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紀念民族音樂大師|《打起手鼓唱起歌》,他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不到10平方米的琴房, 一架鋼琴、一張凳子。 “ 環境雖然簡陋, 但卻在這裡開始了他的音樂人生。

他植根於中國的土地上, 理解生活本質, 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感情, 並將這份理解具體到歌曲創作上, 譜寫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影響了整整幾代人, 而這些歌曲和朗朗上口的歌詞, 也成了那個時代讓人印象深刻的印記。

他, 就是施光南。

施光南

施光南,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 說來難以相信, 從小酷愛音樂的施光南卻名副其實地生長在一個“音盲”的家庭中。 既無淵厚家學, 又無名師點撥, 幼年的施光南音樂天賦之高、創作靈感之強, 叫人讚歎不已。

他一生致力創作了多首唱出億萬人的追求、抒發大眾心聲的現代民歌。 在他的作品中, 流傳最廣的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總理, 您在哪裡》、《祝酒歌》、《潔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魯番的葡萄熟了》、《臺灣當歸謠》等。

除此, 他還創作了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歌劇《傷逝》的音樂, 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選》等, 被譽為“時代的歌手”、“人民音樂家”。

1

《打起手鼓唱起歌》

《打起手鼓唱起歌》是一首富有濃郁的新疆民歌特色的歌曲。

事實上, 這首歌的創作年代, 正處“四人幫”橫行的晦暗時期, 施光南和身邊的老百姓一樣都感到了生活的苦悶和乏味, 本著為人們帶來一些輕鬆、歡快和希望的念頭, 他和當時年輕的詞作者韓偉一起創作出了這首傑出的作品。

一開始是邀請女中音歌唱家羅天蟬演唱的, 效果極佳, 很快在群眾中不脛而走, 唱遍了全中國。 時至今日, 《打起手鼓唱起歌》常唱常新, 關牧村、刀郎、莫文蔚等著名歌手都曾對其進行翻唱,

這首歌也成為了國內各個年齡段的樂迷們都熟知的一首歌曲。

2

《祝酒歌》

1976年10月6日, 這一天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當聽到“四人幫”被粉碎後, 施光南與億萬人民群眾的心一道沸騰起來, 他把民眾的揚眉高歌的心情和自己的一腔喜悅化成了一曲《祝酒歌》。

這首歌一方面表現出人民萬眾一心掃除“四人幫”後的喜悅之情, 另一方面表達出一種希望: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牢記艱難困苦的歲月。 這種複雜的情感深刻地展現了在當時特定的政治背景下人民悲喜交集、對新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信念和決心。

3

《潔白的羽毛寄深情》

《潔白的羽毛寄深情》創作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 是由詞作家凱傳與作曲家施光南為當時在北京舉行的“由亞洲羽聯委託中國羽協舉辦的第三屆亞洲羽毛球邀請賽”而共同譜寫的歌曲。

這首歌節奏歡快、旋律優美, 並承載著濃濃情誼, 經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後很快風靡大江南北;也在1980年入選“1980年群眾最喜愛的15首歌曲”之一。

4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歌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用宛轉悠揚的旋律與真摯動人的歌詞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名叫阿娜爾罕的維吾爾族姑娘和駐守邊防哨卡的克裡木的愛情故事, 傳遞出了愛國之情與純潔愛情交織成的濃濃深情。

于1978年, 施光南選用了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音樂素材, 全曲貫穿著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節奏與級進回返式的旋律進行, 通過上、下模進等變化手法衍生發展而成。

著名女中音關牧村是首位演唱這首歌曲的歌唱家, 用甜美的歌聲講述了一個美妙的愛情故事, 慰藉了兩顆心靈, 沉醉了八方群眾, 一時傳為佳話。

5

《在希望的田野上》

1978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中國農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藍圖, 中國的農村在短短幾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民生活品質顯著提高, 農村到處呈現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為了反映中國農村的巨大變化, 1982年, 施光南與詞作者陳曉光一起寫下了這首歌唱祖國繁榮富強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詞樸實, 曲調優美流暢, 通過對充美好的田野鄉間的描繪, 抒發了施光南對幸福生活的熱愛。

