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宋清輝:未來 10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 養老產業未來 10—15 年將進入黃金時代。 未來的養老地產將不僅僅是以地產業為主導, 而是多業融合, 比如養生、護理和治療, 甚至與旅遊、購物等相結合的模式。 同時, 市場也將趨於細分化, 針對不同老人的需要, 設計出個性化的服務。

中國企業報 記者 鐘文

基於“銀髮經濟”浪潮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潛力以及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房地產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 包括萬科、綠地、綠城、遠洋等知名房地產商和泰康為代表的投資機構紛紛把觸角伸向養老地產。

相關專家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養老房地產市場前景廣闊, 然而, 受觀念、資金、標準、醫療等綜合因素的影響, 看似一片繁榮的養老地產卻陷入了發展困境, 目前亟待探索多樣化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房企爭相佈局養老地產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我國老年人口占比早已突破7%, 並逐年呈快速增長之勢。 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是“銀髮經濟”大繁榮。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 養老產業未來 10—15 年將進入黃金時代。 未來的養老地產將不僅僅是以地產業為主導, 而是多業融合, 比如養生、護理和治療, 甚至與旅遊、購物等相結合的模式。 同時, 市場也將趨於細分化, 針對不同老人的需要, 設計出個性化的服務。

事實上, 早在2010年前後, 許多房地產商就嗅到了“銀髮時代”所帶來的商機, 紛紛掘金養老地產“新金礦”。 資料顯示, 截止到2015年底, 全國已經有10餘家保險企業、80多家地產開發企業和大量的外資企業佈局中國養老地產, 投資總額超過3000億元。 許多地產企業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 打造自己的養老地產新模式。

早在2000年就涉足養老產業的中國太陽城集團在健康養老的道路上踐行了17年, 形成了成熟的太陽城模式。 中國太陽城集團董事局主席朱鳳泊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太陽城模式有三大特點, 一是在運營管理與服務上, 以私人管家式為基礎, 以醫護評估制度為支撐, 構建了養老服務四大體系;二是在養老產品服務上, 發展康養旅居市場;三是在佈局與發展上, 建立養老聯合體, 以股份制合作的形式, 共同組建養老運營管理與服務公司。 ”目前, 太陽城集團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品牌輸出和對外擴張, 在全國各地已有43家合作聯盟單位, 同時,

聯手多家養老服務機構成立養老產業聯盟, 搭建為老服務平臺, 打通了養老行業上下游產業鏈。

複星借助公司自身的地產開發、健康醫療和金融保險優勢, 形成大健康“1+1+1”戰略模式, 並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星健資本負責大健康板塊。 該公司董事長周成輝透露, 未來三年, 他們將主力打造十大戰略城市十大精品項目, 並提供金融、消費、生活類衍生服務, 形成完整的養老產業鏈。

而綠城探索的中國學院式養老模式, 已經成為了中國養老模式的典範。 綠城·烏鎮雅園是綠城推出的首個養生養老專案, 負責該專案的雅達養老董事長兼總裁周建平表示, 公司會按烏鎮模式迅速在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複製類似的項目。 他還預測,

未來三到五年, 養老會以大健康和休閒養老為主訴求, 構成不同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形態, 屆時將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其中。

記者瞭解到, 一些企業更傾向於打特色牌。 浙江德源養老產業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特色小鎮形式打造的賽得健康小鎮占地面積4500畝, 計畫總投資36億元。 據公司辦公室主任朱容盛介紹, 小鎮以健康管理、中醫養生、健康養老、健康旅遊為核心, 以健康工業與現代農業為配套, 將第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 是一座集養生居住、中醫文化、民俗體驗、濱水休閒為一體的特色健康養生小鎮。

盈利模式需多樣化

在中國房地產業發展歷程中, 養老地產還屬於“新生兒”, 業內對其發展模式的爭議一直沒有間斷過。

一位不願署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目前,很多養老地產實際上都是打著養老的旗號去圈地。所謂成功模式,無非是圈大量的土地,拿到最優惠的土地政策,房子建成之後全賣掉或者大部分賣掉,然後把賣房子賺取的部分利潤補貼到養老產業裡去。

而浙江德瑞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克瑞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這些知名房企的養老模式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應該屬於成功的模式,因為這些企業的理念、文化、背景等都是能夠複製的。但是這種模式並不適合所有企業,中國養老市場如此之大,不可能只靠幾家企業完成,一定會有更多的跟隨者來分這塊大蛋糕,這就需要創新出更多更好的養老地產模式。

