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嘉誠50年前僑批曝光!你家裡還藏有這些東西嗎?

華僑華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參與者、經歷者和實踐者, 僑批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遺存, 是潮籍僑領、僑商在海外奮鬥拼搏的歷史見證,

也是他們與家鄉親人相濡以沫、維繫情感的特殊紐帶。

僑批文物館收集到的有“僑批世家”莊世平先生家族創設的僑批館的實寄批;有泰國僑領陳漢士先生的祖叔開創于潮州的振華豐批局、聯號汕頭福茂批局的批信原件和批局開業牌匾;有金融大亨陳弼臣、陳有慶父子通過香港鹽業銀行寄至汕頭的銀款憑證;有飲譽收藏界的泰國僑領許茂春先生早年接濟家鄉親人的僑批。 還有新加坡議員成漢通捐贈的僑批和相關實物。 2016年夏, 汕頭迪海安有限公司總經理、汕頭文化大講堂堂主、第六屆潮學獎獲得者李長勝先生, 捐贈了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43年前的“匯款證明書”原件及歷年三大喜節的僑匯單據,

為僑批文物館的館藏文物增添了重要的內容。

1

莊世平

全國僑聯副主席

莊世平的家族是專門經營僑批業務的“僑批世家”, 正是有以莊氏批業為代表的眾多海外華僑細水長流、經久不息的資金支持, 才有僑鄉的興旺發達。 莊世平祖居位於普寧市燎原鎮果隴村,

據有關部門21世紀初統計, 果隴村人口1.8萬人, 而族外的僑胞、港澳同胞多達8萬。 村裡的學校、幼稚園、自來水廠等公益項目均是海外鄉親捐贈。

莊世平的祖父莊書良在僑批業中拼搏經年, 經營有方, 逐步形成一個繁榮的家族集團——“協裕”。 莊書良的7個兒子, 除次子早年夭折外, 有5個經營僑批業務。 三子在泰國經營“勝裕興批館”;五子在馬來西亞檳城經營“潮順興批館”;六子、七子在汕頭經營“增裕銀莊”, 莊世平的父親莊錫竹排行第四, 則在當地經營代表家族旗號的“協裕批館”。 “協裕批館”附近的莊氏宗祠——“辛祖祠堂”複建重光時, 莊家族人莊世趾撰寫的《辛祖祠堂重光記》中, 就有莊氏家族經營僑批業的記述:“我家世代書香, 聞人輩出,

伯叔父年輕涉重洋, 創業海外, 為僑匯服務。 ”正因為傳世淵源, 莊世平對僑批文化特別有感情。

2004年, 莊世平在僑批文物館揭幕儀式上深情地說:“我是僑界中人, 父親和兩位叔父分別在潮汕和泰國、馬來西亞經營僑批館, 因此, 我對僑批文物館的建成揭幕,

感到格外高興。

2003年, 莊世平為《潮汕僑批萃編》作序, 強調僑批“不僅是一張匯款憑證, 而且是歷史真實的見證。 ”

2

饒宗頤

國際漢學大師

僑批文化研究宣導者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顧問

2001年11月22日,饒宗頤在研究中心舉辦的潮學講座上對僑批作了“畫龍點睛”的表述:“僑批等於徽州契約,其價值相等。”高度評價了僑批的歷史價值,並為今後的僑批研究指明了方向。饒宗頤的精闢論斷有如醍醐灌頂,使我們對僑批文獻價值的理解更為深刻,認識到僑批是有待作深度開發的“富礦”,應當更加關注僑批信箋的研究,著重從文化層面發掘它的豐富內涵。從此,搶救、發掘、研究、弘揚僑批文化的系統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2004年,世界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落成,饒公親自題簽館名“僑批文物館”。2013年,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僑批文物館遷址擴容,饒公在97歲高齡之年,又特地為新址僑批文物館題辭“僑史輝煌”,將僑批與僑史緊緊連系在一起。十餘年來,饒公五次為僑批文物館的題辭“僑學前導”、“海邦剩馥”、“媲美徽學”、“僑史輝煌”連同館名“僑批文物館”,字字珠璣,已經成為頂級館藏文物、鎮館之寶。

