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軸心時代:為什麼老子強調“空”了才會有用?

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 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 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 當其無,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車輪

你也許見過西部的大車, 西部大車有兩個很大的輪子, 我在遊記《從嶺南到西部》裡就寫過它。 老子所說的車, 就是這種大車。 孔子周遊列國坐的是這種大車, 打仗用的戰車也是這種大車。 中國古代沒有橡膠, 沒有輪胎, 只能用這種車子。 直到今天, 西部還有人用這種大車。 我們到藏區去的時候, 就見過人們用這樣的大車, 拉車的一般是牛, 因此叫牛車。 牛車的每個輪子上, 都有三十根木條,

它們向內彙聚到一個中空的圓木圈上, 看起來就像圓木圈向四周射出去的光線, 我們故稱之為“輻條”, 也就是“輻射出去的木條”。 圓木圈的中心必須是空的。 如果圓木圈的中心不是空的, 是滿的, 輪子就沒法安到車軸上, 不成為車的一部分, 輪子就不叫車輪, 更不可能帶動車子前進了。 所以, 輪子的關鍵, 就是轂的“空”, 有了這個“空”, 輪子的“有”才能起作用。 所謂的轂, 就是軸心。

軸心時代

在人類歷史上, “軸心時代”非常重要, 大概是西元前800年至西元前200年。 在那個時代, 東西方幾乎同時出現了好幾個偉大的哲學家, 有人說:古希臘有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又教出了柏拉圖, 柏拉圖也教出了亞里斯多德, 他們都對古希臘文明、甚至整個西方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古代印度有釋迦牟尼;古代中國也有孔子和老子。

實際上, 在那段時間裡, 世界上並不僅僅出現了這些人, 而是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大師。

比如

跟老子、孔子同時代的有諸子百家, 像墨子就非常了不起, 他的兼愛非攻學說影響很大, 他到處去傳播、希望諸侯停止戰爭的行為也很偉大;

跟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也有尼乾子, 尼乾子的境界很高, 非常了不起, 包括當時的九十六種外道、婆羅門的很多大師, 能跟釋迦牟尼辯論, 說明他們也很了不起, 都在一定水準之上。

英國哲學家凱倫·阿姆斯壯寫過一本書, 專門研究這個時代, 叫《軸心時代》。 很有意思。 在那五六百年之間, 大師們不約而同地將東西方文明推向了高峰。

這肯定不是偶然, 它是文明發展到一個程度後的必然結果。 比如, 老子就是集大成者, 他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華, 創造出了他獨有的體系。 釋迦牟尼也是這樣, 他汲取了很多來自外道的文化精髓, 創建了光照千古的佛教文化, 直到今天, 仍有無數的人因為接觸佛教而離苦得樂、改變命運。 只是, 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 印度文明已經沒了佛陀時代的輝煌。 但印度作為佛陀的故鄉, 作為一塊有信仰的土地, 仍然是一個世界無法忽視的存在。 軸心時代雖然過去了, 但軸心時代的思想精髓仍然在照耀世界。

兩個例子

陶土器皿

現在的西部仍然有這種器皿。 我小時候就經常見到這種瓷器, 非常粗糙。 和上一些泥,

把它捏成某種形狀, 然後燒制讓它凝固、變硬, 就成了某種器皿。 熬藥用的砂鍋就是這樣出來的。 當代人依然在用這種砂鍋熬中藥, 聽說因為不能用鐵鍋熬藥, 如果用鐵鍋熬藥, 藥就會變質, 影響藥效。 老子認為, 器皿之所以能用, 同樣因為它的裡面是空的, 不是滿的;如果裡面是滿的, 它就盛不了東西。

蓋房子

蓋房子的時候, 你必須在牆的裡面和中間掏出洞來, 才能安上門窗、才能住人裝東西。 我們去隴東採訪時, 就見過這樣的窯洞。 老百姓蓋不起房子, 就在山上挖出洞來。 陝北的很多地方直到今天仍是這樣, 有許多窯洞。 人住在洞裡。 有了洞, 人們才能住進去, 要不山上是沒法住人的。

老子為什麼一直強調空了才有用?

因為,

他想說明一個樸素的道理:“有”許多時候都必須依託於“無”, 才能生起妙用;沒有“無”, 生命就太滿了, 世界也構不成世界。 天地也是這樣, 正是因為“空”, 天空才成了天空, 大地才成了大地。

但要注意, 老子在這裡說的“空”, 不是佛教的“空”——前者是“沒有”, 而後者是“變化”, 兩者不是同一個東西。 我們一定要把佛家的“空”和道家的“空”分開。 一定要明白這一點, 尤其在這裡, 空有、有無和空性不是同一個東西。 這裡的“無”是沒有、不存在, 也就是一些學者理解的那個無, 它不是空性。 它和有是二元對立的, 它相對於器皿的有而存在, 相對於輻條的有而存在, 相對於門窗、牆壁的有而存在, 有了客觀存在的“器”, 才有這裡的“空”和“無”。

選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一輯》雪漠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