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泰戈爾的中國情結

泰戈爾與林徽因、徐志摩

1924年4月,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大詩人泰戈爾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 受到了梁啟超等中國文化界名流的熱烈歡迎,

並先後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演講近20場。 泰戈爾對中國滿懷著深情, 他的名字中譯音的頭一個字是泰山的“泰”。 為此, 他感到十分驕傲, 覺得自己和中國人緊密地聯在一起。 他說:“朋友們, 我不知道為什麼, 到中國便像回到故鄉一樣。 我始終感到印度是中國極其親近的親屬, 中國和印度是極老而極親愛的兄弟。 ”訪華期間, 有中國朋友送他一枚印章, 刻著他的印度名字“泰戈爾”三字, 他十分喜歡, 視如珍寶。 他突發妙想:能不能再請人起個中國名字呢?他把這個願望告訴了梁啟超。

1924年5月7日, 是泰戈爾特別值得懷念的一天。 因為這一天, 他在北京度過了由中國友人為他操辦的64歲生日;並且得到了梁啟超先生的一份珍貴的禮物,

“送”給他的中國名字——竺震旦。 這是個富有意味的名字。 竺, 源於“天竺”一詞, 中國古人稱印度為天竺;震旦, 則是印度人從前對中國的稱呼。 合在一起, 帶有中印文化結合的意思。 梁啟超特別解釋道:“從陰噎的狀態中砉然一震, 從地平線上湧現出來, 這是何等的境界。 泰戈爾原文正合這兩種意義, 把它意譯成‘震旦’兩字, 再好也沒有了。 ”接著, 梁啟超熱情洋溢地說:“今天我們所敬愛的天竺詩人在他所愛的震旦過他64歲的生日。 我用極誠懇、極喜悅的心情, 將兩個國名聯起來, 贈給他一個新名叫‘竺震旦’。 ”隨後, 有朋友又送給大詩人一顆“竺震旦”的大印章。

無獨有偶, 訪華期間, 泰戈爾也給梁啟超的學生、中國著名詩人徐志摩起了一個印度名字,

叫“素思瑪”。 在泰戈爾訪華的48個日日夜夜裡, 徐志摩一直伴隨左右, 擔任翻譯、秘書兼導遊。 泰戈爾的64歲生日盛會, 就是徐志摩出面為他張羅的。 他們倆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泰戈爾確實很喜愛徐志摩, 常常親昵地稱徐的印度名字“素思瑪”, 徐志摩後來便用這個名字給泰戈爾寫信, 並在信中稱泰戈爾為“親愛的老戈爹”。

1925年, 泰戈爾訪問歐洲, 病倒在義大利, 徐志摩得知後坐立不安。 3月份, 終於不顧親友的阻攔, 執意飛往義大利, 探望病中的“老戈爹”。 可是到達歐洲時, 才得知泰戈爾已於2月份回國了。 他在義大利寫給泰戈爾的信中情真意切地傾訴道:“親愛的老戈爹:……我在這裡, 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地流浪著,

一天又一天地閒蕩著, 不能振作起精神……你……早在2月中回印度去了。 當時, 我大失所望, 簡直不知所措……”1927年3月, 泰戈爾出訪美、日途中, 特地轉道上海看望徐志摩, 在徐家小住了兩三天。 臨別時, 留給徐一幅水墨自畫像及兩首題詩作為紀念。 1928年, 徐志摩專程去印度, 拜望他的“老戈爹”。 1930年, 泰戈爾再度來華, 看望他的“素思瑪”, 並又留下一件珍貴的紫紅色印度絲織長袍給徐志摩。 這一對異國的“忘年交”朋友, 每一次短暫的重聚, 總是如孩子般的開心。 在一封信中, 泰戈爾這樣深情地寫道:素思瑪:

從旅行的日子裡所獲得的回憶日夕縈繞心頭, 而我在中國所得到的最珍貴的禮品中, 你的友誼是其中之一……

“竺震旦”與“素思瑪”是兩個動聽的名字,

她不光記錄著一段世界文壇佳話, 而且也象徵著中印兩國人民純潔美好的友情!(來源丨北京文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