饒老族親清末民初寄自馬來西亞的僑批

饒老在潮州市的舊居曾被業者開辦為“松興泰僑批局”。

3

陳有慶

全國僑聯副主席

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

亞洲金融集團董事長

匯單的捐贈者郭麗卿女士,其父母是經國務院批准從泰國歸國的華僑。郭女士一家回汕定居後,其叔祖父陳弼臣、陳有慶父子多次為其家寄送僑匯。郭麗卿女士珍藏了其中的匯款票據31張。2015年,郭女士聞知僑批文物館擴容遷址,特地委託子女向僑批文物館捐贈了這批具有收藏價值的華僑歷史文物。她希望通過僑批文物館的收藏展示,讓更多後代瞭解潮汕華僑史,同時表達她們一家對陳弼臣先生及其家族的感激之情。

4

陳漢士

汕頭市榮譽市民、泰中友好協會副會長

泰國中華總商會和泰國潮州會館永遠名譽主席、泰華文化教育基金會主席

陳漢士家族與僑批業有很深的淵源。其祖叔于1947年在潮州市圖訓巷開辦了振華豐批局。當時,全縣派送僑批的共有12家。新中國成立前夕,多數批局先後結業,僅留振華豐、黃天興、合發3家。1958年,合併成立潮州市僑批業聯合辦事處。與振華豐批局聯號的是汕頭福茂批局,1948年福茂批局在汕頭市的登記地址是潮安街50號。

2003年,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籌建僑批文物館,陳漢士先生率先捐資20萬元,和陳偉南先生一起作為發起人,並出任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僑批徵集出版策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4年9月,泰國泰中學會在曼谷舉辦“泰國僑批座談會”。作為泰國原僑批業的知名人士、愛國僑領,陳漢士先生在座談會上作了專題發言。他十分中肯地指出:“僑批局就是海外華僑和僑眷間架起的一座橋樑。”

陳漢士先生在發言中動情地回憶:“1950年,我曾經在福茂批局代職一年,1963至1964年,我也曾在曼谷振華豐批局代職一年多。”“我們小時候在鄉下,最高興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到手拿長柄雨傘,帶著錢包來分發僑批,我們潮汕人叫做‘客頭叔’的人。客頭叔一到鄉里,大家就一擁而上,帶他到每一家去。”“1963年我到泰國來,我是住在僑批局的。一般僑批局有三種客戶:一種是親自來店前寄批,我們幫他寫批,另一部分是夥計出街收批,還有是鄉下代理送來的。”“聽老一輩說,抗日戰爭時期,因為交通不便,幣值不穩定,所以僑批局經常托專人把黃金綁在身上,到家鄉去賣錢,然後再去分發僑批。聽說有人因為黃金太重,路途太遠,而被黃金壓到吐血。我瞭解的僑批局是在惶恐艱苦的歲月裡,默然地為僑眷服務,默默地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所以我認為僑批史是華僑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胸懷豁達、愛鄉情深的陳漢士,在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為家鄉人民做了許多好事,包括捐建醫院、出資修路、建設學校、設立獎學金等。三十多年來,堅持每年春節回鄉探親,拜祭祖先,撫恤孤老。2008年北京奧運會,他被推舉為曼谷站與汕頭站火炬手,成為奧運史上唯一一位在僑居國和祖籍國一路兩棒的火炬手。

2015年11月,汕頭市老批局光益裕經理人的後裔陳一帆先生遵其先嚴陳照明先生之托,將香港南順發行為振華豐大寶行新張誌喜的大幅橫匾“為僑前鋒”捐贈給僑批文物館。

5

李嘉誠

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和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

談及李嘉誠,捐贈者李長勝在相關媒體上作了詳細的詮釋:“李嘉誠的傳奇人生已然家喻戶曉,有的人把他神化,也有的人把他妖魔化。但他還有鮮為人知的一面,這一面源自遠方親情的羈絆。”

據李長勝介紹:上世紀60年代,李嘉誠先生的“長江塑膠”剛剛起步,家業規模並不是很大,在他叔父李雲松的提議下,定期匯款贈與他同輩份(霖字輩)的李氏宗親。

從70年代起,他把匯款範圍擴大至侄兒輩(澤字輩)及他夫人莊氏所有族人,並確定每年三大喜節寄來“番批”。自此,每逢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他總是如期寄來一筆筆“番批”以補貼親人們的家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番批”也從最初的20港元上升到目前的2110港幣,50年來,從不失約,從不間斷。如果這種善舉也能申報吉尼斯紀錄的話,這種將延續到生命盡頭的親情的許諾又如何能被打破?

