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間故事|賀蘭山名稱的由來

賀蘭山

賀蘭山漢代稱卑移山。 漢代在今銀川地區設廉縣, 《漢書·地理志》載:“廉縣, 卑移山在西北。 ”賀蘭山又稱阿拉善山,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名字就源於賀蘭山。

賀蘭山這個名稱, 最早記載于《隋書·趙仲卿傳》。 隋開皇三年(西元583年), 趙仲卿攻打突厥而出賀蘭山。 當時的賀蘭山屬弘靜縣(包括今銀川地區)。 賀蘭山一稱的由來, 據唐杜佑《通典》的突厥條載:“突厥謂駁馬為‘曷拉’。 ”“曷拉”即“賀蘭”。

又據《元和郡縣誌》記載:“賀蘭山在(保靜)縣西九十三裡, 山多樹林, 青白望如駁馬, 北人呼駁為賀蘭。 ”此後一些史籍如《讀史方輿紀要》《朔方道志》等相互轉抄, 均謂賀蘭山為駁馬或駿馬。 更有人將“北人”附會為蒙古人, 因而說“賀蘭”是蒙古語駿馬的意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寫道:“遙望山脈,

宛如駿馬, 賀蘭就是蒙古語‘駿馬’的意思。 ”

“賀蘭”一詞, 正如通曉蒙古語的人所知, 無論是“駿馬”還是“駁馬”, 蒙古語都不叫賀蘭。 那麼“賀蘭”一詞究竟從何而來呢?這要從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說起。

“賀蘭”一詞, 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晉書·北狄匈奴傳》, 西晉太康五年(西元284年)、七年、八年, 由塞北入遷內地的匈奴人約有13萬餘人, “十九中, 皆有部落, 不相雜錯”。 這十九個匈奴部落中, 有一個叫“賀賴部”。 “蘭, 賴語轉耳”(《資治通鑒》卷一○八), 賀蘭就是“賀賴”的音轉。

晉朝政府納居十九個北狄匈奴部落於雍州北部。

雍州當時治在今西安, 所轄範圍廣大, 包括今天陝西大部及寧夏南部。 《讀史方輿紀要》有載, 寧夏北部包括賀蘭山區屬“雍州徼外地”, 即雍州北邊外之地。 匈奴賀蘭部入居之後, 即被安排在位於雍州北部水草豐茂、易於放牧的賀蘭山地區。 隨後賀蘭部遷移到內蒙古的大青山以北。 《晉書·慕容雋載記》記載, 西元357年, 即十九個北狄匈奴入居70年後, “匈奴單于賀賴頭率部落三萬五千降於儁, 拜甯西將軍雲中公, 處之于代郡平舒城。 ”匈奴賀蘭部與鮮卑貴族慕容部及拓跋部便結成了軍事部落同盟。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賀蘭既是部族名,又是一個姓氏。如南北朝時,北周鮮卑人賀蘭祥,唐朝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宋朝著名道士賀蘭棲真等。賀蘭氏隨著鮮卑人的逐漸漢化,以後改為賀氏。

由於匈奴賀蘭部曾于西晉太康年間駐牧於賀蘭山地區,於是這座山便稱為賀蘭山,這種以民族部落命名的山名還有一處,即寧夏大武口至石嘴山一帶的乞伏山。據《元和郡縣誌》記載:“東北抵河,其抵河之處亦名乞伏山。”這是由於三國時期,乞伏鮮卑人曾駐牧於此,因而這一段山就被稱作乞伏山了。

賀蘭山名字的由來,民間也曾流傳有多個版本:

有人說賀蘭山是古代的一匹駿馬,為了驅逐沙魔、保護人類化為山脈;

也有人說,賀蘭山是因一個姓“賀 ”的部落曾駐紮於此而得名……

鮮卑、烏桓都是歷史上強悍的北方少數民族。據史書記載,“鮮卑起於鮮卑山”“烏桓初時聚居于烏桓山”。由此看來,許多山名與少數民族部落名稱有很大的關係。賀蘭山只是其中一例。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賀蘭既是部族名,又是一個姓氏。如南北朝時,北周鮮卑人賀蘭祥,唐朝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宋朝著名道士賀蘭棲真等。賀蘭氏隨著鮮卑人的逐漸漢化,以後改為賀氏。

由於匈奴賀蘭部曾于西晉太康年間駐牧於賀蘭山地區,於是這座山便稱為賀蘭山,這種以民族部落命名的山名還有一處,即寧夏大武口至石嘴山一帶的乞伏山。據《元和郡縣誌》記載:“東北抵河,其抵河之處亦名乞伏山。”這是由於三國時期,乞伏鮮卑人曾駐牧於此,因而這一段山就被稱作乞伏山了。

賀蘭山名字的由來,民間也曾流傳有多個版本:

有人說賀蘭山是古代的一匹駿馬,為了驅逐沙魔、保護人類化為山脈;

也有人說,賀蘭山是因一個姓“賀 ”的部落曾駐紮於此而得名……

鮮卑、烏桓都是歷史上強悍的北方少數民族。據史書記載,“鮮卑起於鮮卑山”“烏桓初時聚居于烏桓山”。由此看來,許多山名與少數民族部落名稱有很大的關係。賀蘭山只是其中一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