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歷史丨南有鳩茲,北有駕邑

近日, “春秋駕邑”歷史文化研討工作會議在襄安鎮召開, 縣委宣傳部、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和襄安、開城、十裡三地老同志、歷史研究愛好者齊聚一堂,

就“春秋駕邑”課題展開研討交流。

據瞭解, 駕邑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濱江聚落或城邑, 但是囿於文獻資料有限, 駕邑具體舊址在何處, 一直是專家學者追尋的一個謎。 《左傳》記載:襄公三年(西元前570年), “春, 楚子重伐吳, 為簡之師, 克鳩茲, 至於衡山。 ”楚軍在令尹子重的率領下, 以鄧廖為先鋒, “組甲三百”, “被練三千”, 很快佔領了鳩茲, 前進到衡山(今當塗縣橫望山)。 但先勝後敗, 楚軍損失慘重, 令尹子重不久抑鬱而亡。 經此一役吳軍由防禦轉為反攻, 不僅收復了失地, 還奪取了楚地駕邑。 鳩茲邑和駕邑隔江相望,

在春秋戰國時代, 時而分屬對峙的兩國, 時而又被同一個國家所領屬。 世事滄桑, 往事越千年。 蕪湖與無為山水相鄰, 人文相親。 歷史上分分合合, 合合分分。 如今江南的鳩茲邑已有定論, 而江北的駕邑還有待打撈淘洗、等著再次與世人相見。

這次, 縣委宣傳部牽頭研究的“春秋駕邑”課題再次將駕邑故城範圍縮小到今襄安一帶, 並猜測駕邑中心就是白鶴觀遺址處。 專家介紹說, 無為地處江濱, 無為大堤沒有形成之前, 今無為縣西南部沿江的大片土地屬於長江北岸的灘地。 汛期一片汪洋, 波濤洶湧, 只有枯水季節才露出陸地。 既然水漲為江, 水落成陸, 地處今無為西南濱江的駕邑作為一個聚落, 必然地勢稍高。 而襄安白鶴觀商周文化遺址於1983年3月被考古工作者所發現, 它地處襄安鎮東南角, 台高10多米, 東西長約300米, 南北寬近300米, 頂端面積約5000平方米, 周圍高中間低, 遠望如同城牆。 從發掘出來的蚌殼螺螄和灰陶等文物來看, 這是一個以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遺址。

從這裡可以論證, 一方面, 從原始部落發展到帶有城邦性質的邑聚, 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另一方面, 白鶴觀遺址處高十多米, 東西長約300米, 頂端面積約5000平方米, 加上連在一起的白鶴寺部分, 共有數萬平方米的面積, 是難得的面積較大的濱江親水宜居高地。

當然,這次研討交流的內容還需要更多證據來佐證,小布也歡迎更多喜愛歷史文化、瞭解這段歷史的同學們留言討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駕邑會像鳩茲一樣重見天日,再次發出穿越千年的奪目光輝。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當然,這次研討交流的內容還需要更多證據來佐證,小布也歡迎更多喜愛歷史文化、瞭解這段歷史的同學們留言討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駕邑會像鳩茲一樣重見天日,再次發出穿越千年的奪目光輝。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