李長勝說:“作為李嘉誠先生同家同族中的一員,我自小看他與親人們深厚的感情,對親人們親切的關愛。很小的時候,每每到了喜節,母親總是翹首以盼一份來自遠方的禮物。這份禮物雖然只是一張薄薄的銀行匯款通知單,但卻是寄託著遊子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親人的牽掛,更是裝著一份男人沉甸甸的愛和責任,它的匯款人正是潮商翹楚、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前不久,在與汕頭僑批文物館林館長交談中得知,僑批文物館至今已經收集到一批潮籍僑領的僑批,唯缺李嘉誠先生的。獲悉此情況,我隨即捐贈了幾枚李嘉誠先生的僑批,供汕頭僑批文物館收藏。”

李長勝在撰文中飽含深情的評說李嘉誠的家國情懷:“相信很多書寫李嘉誠先生傳記的作者朋友,也從未聽聞李先生對家鄉親人們的愛護、關心和幫助。大愛無聲,因為李先生從不向外界炫耀對親人們所做的一切,這是他的源、他的根,他內心的呼喚,所以不曾細說。在世人眼中,李嘉誠先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優秀的華人代表。而在我眼中,李嘉誠是一名曾迫于生計,遠離家鄉的遊子。在遊子的內心深處,他的根一直在潮汕這片土地。他深愛土地,更深愛這片土地上可愛的人們。這份親情的羈絆,是甜蜜的羈絆,李嘉誠先生甘之如飴。”

6

許茂春

泰國中華會館理事長

世界著名收藏家

許茂春先生的“世界僑批精品展”長期在僑批文物館供民眾參觀。他為僑批文物館捐資、捐物,多次親臨指導。

已經80歲高齡的許茂春先生從事房地產投資和動畫電影製作,是泰國中華會館主席。他在30多年前愛上集郵,並從收集信封“闖”入了僑批的世界,至今收集了近3萬僑批檔案。祖籍澄海隆都的他通過父輩一封封僑批和自己後來的收集工作,感受到了祖輩“過番討賺”的不易。他用實際行動延續記憶,讓全世界、讓子孫後代都能瞭解這段歷史,主張、支援“僑批檔案”“申遺”。

許茂春也致力於僑批的研討,為了僑批“申遺”到處奔波、出錢出力鼓與呼。他提出,僑批內信以記載華僑與僑眷之間情感交流為主,也涉及社會生活、時局變化等,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基層華僑家庭狀況、民眾生活百態以及先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承,體現了僑批具有廣泛的社會及文化意義。僑批外封的資訊,記載了時事郵政與經濟的發展與變化情況。因此,僑批是值得以世界記憶遺產保護、研究與宣傳的。

7

成漢通

新加坡國會議員

成漢通議員祖籍潮安縣龍湖鎮銀湖村

2004年僑批文物館開館之日,成漢通先生在留言簿寫道:“僑批傳百年,家書抵萬金。”同年6月,議員又偕家眷、親朋15人參觀僑批文物館,並捐贈了珍藏逾50年的僑批及相關文物。他說:“昨天我回到潮安縣龍湖鎮銀湖村的老家,從老厝的閣樓找到了一隻藤籃,裡面有許多僑批;今天看到僑批文物館建設得這麼好,我願意把這些珍藏了幾十年的僑批捐贈出來,供大家研究,那就物有所值了。”

2001年11月22日,饒宗頤在研究中心舉辦的潮學講座上對僑批作了“畫龍點睛”的表述:“僑批等於徽州契約,其價值相等。”高度評價了僑批的歷史價值,並為今後的僑批研究指明了方向。饒宗頤的精闢論斷有如醍醐灌頂,使我們對僑批文獻價值的理解更為深刻,認識到僑批是有待作深度開發的“富礦”,應當更加關注僑批信箋的研究,著重從文化層面發掘它的豐富內涵。從此,搶救、發掘、研究、弘揚僑批文化的系統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2004年,世界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落成,饒公親自題簽館名“僑批文物館”。2013年,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僑批文物館遷址擴容,饒公在97歲高齡之年,又特地為新址僑批文物館題辭“僑史輝煌”,將僑批與僑史緊緊連系在一起。十餘年來,饒公五次為僑批文物館的題辭“僑學前導”、“海邦剩馥”、“媲美徽學”、“僑史輝煌”連同館名“僑批文物館”,字字珠璣,已經成為頂級館藏文物、鎮館之寶。

