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高曉松的有趣和樸樹的乾淨,才是這個世俗最稀缺的創領精神

“風清揚”最近挺火, 不是那個金庸大俠, 也不是洗髮水, 是馬雲和王菲合唱的一首電影主題曲。 這首歌刷爆各大社交平臺, 很有可能成為本年度最Hit神曲。

——許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同樣出自高曉松之手。

沒錯, 我們喜愛的矮大緊老師, 刷存在感的方式歷來都是這麼驚天動地, 與眾不同。

1969年冬, 一個名叫高曉松的孩子, 在北京清華園一個高知家庭呱呱墜地了。

他們家真可謂群星閃耀:外公張維:深圳大學創辦者、兩院院士。 外婆陸士嘉:著名流體力學家、教育家。 舅舅張克潛: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主任。 舅公施今墨:民國四大名醫之一。 母親張克群:著名建築學家和教育家。 父親高立人:清華大學教授。

高曉松說:“碩士在我們家基本等同于文盲。

頂著學霸光環的高曉松沒按照家人的預想, 好好當個科學家什麼的, 偏偏搞起了文藝。

他用攢下的錢, 買了第一把吉他。 從此開始了他不一般的領潮之路。

那時, 媽媽教育曉松時喜歡說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你要覺得眼前這點苟且就是你的人生, 那你這一生就完了。 ”

這句話,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

在那個“搖滾才是音樂”的瘋狂年代, 高曉松卻寫出了一首首騷柔的校園民謠——《同桌的你》、《麥克》、《流浪歌手的情人》等歌皆出於此。

高曉松的出現, 在90年代打破了港臺音樂對大陸音樂的壟斷。

1993年, 香港大地唱片公司落戶北京。 高曉松被一朋友推薦給了大地黃小茂。

在黃小茂鼓動下, 高曉松加盟了大地。 然後以很低的價格, 把《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歌賣給了大地。 條件只有一個:我的歌必須老狼來唱。

這些歌,被黃小茂錄入專輯《校園民謠》。

《同桌的你》獲得了當年幾乎所有流行音樂的獎項,並使《校園民謠1》這張專輯成為之後十年銷量最大的原創專輯。

在唱片發行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高曉松和老狼都沒意識到自己火了。

一天,他倆去北京工體看球賽,突然發現周圍觀眾都不看球了,而是盯著老狼看,然後蜂擁上來求籤名。

鄭鈞談高曉松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藝術家被抓進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從精神病院逃出來,成為藝術家,你就是那後者,你的生活就像行為藝術。”

這句話說得很經典很到位,高曉松的生活的確像極了行為藝術。

這正是他的追求:生活得有意思。

現在大家掛在嘴邊有這麼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而高曉松正是這種大家追求的“萬里挑一”的領潮者——

他創作的校園民謠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他在各個平臺的脫口秀節目掀起收視狂潮;

他跨界當起了阿裡娛樂戰略委員會的高主席、轉型當導演也是毫不費力……

拋開這些高大上的光環,高曉松也很接地氣——拍照嘟嘴賣萌,美顏相機P圖技術十級,也是完全走在時尚前沿!

不隨波逐流,而是堅持走自己的路,這種不苟同世俗的態度,讓高曉松成為一個創領風潮的大師。

在浮躁的生活中,我們被高曉松那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打動,也會因為樸樹說的“我不怕老,我怕失去勇氣”而內心悸動。

今年8月巡演,他的頭髮花白了,皺紋爬上眼角了,可是一揮手、一抬眸、一張口,每一個神情和姿態都依稀可見當年那個真誠害羞的少年朴樹。

樸樹在演唱會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超過一萬人的工人體育館像熱鍋中的花椒,沸騰不已。

二十世紀末,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濮祖蔭的兒子濮樹輟學,沒受過系統的聲樂訓練,自己寫歌,簡單的和絃,業餘的琴技,一首《白樺林》,唱傻了高曉松,於是便有了高曉松和宋柯創辦的麥田音樂。

簡單的和絃,業餘的琴技,一首《那些花兒》,唱傻了張亞東,於是他推掉所有邀約擔任首張專輯製作人,便有了音樂“紅白藍”系列之白《我去2000年》。

26歲的他化名樸樹,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2004年樸樹憑藉專輯《生如夏花》包攬了很多頒獎禮的最佳男歌手、最受歡迎歌手、年度金曲……

