 十八大以來將反腐敗鬥爭的經驗、實踐可以講述好, 而不是只能束之高閣, 成為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各種談資笑料。

應該說, 該劇對“刷出了國產劇反腐題材新高度”等等溢美之詞完全受得起, 其走紅絕對不是偶然的。 這其實也是提醒我們, 文藝當為人民而歌, 文藝當為生活而歌, 文藝當為火熱的社會實踐而歌。 我們也應該有理由相信, 這部源于現實又出於藝術的大劇, 在走紅背後, 也能警醒到更多當為人民服務的人, 真正將“人民的名義”記在心間、做在腳下。 而這也正是它在走紅同時所該肩負起的社會價值。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璐(蘭州大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