饒老族親清末民初寄自馬來西亞的僑批

饒老在潮州市的舊居曾被業者開辦為“松興泰僑批局”。

3

陳有慶

全國僑聯副主席

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

亞洲金融集團董事長

匯單的捐贈者郭麗卿女士,其父母是經國務院批准從泰國歸國的華僑。郭女士一家回汕定居後,其叔祖父陳弼臣、陳有慶父子多次為其家寄送僑匯。郭麗卿女士珍藏了其中的匯款票據31張。2015年,郭女士聞知僑批文物館擴容遷址,特地委託子女向僑批文物館捐贈了這批具有收藏價值的華僑歷史文物。她希望通過僑批文物館的收藏展示,讓更多後代瞭解潮汕華僑史,同時表達她們一家對陳弼臣先生及其家族的感激之情。

4

陳漢士

汕頭市榮譽市民、泰中友好協會副會長

泰國中華總商會和泰國潮州會館永遠名譽主席、泰華文化教育基金會主席

陳漢士家族與僑批業有很深的淵源。其祖叔于1947年在潮州市圖訓巷開辦了振華豐批局。當時,全縣派送僑批的共有12家。新中國成立前夕,多數批局先後結業,僅留振華豐、黃天興、合發3家。1958年,合併成立潮州市僑批業聯合辦事處。與振華豐批局聯號的是汕頭福茂批局,1948年福茂批局在汕頭市的登記地址是潮安街50號。

2003年,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籌建僑批文物館,陳漢士先生率先捐資20萬元,和陳偉南先生一起作為發起人,並出任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僑批徵集出版策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4年9月,泰國泰中學會在曼谷舉辦“泰國僑批座談會”。作為泰國原僑批業的知名人士、愛國僑領,陳漢士先生在座談會上作了專題發言。他十分中肯地指出:“僑批局就是海外華僑和僑眷間架起的一座橋樑。”

陳漢士先生在發言中動情地回憶:“1950年,我曾經在福茂批局代職一年,1963至1964年,我也曾在曼谷振華豐批局代職一年多。”“我們小時候在鄉下,最高興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到手拿長柄雨傘,帶著錢包來分發僑批,我們潮汕人叫做‘客頭叔’的人。客頭叔一到鄉里,大家就一擁而上,帶他到每一家去。”“1963年我到泰國來,我是住在僑批局的。一般僑批局有三種客戶:一種是親自來店前寄批,我們幫他寫批,另一部分是夥計出街收批,還有是鄉下代理送來的。”“聽老一輩說,抗日戰爭時期,因為交通不便,幣值不穩定,所以僑批局經常托專人把黃金綁在身上,到家鄉去賣錢,然後再去分發僑批。聽說有人因為黃金太重,路途太遠,而被黃金壓到吐血。我瞭解的僑批局是在惶恐艱苦的歲月裡,默然地為僑眷服務,默默地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所以我認為僑批史是華僑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胸懷豁達、愛鄉情深的陳漢士,在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為家鄉人民做了許多好事,包括捐建醫院、出資修路、建設學校、設立獎學金等。三十多年來,堅持每年春節回鄉探親,拜祭祖先,撫恤孤老。2008年北京奧運會,他被推舉為曼谷站與汕頭站火炬手,成為奧運史上唯一一位在僑居國和祖籍國一路兩棒的火炬手。

2015年11月,汕頭市老批局光益裕經理人的後裔陳一帆先生遵其先嚴陳照明先生之托,將香港南順發行為振華豐大寶行新張誌喜的大幅橫匾“為僑前鋒”捐贈給僑批文物館。

5

李嘉誠

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和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