而且在進入2000年之後就已經開始不景氣的唱片行業,唱片能夠賣出10萬張就已經是天文數字,而他的《生如夏花》賣了50萬張。

因為一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泰戈爾的詩集都跟著成了暢銷書。

從前樸樹那麼受歡迎,但《生如夏花》過後,他突然隱匿。在事業、名氣如日中天之際,毫無徵兆地消失在公眾視野裡。

他消失的十年內,男神鮮肉層出不窮,卻總有他的一席之位。

樸樹的酷,就是他雖然不在江湖,但江湖卻在等他。

說這句話的,是李宇春。

2014年,李宇春首次擔任攝影師就選擇了朴樹作為自己鏡頭裡的一個主角。她說,從來沒見過一個歌手像朴樹這樣,租著別墅住,出門借家裡保姆的電動車。酷斃了。

“今日歸來不晚,天真作少年。”是歌詞亦是樸樹的真實寫照。

他出名多年,卻還在為房租發愁,他雖然寡言,但是心裡有一片海。

他好不容易有一天的閒置時間,別人都去吃喝玩樂,他去藝術館站了兩個小時欣賞藝術,然後去書店買了一堆書,最後吃了一頓很便宜的飯。樸樹的生活很簡單,很充實。

他出來開會就穿著白T恤,短褲,拖鞋,還騎著小電瓶車。北京的天氣太熱,他背上流了好多汗,但是他什麼都沒說,靜靜地來開會,開完就靜靜地騎著小電瓶車走了。

有一次坐飛機,安檢說他的琴包太重了,必須托運。樸樹不願意,多次交涉無果後,他把琴包托運了,自己拎著把裸琴上了飛機,給琴找了個空座,還給他穿上衣服,系上安全帶。樸樹說:樂器是有靈魂的。另外,據說他大學時在寢室,他的琴也是單獨睡一張床。

偶爾上次真人秀節目,樸實也是掏心窩子把真實的自己和盤托出,也不管這會不會打破人們對他的美好想像。

而他在錄音棚的工作狀態,則是追求完美的:他會和調音師反復打磨,每個小細節一遍又一遍嘗試和修改。

他的作品有著少見的詩性,曲子很美,詞卻陰鬱憂傷。

高曉松曾評價樸樹的歌詞寫得比今天絕大多數詩人的詩還要好。

無論歌迷、媒體人、圈內人,幾乎所有人都愛他,甚至心疼他,因為他有種乾淨的特質。他低調、內斂,卻又純真、誠懇,有自己堅持的個性,卻從不讓人覺得討厭,反而更喜歡。

真誠的朴樹依然是那個沉迷音樂的簡單少年,“我想我經受過那些擠壓,堅持了下來,我沒有回避那些痛苦。於是,我不用刻意做什麼,他們都會釋放在音樂裡。他們都在那兒。我就是在等這些時刻。”他似乎終於找到了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和高曉松在娛樂圈遊刃有餘的態度不同,樸樹用自己的才華和初心,抵抗著世俗的粗製濫造。他們都是在中國流行樂壇各自領潮30年的代表人物,是中國原創音樂每個時代印記的符號人物。

這些歌,被黃小茂錄入專輯《校園民謠》。

《同桌的你》獲得了當年幾乎所有流行音樂的獎項,並使《校園民謠1》這張專輯成為之後十年銷量最大的原創專輯。

在唱片發行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高曉松和老狼都沒意識到自己火了。

一天,他倆去北京工體看球賽,突然發現周圍觀眾都不看球了,而是盯著老狼看,然後蜂擁上來求籤名。

鄭鈞談高曉松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藝術家被抓進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從精神病院逃出來,成為藝術家,你就是那後者,你的生活就像行為藝術。”

這句話說得很經典很到位,高曉松的生活的確像極了行為藝術。

這正是他的追求:生活得有意思。

現在大家掛在嘴邊有這麼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而高曉松正是這種大家追求的“萬里挑一”的領潮者——

他創作的校園民謠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他在各個平臺的脫口秀節目掀起收視狂潮;

他跨界當起了阿裡娛樂戰略委員會的高主席、轉型當導演也是毫不費力……

拋開這些高大上的光環,高曉松也很接地氣——拍照嘟嘴賣萌,美顏相機P圖技術十級,也是完全走在時尚前沿!

