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綻放異彩圓滿收官

11月4日, 由賈樟柯發起創立, 馬可·穆勒主席擔任藝術總監的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圓滿收官。

影展最後一天, 55位來自各行各業的觀眾評審對參展影片進行票選並頒發“觀眾票選榮譽”。 女演員文淇憑《嘉年華》獲得“特別表揚”榮譽;《魔方》男主演克拉斯·邦榮獲“最受歡迎男演員”;《請你記住我》女演員馮文娟當選“最受歡迎女演員”;電影《米花之味》榮獲“中國新生代”單元最受歡迎影片;電影《驚慌媽媽》榮獲“影展之最”單元最受歡迎影片;《不要離開我》《請你記住我》兩部影片榮獲“首映”單元最受歡迎影片;《小鎮風雲》榮獲“藏龍”單元最受歡迎影片;《蘇萊曼山》榮獲“臥虎”單元最受歡迎影片。

對於影迷們來說, 這次的平遙首屆國際電影節絕對是一場“饕餮盛宴”。

本屆電影展共展映50餘部來自全球各地的本年度優秀電影。 本次影展共設立“平遙之夜”、“臥虎”、“藏龍”、“首映”、“特別展映”、“影展之最”、“平遙一角”及法國電影大師梅爾維爾百年誕辰回顧展。 其中包括“平遙之夜”特別放映馬儷文導演的《A測試》, 今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最佳短片金棕櫚獎獲獎影片《魔方》與《小城二月》, 吳宇森導演的修復版經典影片《英雄本色》等。 此外, 電影展還推出法國浪潮先驅者讓-梅爾維爾的最新修復電影作品。

影迷小張還是個學生, 平時也參加過國內外很多其他電影展, 出於對電影的喜愛, 專程從哈爾濱來平遙參加電影展。 幾天內看了不少電影, 不過最期待的還是北野武的《極惡非道:最終章》。 他說:“感覺本次電影展在學術交流上更貼近于電影文化本身, 而且選取的電影都很有深度, 是我們青年電影愛好者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明年有機會還會來平遙參加電影展。 ”

84歲的常玉國是平遙柴油機廠的一名退休職工, 聽說要在家門口舉辦電影展, 特別高興每天帶著老伴來湊熱鬧, 也來看看明星, 平時只有在電視和電影上才能看到她們, 想不到在自己家門口就能遇到她們, 特別是今天還見到了謝飛導演, 年輕時就經常看他的電影, 今天也算是圓了自己的一個夢。 他感慨道:“在從前這裡就是一個廢棄的工廠, 平時也很少有人來這裡參觀。電影展開幕以來,感覺這裡十分熱鬧,讓這個舊廠又重新換發了活力。”

一面是影迷們熱衷的影片,一面是電影從業者的學術交流。電影展期間,論壇的影響力也非同小可。除了本土的電影從業者,國外嘉賓也廣泛參與。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論壇活動抓住電影行業當下熱門話題,緊跟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在推動電影產業內在潛力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賈樟柯在視聽作者的版權與二次獲酬權版論壇上所言“這不僅僅關乎創作個體,也關乎整體創作環境……如果我們可以促進著作權的進步,也許會給大家一個希望,即使我們今天身處逆境,但我知道,堅持下去我會得到法律的保護,這樣的話我可以熬到那一刻。這種法律對於起步階段的導演來說更為重要,就相當於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幫我們買了一個保險,著作權的進步其實是對電影創作者的未來買了一個保險。”

此外,關於電影創作、電影文化的大師班一票難求,吸引了眾多電影愛好者、學者和媒體人的關注。

首場大師班邀請到華語影壇傑出導演吳宇森作為主講嘉賓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從《英雄本色》到《變臉》再到《追捕》,吳宇森為現場影迷描繪當時的香港電影環境,坦言自己三年蹉跎時光的心路歷程,回憶初到美國拍攝時的各種理念衝突,還曝光了不少電影幕後製作的故事。談到來到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感受,吳宇森表示,平遙這個地方臥虎藏龍,有非常多傑出的人才,也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好地方,這也是“臥虎”“藏龍”單元命名的初衷。而此次展映的電影《英雄本色》更是與中華文化的精髓分不開,通過此次影展可以使得中華文化傳承發揚。

