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人生苦樂參半,你需要一套濃縮的“生命改造方案”

文:如孝法師

人因過去世造的一個苦因, 現在結出一個苦果。 而當苦果顯現的時候, 卻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極限。

舉個例子, 比如一個有邪見的人, 以為偷別人的東西能夠獲得幸福, 所以一直在偷。 期間經歷過偷來的喜悅和成功。 但是有一天他犯案了, 審問的過程中, 他把以前所做的事全抖了出來。 這就是累積, 最後累積成一個強大的果——被判100年監禁。 但是他對判決不服, 因為有邪見, 所以他企圖越獄。 在越獄的過程中殺了監獄長, 這個罪就不是小罪了, 當員警再次抓捕他時, 把他給擊斃了。

這就是“以苦入苦”,

其根本的原因在“惑”。 在惑業苦當中, “苦”是輾轉增上的。 其實上述例子的每一個環節, 犯人都有覺悟回頭的機會, 但他始終不回頭, 所以才會“以苦入苦”。

只要我們生活在人世間, 就有相對性, 就是一個苦樂參半的歷程。 每一個人生命的環境, 包括內心,

都不容樂觀, 所以我們要有所定位。 展望未來、總結歷史, 就可以達到覺悟。 這是世俗諦的覺悟, 階段性的“後知後覺”。 所以人應當多讀書, 讀書為了明理, 明理為了優化。

而佛法提供的是一套很濃縮的生命改造方案, 就是緣著整個生命來認知和提升, 是“先知先覺”, 這也是修行的意義所在。 很多人會迷惑:“我現在好好的, 還要修什麼?平常我做好人, 說好話, 不就行了嗎?”他並不知道有“惑”的存在。 我們現在雖然有惑業苦, 但只要能覺知, 當我們回頭, 就會發現“惑”已不見了。

就像中國人說:虛主宰著實。 如果在事物處於萌芽狀態時, 我們就知微見著呢?佛法是從這裡下手的。 “惑”就是“迷”, 不正知叫迷, 即不正確的知道。 我們很多時候都是相對的知道,

正如世間的法律, 沒犯法, 它不管你。 但對於修行人, 當動了犯法的念頭, 就要管了, 這就是“惑”。

今日智慧增長點:

1、“以苦入苦”, 其根本的原因在“惑”。

2、佛法提供的是一套很濃縮的生命改造方案, 就是緣著整個生命來認知和提升, 是“先知先覺”, 這也是修行的意義所在。

3、“惑”就是“迷”, 不正知叫迷, 即不正確的知道。

佛教雲:人生八苦, 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你是如何理解人生八苦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