談及李嘉誠,捐贈者李長勝在相關媒體上作了詳細的詮釋:“李嘉誠的傳奇人生已然家喻戶曉,有的人把他神化,也有的人把他妖魔化。但他還有鮮為人知的一面,這一面源自遠方親情的羈絆。”

據李長勝介紹:上世紀60年代,李嘉誠先生的“長江塑膠”剛剛起步,家業規模並不是很大,在他叔父李雲松的提議下,定期匯款贈與他同輩份(霖字輩)的李氏宗親。

從70年代起,他把匯款範圍擴大至侄兒輩(澤字輩)及他夫人莊氏所有族人,並確定每年三大喜節寄來“番批”。自此,每逢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他總是如期寄來一筆筆“番批”以補貼親人們的家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番批”也從最初的20港元上升到目前的2110港幣,50年來,從不失約,從不間斷。如果這種善舉也能申報吉尼斯紀錄的話,這種將延續到生命盡頭的親情的許諾又如何能被打破?

李長勝說:“作為李嘉誠先生同家同族中的一員,我自小看他與親人們深厚的感情,對親人們親切的關愛。很小的時候,每每到了喜節,母親總是翹首以盼一份來自遠方的禮物。這份禮物雖然只是一張薄薄的銀行匯款通知單,但卻是寄託著遊子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親人的牽掛,更是裝著一份男人沉甸甸的愛和責任,它的匯款人正是潮商翹楚、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前不久,在與汕頭僑批文物館林館長交談中得知,僑批文物館至今已經收集到一批潮籍僑領的僑批,唯缺李嘉誠先生的。獲悉此情況,我隨即捐贈了幾枚李嘉誠先生的僑批,供汕頭僑批文物館收藏。”

李長勝在撰文中飽含深情的評說李嘉誠的家國情懷:“相信很多書寫李嘉誠先生傳記的作者朋友,也從未聽聞李先生對家鄉親人們的愛護、關心和幫助。大愛無聲,因為李先生從不向外界炫耀對親人們所做的一切,這是他的源、他的根,他內心的呼喚,所以不曾細說。在世人眼中,李嘉誠先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優秀的華人代表。而在我眼中,李嘉誠是一名曾迫于生計,遠離家鄉的遊子。在遊子的內心深處,他的根一直在潮汕這片土地。他深愛土地,更深愛這片土地上可愛的人們。這份親情的羈絆,是甜蜜的羈絆,李嘉誠先生甘之如飴。”

6

許茂春

泰國中華會館理事長

世界著名收藏家

許茂春先生的“世界僑批精品展”長期在僑批文物館供民眾參觀。他為僑批文物館捐資、捐物,多次親臨指導。

已經80歲高齡的許茂春先生從事房地產投資和動畫電影製作,是泰國中華會館主席。他在30多年前愛上集郵,並從收集信封“闖”入了僑批的世界,至今收集了近3萬僑批檔案。祖籍澄海隆都的他通過父輩一封封僑批和自己後來的收集工作,感受到了祖輩“過番討賺”的不易。他用實際行動延續記憶,讓全世界、讓子孫後代都能瞭解這段歷史,主張、支援“僑批檔案”“申遺”。

許茂春也致力於僑批的研討,為了僑批“申遺”到處奔波、出錢出力鼓與呼。他提出,僑批內信以記載華僑與僑眷之間情感交流為主,也涉及社會生活、時局變化等,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基層華僑家庭狀況、民眾生活百態以及先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承,體現了僑批具有廣泛的社會及文化意義。僑批外封的資訊,記載了時事郵政與經濟的發展與變化情況。因此,僑批是值得以世界記憶遺產保護、研究與宣傳的。

7

成漢通

新加坡國會議員

成漢通議員祖籍潮安縣龍湖鎮銀湖村

2004年僑批文物館開館之日,成漢通先生在留言簿寫道:“僑批傳百年,家書抵萬金。”同年6月,議員又偕家眷、親朋15人參觀僑批文物館,並捐贈了珍藏逾50年的僑批及相關文物。他說:“昨天我回到潮安縣龍湖鎮銀湖村的老家,從老厝的閣樓找到了一隻藤籃,裡面有許多僑批;今天看到僑批文物館建設得這麼好,我願意把這些珍藏了幾十年的僑批捐贈出來,供大家研究,那就物有所值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