曾為曹保平、管虎、馮小剛等國內知名導演擔任攝影的羅攀表示,自己曾經擁有一年半的時間無所事事,整日沉浸在電影院裡:“當時是1996年,中國電影不發達,但是中國鐳射影院很發達,當時我在武漢鐳射影院裡面看了接近一千部電影……就是那些個無數個好片、爛片給我帶來了樂趣,這個樂趣直到現在還是存在的,一直讓我走上電影道路。”

如果說電影展對於某些特殊群體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那這個群體首先是新生代導演。在沒有資歷和資金的入行之初,電影節是最純粹拼才華的舞臺。

作為中國電影的新生力量,《米花之味》在今年入圍了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率先亮相國際獲得良好口碑;而《山無棱,天地合》的導演李伽西則是從演員跨界而來,作為一名見習導演,她的作品獲得良好口碑。

電影《米花之味》憑藉真實感人的故事,榮獲平遙國際電影展中國新生代單元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獎項。這也是《米花之味》繼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特別提名”、俄國電影節跨國獎之後的第三個獎項。新生代導演鵬飛上臺領獎時,對所有的電影主創、前輩和觀眾的支持表示了感謝,並表示自己在創作上還是個學生,是團隊中的前輩給予自己無私幫助,使得《米花之味》能有這樣的成績。

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搭起文化交流的橋樑,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電影的獨特魅力,作為獨具特色的山西文化品牌在今後將愈發精彩。

平時也很少有人來這裡參觀。電影展開幕以來,感覺這裡十分熱鬧,讓這個舊廠又重新換發了活力。”

一面是影迷們熱衷的影片,一面是電影從業者的學術交流。電影展期間,論壇的影響力也非同小可。除了本土的電影從業者,國外嘉賓也廣泛參與。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論壇活動抓住電影行業當下熱門話題,緊跟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在推動電影產業內在潛力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賈樟柯在視聽作者的版權與二次獲酬權版論壇上所言“這不僅僅關乎創作個體,也關乎整體創作環境……如果我們可以促進著作權的進步,也許會給大家一個希望,即使我們今天身處逆境,但我知道,堅持下去我會得到法律的保護,這樣的話我可以熬到那一刻。這種法律對於起步階段的導演來說更為重要,就相當於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幫我們買了一個保險,著作權的進步其實是對電影創作者的未來買了一個保險。”

此外,關於電影創作、電影文化的大師班一票難求,吸引了眾多電影愛好者、學者和媒體人的關注。

首場大師班邀請到華語影壇傑出導演吳宇森作為主講嘉賓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從《英雄本色》到《變臉》再到《追捕》,吳宇森為現場影迷描繪當時的香港電影環境,坦言自己三年蹉跎時光的心路歷程,回憶初到美國拍攝時的各種理念衝突,還曝光了不少電影幕後製作的故事。談到來到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感受,吳宇森表示,平遙這個地方臥虎藏龍,有非常多傑出的人才,也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好地方,這也是“臥虎”“藏龍”單元命名的初衷。而此次展映的電影《英雄本色》更是與中華文化的精髓分不開,通過此次影展可以使得中華文化傳承發揚。

曾為曹保平、管虎、馮小剛等國內知名導演擔任攝影的羅攀表示,自己曾經擁有一年半的時間無所事事,整日沉浸在電影院裡:“當時是1996年,中國電影不發達,但是中國鐳射影院很發達,當時我在武漢鐳射影院裡面看了接近一千部電影……就是那些個無數個好片、爛片給我帶來了樂趣,這個樂趣直到現在還是存在的,一直讓我走上電影道路。”

如果說電影展對於某些特殊群體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那這個群體首先是新生代導演。在沒有資歷和資金的入行之初,電影節是最純粹拼才華的舞臺。

作為中國電影的新生力量,《米花之味》在今年入圍了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率先亮相國際獲得良好口碑;而《山無棱,天地合》的導演李伽西則是從演員跨界而來,作為一名見習導演,她的作品獲得良好口碑。

電影《米花之味》憑藉真實感人的故事,榮獲平遙國際電影展中國新生代單元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獎項。這也是《米花之味》繼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特別提名”、俄國電影節跨國獎之後的第三個獎項。新生代導演鵬飛上臺領獎時,對所有的電影主創、前輩和觀眾的支持表示了感謝,並表示自己在創作上還是個學生,是團隊中的前輩給予自己無私幫助,使得《米花之味》能有這樣的成績。

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搭起文化交流的橋樑,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電影的獨特魅力,作為獨具特色的山西文化品牌在今後將愈發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