盧克瑞在杭州龍塢茶鎮有一個養老專案,占地面積137畝,規劃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他告訴記者,他們將把該專案打造成5S的養生養老店。“就像汽車4S店一樣,養老5S店就是要做成養老、養心、養性、養身、養顏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最終形成可以複製的養老模式”。

由浙江蘭溪市百城養老產業投資公司建設的養老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記者發現,該專案最大的亮點就是去房地產化。公司行政負責人李云云介紹說,因為專案占地面積不大,為此公司大膽創新,提出了“醫養結合,互為保障;城市養老,高層養老;智慧養老,品質養老;產業發展,互相帶動”的養老模式,這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值得複製推廣。

隨著養老地產開發中的運營意識和服務意識逐步強化,養老地產模式也在不斷升級,產品形態逐步多元化,出現了醫療養老結合(如上實東灘瑞慈花園在社區中設置瑞金醫院)、候鳥式旅遊養老(如保利三亞海棠灣和太平保險集團的梧桐人家)等多元化養老地產模式。

儘管各種養老地產新模式不斷出現,但對大多數服務商來說養老地產還是一個新的領域。中研普華研究員劉志達告訴記者,其開發模式、商業模式尚處於探索階段,政府的配套政策及行業標準都沒有明確,所以做養老地產需要特別謹慎。他說,區位、環境、配套是關鍵,理想情況是有優質的景觀資源,同時又有完善的醫療生活設施。

作為新興產業,養老產業發展時間較短,有機遇也有挑戰。在朱鳳泊看來,市場需求變化對養老機構的要求越來越高,既有硬體設施的要求,也有軟性多樣化服務的需求。同時,國企險資不斷進入養老機構,必將帶來行業新一輪的洗牌,而民營企業在資金規模、人才儲備等方面比較欠缺,因此,民營企業自身需要不斷創新,通過輕資產化、多元化、鄉村化、資本化來積極面對挑戰,實現健康發展。原標題:養老地產掘金熱 商業模式待挖掘

一位不願署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目前,很多養老地產實際上都是打著養老的旗號去圈地。所謂成功模式,無非是圈大量的土地,拿到最優惠的土地政策,房子建成之後全賣掉或者大部分賣掉,然後把賣房子賺取的部分利潤補貼到養老產業裡去。

而浙江德瑞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克瑞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這些知名房企的養老模式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應該屬於成功的模式,因為這些企業的理念、文化、背景等都是能夠複製的。但是這種模式並不適合所有企業,中國養老市場如此之大,不可能只靠幾家企業完成,一定會有更多的跟隨者來分這塊大蛋糕,這就需要創新出更多更好的養老地產模式。

盧克瑞在杭州龍塢茶鎮有一個養老專案,占地面積137畝,規劃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他告訴記者,他們將把該專案打造成5S的養生養老店。“就像汽車4S店一樣,養老5S店就是要做成養老、養心、養性、養身、養顏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最終形成可以複製的養老模式”。

由浙江蘭溪市百城養老產業投資公司建設的養老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記者發現,該專案最大的亮點就是去房地產化。公司行政負責人李云云介紹說,因為專案占地面積不大,為此公司大膽創新,提出了“醫養結合,互為保障;城市養老,高層養老;智慧養老,品質養老;產業發展,互相帶動”的養老模式,這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值得複製推廣。

隨著養老地產開發中的運營意識和服務意識逐步強化,養老地產模式也在不斷升級,產品形態逐步多元化,出現了醫療養老結合(如上實東灘瑞慈花園在社區中設置瑞金醫院)、候鳥式旅遊養老(如保利三亞海棠灣和太平保險集團的梧桐人家)等多元化養老地產模式。

儘管各種養老地產新模式不斷出現,但對大多數服務商來說養老地產還是一個新的領域。中研普華研究員劉志達告訴記者,其開發模式、商業模式尚處於探索階段,政府的配套政策及行業標準都沒有明確,所以做養老地產需要特別謹慎。他說,區位、環境、配套是關鍵,理想情況是有優質的景觀資源,同時又有完善的醫療生活設施。

作為新興產業,養老產業發展時間較短,有機遇也有挑戰。在朱鳳泊看來,市場需求變化對養老機構的要求越來越高,既有硬體設施的要求,也有軟性多樣化服務的需求。同時,國企險資不斷進入養老機構,必將帶來行業新一輪的洗牌,而民營企業在資金規模、人才儲備等方面比較欠缺,因此,民營企業自身需要不斷創新,通過輕資產化、多元化、鄉村化、資本化來積極面對挑戰,實現健康發展。原標題:養老地產掘金熱 商業模式待挖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