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的著名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不僅是20世紀華人音樂的經典, 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太地區音樂教材曲目。2007年9月,《在希望的田野上》做為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搭載歌曲,被送上了太空播放,成為不朽。

6

《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樂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1979年天津歌舞劇院一行三人到雲南省德宏州采風,詞作家、詩人倪維德先生在芒市壩子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堆地在竹林中談情說愛、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蘆絲聲聲,晚風刮來竹尖輕搖……詩人詩興大發,揮筆寫成《月光下的鳳尾竹》歌詞,"鳳尾竹"之比擬形似神更似,使意境得到昇華,隨後,由施光南譜曲,從此,歌曲唱遍中國大地、傳至世界角落。

施光南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作品,將伴隨著時代永遠迴旋于中華大地上,施光南無愧於“時代歌手”、“人民音樂家”的美稱。

與施光南並稱為“人民音樂家”的,除了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傑出的作曲家冼星海,還有國歌的作曲者聶耳。

施光南

在施光南的作品中,我們總能感受到的是,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歌頌、對祖國的熱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以及對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無論是在改革開放階段,還是在建設祖國的繁榮時期,或是在中國邁向偉大復興的今天,施光南的作品始終傳達著中國人民走向未來的心聲並不斷喚起億萬人民的強烈共鳴,成為經久不衰的時代之歌。

而作為新中國樂壇上的成就卓然的作曲家之一,施光南的創作涉及多個領域,且達到了相當的藝術水準;而最能體現其藝術成就的當首推其歌曲創作。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又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既有較高的藝術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謂“雅俗共賞”,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其“立足于民族傳統,融匯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間音樂之神韻,化為自己的音樂語言,創造性地運用於創作實踐”的創作思想,對當代及今後的歌曲創作都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回憶民歌,傳唱經典

或許是我們為這不可遺忘的瑰寶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致敬傳承,唱響經典

唱響民族音樂“巔峰盛典”

4月6日晚20:20 東南衛視

4月8日晚21:00海峽衛視

匠心打造,不容錯過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關注

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太地區音樂教材曲目。2007年9月,《在希望的田野上》做為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搭載歌曲,被送上了太空播放,成為不朽。

6

《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樂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1979年天津歌舞劇院一行三人到雲南省德宏州采風,詞作家、詩人倪維德先生在芒市壩子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堆地在竹林中談情說愛、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蘆絲聲聲,晚風刮來竹尖輕搖……詩人詩興大發,揮筆寫成《月光下的鳳尾竹》歌詞,"鳳尾竹"之比擬形似神更似,使意境得到昇華,隨後,由施光南譜曲,從此,歌曲唱遍中國大地、傳至世界角落。

施光南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作品,將伴隨著時代永遠迴旋于中華大地上,施光南無愧於“時代歌手”、“人民音樂家”的美稱。

與施光南並稱為“人民音樂家”的,除了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傑出的作曲家冼星海,還有國歌的作曲者聶耳。

施光南

在施光南的作品中,我們總能感受到的是,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歌頌、對祖國的熱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以及對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無論是在改革開放階段,還是在建設祖國的繁榮時期,或是在中國邁向偉大復興的今天,施光南的作品始終傳達著中國人民走向未來的心聲並不斷喚起億萬人民的強烈共鳴,成為經久不衰的時代之歌。

而作為新中國樂壇上的成就卓然的作曲家之一,施光南的創作涉及多個領域,且達到了相當的藝術水準;而最能體現其藝術成就的當首推其歌曲創作。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又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既有較高的藝術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謂“雅俗共賞”,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其“立足于民族傳統,融匯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間音樂之神韻,化為自己的音樂語言,創造性地運用於創作實踐”的創作思想,對當代及今後的歌曲創作都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回憶民歌,傳唱經典

或許是我們為這不可遺忘的瑰寶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致敬傳承,唱響經典

唱響民族音樂“巔峰盛典”

4月6日晚20:20 東南衛視

4月8日晚21:00海峽衛視

匠心打造,不容錯過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