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互聯網金融:現海外上市熱潮 金融科技成投資熱門

互聯網金融企業融資的走向反映了行業的變化趨勢。 今年以來, 國內互聯網金融企業融資遇冷, 上半年融資額僅為66.09億元, 三季度雖有所回升, 但仍然呈現逐月下降的態勢, 而10月融資速度銳減, 較9月下降57.5%。 在分析人士看來, 受國內互金行業監管較嚴影響, 風投資本態度趨謹慎, 互聯網金融企業紛紛謀求海外上市, 而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受到空前關注, 金融科技企業將受到資本的熱捧。

10月融資額銳減57%

網貸之家11月6日發佈的資料顯示, 10月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融資速度銳減, 共發生9例融資, 融資總金額為9.24億元,

融資金額環比下降57.5%, 而國外市場融資金額環比上漲137.55%。

對於10月互金企業融資額銳減, 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 “十一”黃金周一定程度影響了平臺融資進度和融資額表現。 此外國內監管政策持續收緊。 10月, 億元融資的平臺均拿到了外資投資,

可能是受國內互金行業監管較嚴影響, 風投資本態度趨謹慎。

麻袋理財研究院研究總監路南認為, 2017年下半年互金融資規模明顯高於上半年。 8月、9月互金行業融資較為集中, 10月出現回落比較正常。 另一方面, 互金監管趨嚴, 部分地區要求平臺規模“雙降”, 近期現金貸引起的輿論風波又導致相關監管政策或加速出臺, 資方可能短期出現暫時觀望情緒。

從年度資料來看, 2015年、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行業融資行為的爆發期, 據網貸之家資料顯示, 在2013年及以前, 互聯網金融行業吸引了42.88億元資金。 2014年為85.36億元資金。 到了2015年和2016年, 融資次數分別猛增到了339例和277例, 融資額分別達到了485.93億元和826.27億元。

從今年融資資料來看, 網貸之家資料顯示,

今年上半年互金行業融資金額約66.09億元, 三季度達108.88億元。 經北京商報記者統計, 截至10月底, 互聯網金融企業融資額為184.21億元。

對此, 張葉霞表示, 隨著互金整治延期及監管的加強, 壓縮了許多互金平臺盈利空間, 可能影響了一些資本佈局互金平臺的意願。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指出, 網貸限額、銀行存管這些合規“標配”讓行業進入洗牌期, 許多難以為繼的平臺選擇了主動退出, 曾經瘋狂的資本市場也趨於理性, 融資額度下降就是必然趨勢了。

行業現海外上市熱潮

值得關注的是, 在國內資本態度變冷後, 國內互聯網金融企業紛紛奔向海外, 並受到海外資本的熱捧。 今年以來, 包括趣店、和信貸、拍拍貸等在內的金融企業相繼“揚帆出海”赴美上市, 開啟一波互聯網金融公司境外上市小高潮。 此外, 也有不少國內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資本運作曲線在香港上市。

在張葉霞看來, 國外上市集中爆發, 首先與國內監管、市場環境有一定關聯, 國內IPO比較困難, 而出海上市相對可操作性強,

並且已經有宜人貸、信而富成功上市的先例;其次, 目前海外市場對互金關注度及認同度較高;此外, 也與行業發展階段有關聯, IPO的發起是完成多輪融資後的互金平臺的普遍資本運作。

路南指出, 早期進入中國互金行業的投資機構, 目前有比較強烈的套現退出欲望, 很多互金公司在最初接受投資時都簽有對賭協定, 希望能在未來3-5年內上市。

事實上, 海外市場也看好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潛力, 據摩根大通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 到2020年, 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的收入可能會增長到69億美元, 約合460億元人民幣。 與2016年相比, 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4%。

路南指出, 境外市場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 互金行業比較容易獲得高估值。 金融科技公司境外上市的估值並非像互聯網公司一樣按流量算,而是以每筆交易所帶來的盈利來進行估值。國內互金行業借著消費金融風口,盈利模式獲得了機構投資者的認可。

金融科技成投資熱門

此外,資本投向的變化也反映了行業的發展趨勢。在分析人士看來,伴隨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從業者更加關注風險,基於風控服務的金融科技企業將受到熱捧。 從資料來看,10月,國內外的融資領域主要聚焦於週邊服務中的技術服務、大資料服務以及風控服務。

張葉霞指出,在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中,金融科技可能是平臺未來利潤差異化分配的角逐點。而與金融科技相關的領域,如人工智慧、週邊服務等彌足短板領域的行業可能發展空間更大。

銀湖網CEO郭輝表示,融資聚焦的技術服務、大資料和風控服務等,正是通過科技手段進行金融創新的部分,未來,互聯網金融要真正地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扶持實體經濟發展,金融的本質是金融風險的定價,而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過往的風控手段因成本高、效率低、覆蓋不夠而逐漸為大資料風控、人工智慧等取代,推動金融服務普惠到更多的長尾人群,需要科技手段的助力。

“消費金融行業呈爆發式增長,傳統的風控、運營、獲客方式難以適用於使用者規模以千萬級、億級為單位的小額消費信貸平臺。”路南表示,面對規模增長下暴露出的各種痛點,依靠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生物識別技術等科技手段掀起一場革命,互聯網金融企業正在嘗試往科技金融轉型。金融科技具備很高的門檻,一般消費金融機構很難從0到1進行研發並投入使用,這就是週邊技術服務商的市場空間。

金融科技公司境外上市的估值並非像互聯網公司一樣按流量算,而是以每筆交易所帶來的盈利來進行估值。國內互金行業借著消費金融風口,盈利模式獲得了機構投資者的認可。

金融科技成投資熱門

此外,資本投向的變化也反映了行業的發展趨勢。在分析人士看來,伴隨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從業者更加關注風險,基於風控服務的金融科技企業將受到熱捧。 從資料來看,10月,國內外的融資領域主要聚焦於週邊服務中的技術服務、大資料服務以及風控服務。

張葉霞指出,在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中,金融科技可能是平臺未來利潤差異化分配的角逐點。而與金融科技相關的領域,如人工智慧、週邊服務等彌足短板領域的行業可能發展空間更大。

銀湖網CEO郭輝表示,融資聚焦的技術服務、大資料和風控服務等,正是通過科技手段進行金融創新的部分,未來,互聯網金融要真正地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扶持實體經濟發展,金融的本質是金融風險的定價,而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過往的風控手段因成本高、效率低、覆蓋不夠而逐漸為大資料風控、人工智慧等取代,推動金融服務普惠到更多的長尾人群,需要科技手段的助力。

“消費金融行業呈爆發式增長,傳統的風控、運營、獲客方式難以適用於使用者規模以千萬級、億級為單位的小額消費信貸平臺。”路南表示,面對規模增長下暴露出的各種痛點,依靠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生物識別技術等科技手段掀起一場革命,互聯網金融企業正在嘗試往科技金融轉型。金融科技具備很高的門檻,一般消費金融機構很難從0到1進行研發並投入使用,這就是週邊技術服務商的市場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