不隨波逐流,而是堅持走自己的路,這種不苟同世俗的態度,讓高曉松成為一個創領風潮的大師。

在浮躁的生活中,我們被高曉松那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打動,也會因為樸樹說的“我不怕老,我怕失去勇氣”而內心悸動。

今年8月巡演,他的頭髮花白了,皺紋爬上眼角了,可是一揮手、一抬眸、一張口,每一個神情和姿態都依稀可見當年那個真誠害羞的少年朴樹。

樸樹在演唱會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超過一萬人的工人體育館像熱鍋中的花椒,沸騰不已。

二十世紀末,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濮祖蔭的兒子濮樹輟學,沒受過系統的聲樂訓練,自己寫歌,簡單的和絃,業餘的琴技,一首《白樺林》,唱傻了高曉松,於是便有了高曉松和宋柯創辦的麥田音樂。

簡單的和絃,業餘的琴技,一首《那些花兒》,唱傻了張亞東,於是他推掉所有邀約擔任首張專輯製作人,便有了音樂“紅白藍”系列之白《我去2000年》。

26歲的他化名樸樹,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2004年樸樹憑藉專輯《生如夏花》包攬了很多頒獎禮的最佳男歌手、最受歡迎歌手、年度金曲……

而且在進入2000年之後就已經開始不景氣的唱片行業,唱片能夠賣出10萬張就已經是天文數字,而他的《生如夏花》賣了50萬張。

因為一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泰戈爾的詩集都跟著成了暢銷書。

從前樸樹那麼受歡迎,但《生如夏花》過後,他突然隱匿。在事業、名氣如日中天之際,毫無徵兆地消失在公眾視野裡。

他消失的十年內,男神鮮肉層出不窮,卻總有他的一席之位。

樸樹的酷,就是他雖然不在江湖,但江湖卻在等他。

說這句話的,是李宇春。

2014年,李宇春首次擔任攝影師就選擇了朴樹作為自己鏡頭裡的一個主角。她說,從來沒見過一個歌手像朴樹這樣,租著別墅住,出門借家裡保姆的電動車。酷斃了。

“今日歸來不晚,天真作少年。”是歌詞亦是樸樹的真實寫照。

他出名多年,卻還在為房租發愁,他雖然寡言,但是心裡有一片海。

他好不容易有一天的閒置時間,別人都去吃喝玩樂,他去藝術館站了兩個小時欣賞藝術,然後去書店買了一堆書,最後吃了一頓很便宜的飯。樸樹的生活很簡單,很充實。

他出來開會就穿著白T恤,短褲,拖鞋,還騎著小電瓶車。北京的天氣太熱,他背上流了好多汗,但是他什麼都沒說,靜靜地來開會,開完就靜靜地騎著小電瓶車走了。

有一次坐飛機,安檢說他的琴包太重了,必須托運。樸樹不願意,多次交涉無果後,他把琴包托運了,自己拎著把裸琴上了飛機,給琴找了個空座,還給他穿上衣服,系上安全帶。樸樹說:樂器是有靈魂的。另外,據說他大學時在寢室,他的琴也是單獨睡一張床。

偶爾上次真人秀節目,樸實也是掏心窩子把真實的自己和盤托出,也不管這會不會打破人們對他的美好想像。

而他在錄音棚的工作狀態,則是追求完美的:他會和調音師反復打磨,每個小細節一遍又一遍嘗試和修改。

他的作品有著少見的詩性,曲子很美,詞卻陰鬱憂傷。

高曉松曾評價樸樹的歌詞寫得比今天絕大多數詩人的詩還要好。

無論歌迷、媒體人、圈內人,幾乎所有人都愛他,甚至心疼他,因為他有種乾淨的特質。他低調、內斂,卻又純真、誠懇,有自己堅持的個性,卻從不讓人覺得討厭,反而更喜歡。

真誠的朴樹依然是那個沉迷音樂的簡單少年,“我想我經受過那些擠壓,堅持了下來,我沒有回避那些痛苦。於是,我不用刻意做什麼,他們都會釋放在音樂裡。他們都在那兒。我就是在等這些時刻。”他似乎終於找到了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和高曉松在娛樂圈遊刃有餘的態度不同,樸樹用自己的才華和初心,抵抗著世俗的粗製濫造。他們都是在中國流行樂壇各自領潮30年的代表人物,是中國原創音樂每個時代印記的符號人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